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學科是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兩部分知識的結合體,綜合性特征十分突出,學習過程中需要記憶大量的地理概念、事物特征、運動規律,很多學生反饋地理知識難度較大,記憶與理解都存在困難,從而也影響了地理學習的效果與教學效率。但高中地理作為高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科目,是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此,文章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一、 引言
地理是現階段高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客觀事物、探究世界發展規律、形成科學發展理念的作用,通過高中地理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地理技能,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學習都有著重要幫助。因此,面對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狀,應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究與改進,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 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高中生思想成熟速度更快,更熱衷于個性的表達以及自我想法的抒發,而傳統的教育理念始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很難掌握學習主動權;同時,素質教育也提出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空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因此,轉變教學理念,充分突出學生本位思想是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根本措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新進行自身角色定位,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
例如,在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微課手段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對城市交通運輸方式進行總結,并基于自身的經驗與資料為自身所在城市的交通分布進行布局,闡明布局方案的內涵與意圖。在課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基本知識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與相關名詞后,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對所學知識展開自主探究,結合所學知識從專業角度講解自己的交通布局設計。這樣的方式將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從而避免難度過大的學習內容影響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更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與同學、教師一同探討知識。
三、 轉變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作為一項非智力因素,其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能夠對開發學生智力起到積極的意義。因此,高中地理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具體來講,由于高中地理中一部分知識難度較大,教師可以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地理知識,如在教學《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這部分知識時,教學重點為荒漠化的表現、成因與治理措施,由于大部分學生末親身感受過荒漠化,可以通過我國荒漠化治理的紀錄片讓學生直觀地對荒漠化這種不科學、不健康的發展狀態進行了解,引導學生從主客觀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讓學生認識到生態環境問題與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都息息相關,必須提高重視。這樣直觀的方式拉近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僅方便學生理解,也便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想要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而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從本質上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教學形式的轉變,不再單純地通過語言的描述與講解向學生灌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其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與理解程度,讓學生能夠以更舒適的方式接受知識,并在接受知識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能力的鍛煉。
四、 融合信息技術,拓寬學生視野
地理教學需要老師利用相關輔助教具與儀器教給學生更為直觀的認知,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融合,能夠以更豐富的形式為學生呈現教學資源,讓學生獲取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拓展自身視野,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板塊構造學說》這部分知識時,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大部分利用圖示引導學生認知板塊運動的過程,但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整個教學過程都能得到改善。如從教學引入環節開始,教師利用簡短的板塊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所要學習內容有簡單的了解;再結合動畫或紀錄片與學生一同總結關于板塊構造的學說,對板塊構造與運動規律展開更深入的探索,了解板塊運動的具體原因,從而對地球運動有更全面的認識。
此外,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轉變需要教師對自身有清楚而合理的定位,才能在教學中對學生提供積極的幫助與指導,所以,要想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不斷提升個人能力與綜合素養,精心準備教學內容也是極為重要的。具體而言,教師結合現代教育發展形勢,不斷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如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并在提升個人能力基礎上,全面了解學生情況、認真研讀教材內容,提升教學設計的針對性,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充分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學習活動中,從而為實現有效教學、合理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獲得更高質量的教學服務。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要想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應從教學參與主體出發,明確教師所要表達與傳遞的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實現兩者的契合。這樣才能體現教學的價值。教師要結合現代教育發展形勢與學生的心里特征、認知水平實現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的改革與創新,讓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新的學習模式中實現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再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能夠構建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切實實現學生能力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雅華.淺議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新課程·下旬,2018,34(6):200.
[2]葉鵬,余曉霞.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速讀(下旬),2018,22(12):226.
[3]張保江.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學周刊,2018,25(25):123-124.
作者簡介:
賴文欽,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