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飛
摘要:本文探究了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的現狀,并根據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策略,為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提供有利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語言文字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204-02
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根據語文教學特點,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此外,開展由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因此,開展小學生語言文字訓練時,應通過實踐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的現狀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得語文教學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語言文字訓練內容少就是其中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學詞語、練字,但是引導學生復訴、默讀、背誦等語言訓練方面的練習較少。即使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但缺乏一定的規范性。[1]讀與寫的訓練中僅重視對知識內容的反饋,卻忽視了對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未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進而使小學生語言文字不能得到較好的訓練。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言文字訓練的措施
(一)通過練筆的方式強化對小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合理地設計課堂筆記,使學生可以在練筆時鍛煉自己的語文文字,進而有效地提升小學生語文水平。練筆的內容具有多樣性特點。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閱讀核心內容、段式、句式等,然后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例如,學習《我們愛你啊,中國》這篇文章時可以在文章中找出一句話,讓學生進行仿寫。教師在讓學生仿寫前,先要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文中提到了景點,問學生還知道我國哪些名勝古跡。然后再告訴學生寫詩歌并不僅是素材堆積,還應對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的剪輯。針對學生提出的素材和內容,教師要帶領學生將其進行合理的分類。如果出現句式不整齊,讀起來不通順的情況,教師應帶領學生一同修改。這樣可以有效地開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練字,進而達到練筆的目的。
(二)通過創設情境方式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文字訓練
由于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會受到生活經營、思維發展、視野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在接觸新的課文時會產生一定的生疏感。因此,這給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文字訓練帶來了一定的阻礙。為了使學生的語言文字可以得到更好的訓練,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高小學生參與語言文字訓練的興趣。例如《桂花雨》教學中,由于課文中的搖桂花和桂花雨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學生不能理解桂花雨和搖桂花這兩個詞的含義,因此,也不能體會到課文中講到的搖桂花的感受。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桂花樂的場景,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多媒體的方式播放有關搖桂花和桂花雨的圖片和視頻。這樣可以使學生初步認識桂花。然后教師再讓學生閉上眼睛,播放輕音樂,教師通過口述的形式描述搖桂花的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后問學生:如果你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將你現在內心的感受描述出來嗎?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出問題,通過聽、說、讀、寫、看的方式,深深地感受到搖花之樂,此場景將深深地埋藏在每個學生心里,進而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小學生的語文文字訓練手段,做到語言訓練和人文精神統一的目的。
(三)抓住重點詞
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學生準確地找出教學文本中的關鍵詞,繼而對語言文字進行合理的訓練,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例如《鷸蚌相爭》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說出“毫不示弱”“威脅”的含義,再為學生詳細講解這兩個詞的含義,讓學生閱讀文章,讓學生找出在文中有“威脅”和“毫不示弱”內涵的句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學生對相關詞語和內容有所理解后,再在閱讀文章中鷸與蚌對話時也就顯得較為通暢,這樣也能為語言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認真學習語言的特點
語文閱讀教學前期應讓學生正確運用和理解語言,合理地積累語言文字。例如《鷸蚌相爭》教學中,應讓學生了解爭吵語言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到鷸與蚌交流時,最讓人解氣的語句和詞語是什么。教師帶領學生完成整篇文章閱讀后,根據文章的內容會總結出什么,教師問學生:在他們吵架時你怎么回答?學生回答:我就會用同樣的方式還回去,進而可以將爭吵過程中語言的特點總結出來,例如短話、狠話等。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讓小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也應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到語言特點,用教材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五)通過語言訓練強化對小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合理地利用學習的內容,通過自己的語言和寫作的方式將所學到的知識呈現出來。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小學生的語言訓練,通過語言訓練來增強對小學語言文字的訓練。例如《半截蠟燭》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讀完整篇文章后進行討論,伯諾德夫人的一家三口計策都很絕妙,為什么最后成功的只有杰奎琳?然后給學生5分鐘時間進行討論,讓學生首先掌握課文中人物的特點,并且暢所欲言,對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描述。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發言,使得他們可以多說、多練,進而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訓練語言文字時可以通過復述的方式,復述訓練的方式也是語言訓練的一種,屬于口頭語言。在復述訓練時可以采用插圖、編寫提綱、創造事物的方式進行復述,進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六)以閱讀遷移的方式強化對小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材僅是一個例子。因此,教師應善于擴充教學材料讓學生補充閱讀,引導學生多積累語言。學生補充閱讀可以是閱讀一段話、一個句子、一篇文章。例如《鳥的天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文章中的插圖,學習課文中描寫鳥聲、鳥影、榕樹的語句,然后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積累,認真地寫鳥聲、鳥影、榕樹相關內容,應注意將小鳥自由自在飛翔在樂園中、并將它們嬉戲的情形描述出來。采用這種練習能夠將課外閱讀積累遷移到課內練習中。
(七)熟練內容后強化對小學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所以在這時不管是讓小學生背誦課文,還是誦讀文章,教師都應認真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課堂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講解中應達到精講精練的效果,給學生留有一定時間進行背誦。但學生背誦不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應在理解后進行背誦,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快地記住相關內容。背誦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因此,可以采用小組背、抽背、齊背或是同桌相互背誦的方式,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進而使學生在互動的狀況下提高語言文字水平。
參考文獻:
[1]榮連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策略——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與案例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6):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