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持久延續的分科教學模式在實現方便同類知識集中系統傳授目的的同時,卻亦將其異化為科目之間的割裂與獨立,此與文化整體與相通理論背景下的學科相通本質相悖反,而將原本活力滿駐的數學教育冠以抽象、理性、令人生畏的頭銜。而在現代化改革、創新的素質教育理念指引下,其向文理學科相通的形式靈活性、內容多樣化教學的復歸也便成為數學教育教研領域的新型主題,亦為契合小學生有效認知規律、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然之舉。
關鍵詞:學科相通;小學數學;文理結合;教學
由數學基本要素出發,其可被分解為語言文字理解、美術符號詮釋與邏輯思辨梳理三者,此便關乎串聯傳統分科話語下的語文、美術與理科科目特性與內容主體。由此帶來的語言理解和表達、美感欣賞與創造、邏輯感知與分析則成為實現文理結合的數學綜合性有效教學的切入點。
一、 文字閱讀——理解的到位與表達的清晰
數學領域內的文字閱讀在一定意義上可稱作“數學語言”,其并不排除藝術化特征,但更多地呈現為理性清晰的語序組織和明確簡易的字面意義。這體現在學生通過文字解析得到到位的指向理解、通過文字運用傳輸清晰的表達意向兩方面。以此能力的培育為原則,教師應重視數學文字語言所應具備特征的領會和運用教學,賦予傳統單純的數理邏輯內容重點以其語言藝術的外衣。
例如:在《小數乘法》一節的教學中,在學習了小數與整數相乘、小數與小數相乘的方法之后,我帶領同學們總結小數乘法法則。在此,為鍛煉同學們的數學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我便采用了填空法的形式,即:第一步:先按照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 );第二步:在點( )時,看( )中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 )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這不僅有效指引、提示了小數乘法解題路徑總體的語言表述架構,其中關鍵疑問點的設計亦是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恰當激發與考察。而在分別得出其“小數”“小數點”“因數”“個位數”的答案之后,我便讓同學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再一次的完整閱讀和理解,進而用自己的邏輯和語言進行其大致意思的復述。在其復述過程中,有“先將因數的小數點去掉,將其變為整數相乘,在得出結果后,數出因數中的小數,再由結果的末尾數起數出相同的幾位數,在數的左邊點上小數點”。如此的復述自成邏輯,但我亦帶領同學們對其中“變為整數運用整數乘法法則相乘”“數出因數中的小數個數”進行了補充完善,這將有效提高同學們的縝密的數學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 美術符號——美感的欣賞與美感的創造
在文字之外,成為數學之特色標識的美術化符號亦為一重文理結合之數學教學的切入層。其符號、公式、圖形,甚而是數字皆為此類美術符號研究的對象,其從屬于數學而區別于以文字為重點指向的文科類目。對于其美感的欣賞與創造不同于傳統自然而然將其作為數學輔助語言的枯燥過程,而應從其表意便捷性與圖文結合呈現而出的布局美感中窺析其精致又獨特的符號韻味。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節的教學中,在通過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進而求得平行四邊形面積之后,我讓同學們觀察教材中給出的兩種圖形轉化過程:其虛線實線的排布;紅線綠線的標識、“高底垂直”的文字符號等的多種符號元素的結合釋放而出的符號美感。在此之后,我又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平行四邊形草場的底是5 m,高是3 m,它的面積是多少?畫出圖形,并寫出詳細的解題思路。這便需要同學們先畫出一個指定尺寸的草場圖形模擬圖,并做出其高,在對應位置分別標示出“5 m”“3 m”的數字,然后在圖像之下寫出“S=ah=5×3=15(m2)”。最后,答:“平行四邊形草場的面積為15 m2”。對于此,我引導同學們將此蘊含圖像、數字、中英文文字的解題過程與純文字或純數字、純圖形對比,做美術化的構圖欣賞。同學們則會意識到獨特的數學美,并生發自己創造出此種美的自豪感,數學學科亦便不再是單純枯燥的邏輯思辨。
三、 邏輯思辨——邏輯的感知與分析的縝密
邏輯與思辨乃是數學的內核,而對學生邏輯思辨能力的培養亦是在數學教學始終應當作為的內容中心和重點。但在小學以培養學生學科興趣為主要目的之一的數學教學中,應將此中心深度淺化為對邏輯思辨縝密性的感知與進行簡單基礎性邏輯思辨運算和分析之上。
例如:在《方程的意義》一節的教學中,在向同學們介紹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的方程含義之后,為使其明確其中所蘊含的關鍵邏輯點。我便列出以下幾個式子,讓其分辨其是否為方程,便說出判別理由:
(1)25+32=57;(2)x-15>21;(3)y+13;(4)25>15+8;(5)2x+12=16。
這幾個式子是對方程定義邏輯節點“含有未知數”“等式”的考察。(1)是等式,但無未知數;(2)有未知數,但非等式;(3)有未知數,但為非等式、非不等式的代數式;(4)既非等式,又不含未知數;(5)含有未知數,又為等式,為方程。
這樣的鑒別考察將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邏輯的感知與縝密的分析,是數學本質魅力的傳輸過程。
人類文化的相通性成為學科相通性的理論基礎,亦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區別于傳統局限化理論與試題研究的課堂可能性。在此之下的文字閱讀、美術符號與邏輯思辨則成為實現文理結合數學教學的有效切入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運錢.小學數學教學與各學科之間的聯系[J].知識窗(教師版),2017(12):18.
[2]張宏偉.小學數學課程和教學跨領域整合的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16(11):10-14.
作者簡介:
周潔,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