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全面發展,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也面臨著改革創新的挑戰。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創設新型課堂、引導學生踴躍參與學習、切實提升學生知識內化效率是當下教育的核心內容與最高追求。鑒于此,本文主要論述了快樂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快樂數學;新型課堂;小學數學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的意義
(一) 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旨在培養人格健全、知識過硬、思維活躍、樂學善學的學生。在傳統程式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其學習動機將或被逐漸削弱。在此情境下,教師就很難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幫助學生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
(二) 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根據馬斯洛情感需求理論,我們不難理解學生通過學習獲得自我價值覺知的情感需要。誠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除了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外,其還需要獲得快樂的學習感受。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通常會忽略對學生情感需求的滿足,這就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反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創設出契合學生情感需求的教學模式,則有益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快樂。
(三) 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程式化、模板化的教學內容則十分容易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之相反的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快樂數學觀念,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
二、 小學數學教學建構快樂課堂的策略
(一)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團隊協作中感受快樂
群體性作為每個人都具備的屬性,群體性活動對不同個體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社會心理學層面講,我國小學生從小就生活在集體主義觀念很強的社會氛圍中,其對群體性活動必然也更加感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快樂教學中,教師就不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在團隊活動中充分感受學習的快樂。譬如在教學“平移與旋轉”有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兩人為單位,一人演示物體的“平移”“旋轉”;另一人則對同學的操作進行判斷。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從直觀化的視域去剖析理解知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 積極鼓勵傳播快樂
快樂數學觀念的核心在于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在教學之中,使學生快樂學習的先決條件即使減少其挫敗感、失落感等消極情緒。在學習中,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往往是導致其產生消極情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使學生保持心情舒暢以及樂學的心態,教師或許就應該采取體諒教學藝術,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心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則應該做到多關心、少評價;多鼓勵、少批評。譬如在教學“乘法口訣”相關內容時,部分學生存在對乘法口訣運用不嫻熟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則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教師可以說“你學習態度十分端正,也對知識充滿了興趣,如果多多運用那么一定能夠充分掌握乘法口訣了”。通過這樣的教育,不僅能夠避免學生產生挫敗與失落感,同時還能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
(三) 充分運用學案導學讓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快樂
對小學生而言,灌輸式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其覺得學習枯燥無味,相反自主探究知識往往卻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因此在小學數學快樂教學中,教師就不妨采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積極組織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從而快樂的學習。譬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有關內容時,為了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那么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情境,以誘導學生大膽質疑、踴躍探究。首先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個長為3cm、寬為2cm的長方形,并提出以下問題:“請問同學們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在此問題情境下,學生通過將長方形的四條邊相加即可得到其周長為10cm。然后教師就需要繼續引導學生計算長為4cm、寬為3cm的長方形周長以及長為5cm、寬為4cm的長方形周長。通過上述練習,學生就可以充分掌握“用四邊相加”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最后教師則可以順勢提出“長方形周長只有這樣一種方法嗎”這一問題。在此問題的引導學生,學生就能夠大膽地進行質疑,并進行踴躍的探究,最終得到長方形周長公式C=2(a+b)這一公式。
(四) 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溝通交流中感受快樂
傳統師本位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處于被灌輸知識的狀態。在此情境下,其主觀能動性往往也不夠高,其交際需求也不能得到滿足。可想而知,在灌輸式教學中學生往往是不快樂的。因此在小學數學快樂教學中,為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就應該營造互動交流的師生關系,學生交際層面的情感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促使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快樂。
(五) 組織學習進行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提升認知能力的有效方式,實踐能力也是核心素質教育觀下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此外,實踐作為一種知識付諸實際的過程,其能夠充分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樂在學中”。因此在小學數學快樂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并積極創設實踐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過程的快樂感受。譬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有關內容時,為了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獲得快樂感受。教師即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測一測”實踐活動。即讓學生用軟的繩子測量圓形的周長,再用尺子測量圓的直徑。最后用圓的周長去除以圓的直徑,這樣就能夠得到一個接近于π的數值。通過此方法即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樂趣。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快樂教學理念的基礎是素質教育理論,其作用在于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內在動機,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滿足感與獲得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快樂數學教學理念,建構新型教學課堂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鄭春雷.“快樂數學”教學探索——淺談通過激發興趣來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吉林教育:綜合,2013(1S):111.
[2]張丹.淺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實施快樂數學教學活動[J].成功:中下,2017(9):00102.
[3]盧卡佳.試論數學課堂中的快樂數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2(12):237.
作者簡介:
后冬蓮,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