喬婷
摘要:網絡育人是“十大育人”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高校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現實要求呼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抓新媒體做好新變革,落實網絡育人工作,探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作用。高校在網絡育人工作中應當做好頂層設計,健全網絡文化建設規章制度;加強易班發展中心建設;強化網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舉措;打造健康清朗的校園網絡空間,推動網絡育人效果的提升落實。
關鍵詞:網絡育人 三全育人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119-02
互聯網給社會帶來了深刻變革和深遠影響,而在眾多網民群體中,最易受網絡內容影響的當屬學生群體。互聯網多元、互動以及伴隨著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使網絡生態環境相當復雜,青年大學生極易因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而備受干擾,甚至誤入歧途。復雜的網絡生態環境的現實要求呼喚著高校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將“網絡育人”納入育人體系考量,網絡育人應當被關注探討。
一、高校網絡育人的價值所在
(1)網絡育人是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2018年5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一體化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實提高工作親和力和針對性”[1]。提出從學校層面以“十大育人”體系為基礎,統籌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推動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十大育人體系中,網絡育人是不可缺少的一環,高校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能忽略網絡育人的重要性。
(2)網絡育人是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途徑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2]開辟網絡育人渠道,落實網絡育人工作是順應互聯網時代特點的育人途徑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互聯網的建設、管理和應用一直高度重視,在一系列講話中對中國互聯網發展提出了系統的指導思想,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可為代表。他強調,要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將網絡強國作為創新型國家的基本內涵之一。因而互聯網時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脫離網絡媒介環境這一大背景,開展網絡育人是思政教育的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3)網絡育人是思政教育貼近學生、發揮親和力的有力助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3],截至2018年8月20日,中國網民規模超8億,互聯網普惠化成果顯著,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我國網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體為主,截至2018年6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7.7%及25.1%;受過大專及大學本科教育的網民分別占比10%和10.6%。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可知,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構成中學生群體最多,占到了24.8%。高校應落實網絡育人,通過學生日常接觸的網絡平臺、遵循學生熟悉的互動方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育人效果潤物無聲。
二、高校“網絡育人”的實踐路徑
(1)健全網絡文化建設相關規章制度,為打造健康清朗的校園網絡空間提供制度保障。在信息技術處建立網站備案制度,加強對新開網站的審批,加強對現有網絡的管理、監督和維護;健全網絡發布的審查制度,按照“誰發布、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對部門、職工及學生的網絡信息發布實行責任追責;結合網絡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對學校網絡小視頻的拍攝、審核和發布進行管理,例如出臺視頻管理播放發布審核管理條例等制度、成立針對網絡輿情監控的網絡輿情應對小組、出臺相應的網絡輿情應對管理辦法等。通過頂層設計規范健全網絡育人方面規章制度,對內容、處理方法、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等方面都做以明確規定。
(2)加強易班發展中心建設。加快易班校本化開發速度,以互聯網+思政教育的方式,發揮易班平臺網絡育人功能。在易班平臺建設中,可以通過對網絡文化陣地的建設將育人資源集中納入其中,通過兼容并蓄平臺存儲功能以及積累融合的網絡資源,實現高效教育教學、服務育人、學生管理等功能的統一融合。高校網絡平臺建設可以依托校園網載體,打造具有校園特色和新媒體特點的網絡集成矩陣,同時在內容開辟方面可以依據學校發展實際和中心工作,開設具有學校特色、學科特色的專題網站。各類媒體矩陣和網絡平臺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與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時與中央精神對接,真正助力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促進網絡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3)加強網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應當以校園網為依托,加強學校綜合性門戶網站、主題性教育網站建設。加強與中國大學生在線等各類網絡平臺的共建工作,開展“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網絡文明進校園”等網絡文化建設活動,增強網絡思政教育的覆蓋面、吸引力。統籌推進學校官方“兩微一端”集群建設,提高校園新媒體內容產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強化網絡意識,開展師生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師生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遵守網絡行為規范,養成文明網絡生活方式。優化網絡評論員隊伍,做好網絡輿情工作,扎實助推網絡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三、結語
在互聯網深入社會各層面的當下,我國眾多高校已經以互聯網為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互聯網具備雙刃劍特點,其中思想多元、傳播方式的多維度、眾聲喧嘩又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產生了一定的干擾。因此充分了解互聯網,認識其、挖掘其在思想政治及教育中的優勢至關重要。高校在網絡育人工作的開展中,應當規避化解其不利于教學的弊端,通過制度建設、平臺開發以及網上黨建與思政工作,實現育人的線上線下結合,積極探索育人新途徑新方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名單的通知[Z].2018.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