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語文教學應注重改革和創新,積極利用互聯網輔助和服務語文教學,實現語文專題性教學和學生專業學科的融合,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服務學生就業和發展,促進學生全面進步和成長。
關鍵詞:“互聯網+”;專題教學法;語文教學;問題;策略
語文是最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專題教學有利于學生扎實掌握相應的語言應用模塊,讓學生得到更為專業化的指導,強化學生對專題性知識的理解,從而保證教學實效,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互聯網+”時代應用專題教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是每一個教師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也是當前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式。
一、 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社會進入了經濟建設的新時代,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的開放程度越來越深,國際化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一大主流,也是推動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國際化的前提是民族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讓學生學好國語,才能真正面向國際,走向世界。語文教學是培養人才最為重要的基礎學科,是強化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德育品質提升、為社會輸送更好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障。語文教學需要緊跟時代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革應用,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和科技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但是,從當前的教育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的語文教學教育方式較為陳舊,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尤其是不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更不能充分發揮互聯網加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社會經濟進入了科技推動社會發展的新時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優勢越來越明顯,社會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來推動。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能夠更好地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誰能夠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服務服務管理和生產實踐,誰就能夠更好地提升管理和生產效率,從而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我國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進,發揮互聯網技術積極優勢,成為當前各地推行技術教育改革創新的一大突破口。但是,從現在的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校依然是傳統的粉筆加黑板式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口頭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模式,更多的學生和老師進行互動只能停留在課堂上,沒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學生失去了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應用語言學科的最好機會和平臺,也就不能真正地感知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意義,無法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指導,不能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指導,語文學習成為很多學生存在的一大問題,也成為推動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阻力所在。盡管各地都在積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工具指導和輔佐語文教學,但是對于很多語文教師來講,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維;盡管一些學校也在嘗試語文教學改革,尤其是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互聯網,給學生進行更好的互動,但是很多語文教師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和掌握相應的技巧,新瓶裝舊酒,無法真正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尤其是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以后,此時需要對學生進行更好地專題性訓練,以此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和指導,從而保障學生不同的模塊得到更為強化的訓練,以此來固化學生的專項能力,更需要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
二、 “互聯網+”時代語文教學應用專題教學法的策略分析
互聯網時代,科技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也為教學創新和實踐搭建了更好的應用平臺,語文教學專題教學更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構建網絡化專題學習課堂
“互聯網+”時代,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手段,在原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融入更多新穎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組織結構,推動語文教學改革。專題教學是很多學校實施語文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學方式,專題教學不同于知識點教學或者文本教學,專題教學體現知識的豐富性、關聯性、邏輯性和應用實踐性,這就給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效率低下,學生參與性不強,突破相對困難,學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無法真正達到預期目標。構建網絡化專題學習課堂,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等技術,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直觀的專題教學內容,并借助互聯網來為學生呈現更多的素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題知識學習和實踐鏈接,讓學生課下更好地自我學習,將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相融合,構建立體教學體系。
(二) 利用互聯網實施專題教學翻轉課堂
互聯網為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支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移動通信終端,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應用實踐體驗,將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融合,確保課堂教學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在課前針對專題感知和實踐體悟做好各種總結,并將相應的問題通過互聯網傳遞給教師,教師對全體學生的問題進行分類處理,做好個性化指導,并在課堂上進行整體性問題突破。這樣的專題教學更為高效,更能保障教學的實效性。
(三) 依托互聯網搭建互動展示平臺
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感知和理解,更應讓學生實踐和應用,真正轉變成學生的語用能力。“互聯網+”背景下,語文專題教學能夠更好地與學生互動,與他們的專業實踐和生活體驗相結合,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的綜合素養。依托互聯網平臺,借助學生現有的各種移動通信終端,將自己的語文專題應用實踐拍攝視頻上傳相應的MOOC平臺或者微信群,或者借助抖音等社交應用App將其展示,供同學相結合借鑒,也讓教師更好地評價和指正,以此來真正提升學生運用能力。
總之,“互聯網+”時代,語文教學應該更加注重網絡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注重教學方法創新和教學模式改革,讓學生有更好的互動機會和參與平臺,實現教師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用語文,將語文與學生的專業和未來發展相統一,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以此來促進學生更好地應用語言,服務學生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萍,郭冬超.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應用的研究[J].語文建設,2014(30).
[2]劉坤彪.“互聯網+”思維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N].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作者簡介:李婧,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