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學習階段,相對于其他邏輯性比較強的科目來說,語文的知識內容雖然難度不大,但是要想在考試中拿到高分,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自從新課改以來,我們的教學理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如今,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一個人主宰整個教學活動,而是會采取各種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使得他們的主動性更強,學習效率更高。在本文中,筆者針對激發主動性的對策來進行了一些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學習主動性
在普高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是一門關鍵的課程,其在高考中占據的分值比例也比較大。因此,在高中教學方面,語文的教學也是非常關鍵的內容。在當前社會中,為了有效地契合新課改的規定,教師們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摒棄了陳舊的講授模式,更加重視學生,重視他們的主體地位。而且,從本質上來說,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學習,而不是讓他們去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對學生主體性的激發極為重要。
一、 采取合理的對策來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從本質上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也是一種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方法。在這方面,為了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就不能夠將語文課本中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因為這樣的方法是沒有任何挑戰性的,而且師生之間的交流性也并不強,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活動中去。因此,在這方面,教師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相關的學習領域,充分地滿足他們的好奇、好動的心理。而且,當他們通過自主思考就能夠明白相關的知識和突破相關的知識難點時,他們的自信心也就會更強,而且也會對語文更加感興趣。這樣一來,他們的主動性自然也就被激發出來了。
例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由于課文是學生步入高中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再加上絕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所以學習難度比較大。若是教師依據傳統的一字一詞的串講翻譯來組織教學,那么整個課堂教學氛圍就會顯得較為枯燥,會抑制學生思維的延伸拓展。因此,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換一個角度,采取新的方法來進行講解。比方說,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提前做好預習準備,并且將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在上課的時候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課前預習,學生的主動性會得到激發,而且他們也會去主動地思考,這樣可以訓練他們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能力。然后,教師便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生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集體討論,一起分析,共同去探尋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這個環節,教師還可以適當地進行點撥、啟發,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最后,便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小組合作探討的情況,師生共同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活動,教師做好引導、總結。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事先了解過內容,所以在課堂上便能夠很好地融入其中,從而使得學習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 合理地利用先進技術來講解知識內容
在教學活動中,想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那么激發他們對課堂知識的興趣尤為重要。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手寫板書的方式非常枯燥,學生也大都處在一種昏昏欲睡的精神狀態下。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從而使得他們的主體性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讓他們能夠對講解的知識產生興趣,由此來提高學習效率。在當代社會,多媒體設備已經在各個教育領域被普遍地運用了。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也是比較形象、有趣的,若是能夠合理地應用,也能夠起到激發學生主動性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提前在網上截取一小段這方面的視頻影像,然后在課堂開始時播放給大家看。這樣一來,學生們也就會迅速提起自己的精神,沉浸到視頻中去。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視頻內容引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和分析課本上的文字描寫,并且與電影內容進行對比,由此來充分地了解語言藝術的魅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拓展相關的背景資料或者是相關的影像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氛圍變得生動,也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生動的聲音、畫面,這樣一來,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這方面內容的學習興趣,從而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性。
三、 合理地設置提問環節來引發學生思考
一般來說,主動,其實就是學生的一種“自愿行為”。而自愿,一般需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是想要促使學生主動地融入教學活動中去,就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就需要考慮在課堂上采取一些新奇的方法來激起他們的好奇心,以引起他們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從而引導他們自動地加入課堂活動中來。在現實情況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比較有趣的活動,或者是提出有趣的問題來營造一種比較輕松、活躍的氛圍,從而使得整個學習過程具有更多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祝福》這一篇文章的時候,由于這篇文章是學生們熟悉的作家魯迅的文章,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讓學生們分享一下自己對魯迅的認識,對魯迅的看法等,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在了解文章內容之后,教師還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比方說:“這篇課文本身是一個悲劇,那么它的‘悲又可以從哪些地方體現出來?”“作者通過祥林嫂來表達了一種怎樣的觀點?誰才是害死祥林嫂的兇手?”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借助課文內容來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學習方面,只有學生主動,才能夠收獲好的成效。因此,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各種有效的對策,吸引學生的興趣,營造一種高效的、輕松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李海波.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J].甘肅教育,2016(23):60.
[2]殷大榮.優化教學方法,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6(15):119-120.
[3]辛東梅.探析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5(6):133.
作者簡介:
霍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新疆阿克蘇地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