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課堂練習是實現“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中有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的課堂練習更是學生掌握知識,構建數學模型,把數學應用于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靈活地設計課堂練習的內容,讓課堂練習有趣味性、針對性、實踐性、層次性和開放性,設計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練習效能。
關鍵詞:課堂練習;設計;趣味性;針對性;層次性;開放性
小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而課堂練習則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活動形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練習是否有效果是檢驗教學效果的很重要因素,只有在課堂練習設計的形式和內容上多下功夫,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本文從一線教師實踐的角度談一談自己在課堂教學練習設計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 趣味性練習——讓學生體驗練習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課堂練習的內容新穎有趣,學生在有趣的活動體驗中能夠獲得更豐富的知識,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還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兒童好奇、好動、好玩的心理特征,從練習的形式、內容、題型等方面考慮,盡可能設計能夠趣味性的習題,避免陳舊、呆板單調的練習形式,力求使練習形式活潑、生動有趣,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做題欲望,全身心參與學習活動。
如:在教學《倍數和因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無敵學號對對碰”。把全班學生的學號作為練習的題型,每位孩子先找一找自己學號的因數和倍數分別是多少,有幾個,找好自己學號的因數和倍數后,再找一找好朋友學號的因數和倍數,最后猜一猜班級中誰的學號的因數最多,誰的學號的倍數最多,個數最多的學號就是班級的無敵學號。這樣的練習設計,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學生們又覺得有趣、有用,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有趣的練習使數學知識其樂無窮!
二、 針對性練習——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鞏固和強化新知學習的重點,可以圍繞新課中與例題相關的核心知識或易錯點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型,在學生學習新知之后及時鞏固,及時強化訓練,學生在練習中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解題技巧和能力,這樣不僅節約了練習的時間,練習更有效果,學生學得更有成就感。
例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后,針對學生對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簡寫容易出錯的問題,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判斷對錯,用手勢表示。(對的打“√”,錯的打“×”)
(1)b×2可以寫成b的平方( )
(2)b+b=2b( )
(3)4×4可以寫成4·4( )
(4)a+5可以寫成5a( )
(5)6-c=6c( )
(6)d÷7=7d( )
這樣的練習設計,不僅以手勢表示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針對性地鞏固了學生容易出錯的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寫方法。
三、 實踐性練習——使學生學會靈活應用
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應該從學生的身邊尋找題材,設計與新課知識相關的生活練習題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時時需要用數學的思考解決身邊的問題。
如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一課后,我設計了一個收錢、找錢的一個購物活動:“我是購物小達人”,這個活動是與學生生活場景密切相關的一道綜合實踐題。我把班級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組學生事先準備好人民幣、各種商品及物品價格標簽,其中2個小組扮演收錢的營業員,4個小組扮演買東西的顧客,比一比哪位營業員收錢、找錢又對又快?比一比哪位顧客能夠計劃用錢并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學生們在購物體驗活動中學會了付錢、找錢,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加強了對人民幣的認識、體驗了人民幣的單位換算,并學會了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學會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四、 開放性練習——為學生發展拓寬思路
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思維水平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也各不相同,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設計一些一題多解、形式新穎的開放性題目,不僅鞏固了基礎知識,還讓更多的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間。
例如:學生在學會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后,我設計了這樣的開放題:26+( )=2( ),26+( )=3( )這題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26加幾等于20多是不進位加法,而等于30多則是進位加法。這樣的練習,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思路,避免思維的片面性、單一性,能較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 層次性練習——讓個體差異均衡發展
練習題型設計的有層次,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的題目來完成,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練習的設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以模仿課本知識為主的基礎性練習;二是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變式的提高性練習;三是以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主的拓展性練習。
如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堂練習。
(一) 基礎性練習
下面哪些數是3的倍數?
29 84 45 54 108 180 801
(二) 提高性練習
在下面每個數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是3的倍數。
4 16 35 17 25
(三) 拓展性練習
看誰能最先判斷出下列各數是不是3的倍數。
96963 99…9233…3 97263155 1005個9 1005個3
這樣設計練習,學生既鞏固了3的倍數特征,又由易到難,使每個練習都有特定的目的和作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刻苦學習之后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練習設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多樣化,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練習,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有信心。
參考文獻:
[1]王立平.淺析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3):67.
[2]馬光蘭.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2(1):79.
作者簡介:
朱金明,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雙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