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推動民族不斷發展與進步的核心所在,是國家實現興盛旺達的重要推動力。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推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是當下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是當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最基本要求。生物是高中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詳細的探討,以期能給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中生物;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 前言
高中生物由于是一門自然探索性學科,在學習內容方面會涉及許多與實際生活貼合較為緊密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生物學科自身的優勢,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二、 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 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要求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側重點基本都在理論知識講述方面,因此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雖然學生的卷面分數可能會有所提升,但是最終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卻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推行,培養創新型人才也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實用性、創新型人才,滿足了社會發展需求。
(二) 創新能力的培養契合課程改革宗旨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發揮以及每個學生是否能夠實現個性化發展是當下高中教學的重要任務和關鍵環節。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缺陷和不足的彌補,是推動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的重要措施。同時,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培養學生動腦和動手能力也大有裨益,緊密貼合了當下課程改革的宗旨。
(三) 創新能力是挖掘人才、培養人才的基礎所在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進而養成創造性思維。同時,學生具備了創新能力還能為其提供展現自我、發揮自我優勢的平臺,學生的個人優勢和特長均能得到充分的呈現,有助于優秀人才的挖掘與培養。
三、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 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由于學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較為嚴重,思維定勢早已形成,因此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往往都會運用已有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無法透過表象挖掘其本質,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甚至有的學生認為,創新是從事科研方面的人需要考慮的問題,與自身無關。其實創新是當下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要求每個人都具備的一種必然能力。而對大部分學生來講,創新是存在于自身的一種潛在狀態,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去喚醒其創新意識,進而培養其創新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徹底地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傳統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創新提供良好的平臺。例如可以針對生物教學中的某一知識點開展一個辯論賽,根據學生的自身觀點將其分組,以此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這一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與重視,認真考量學生提出的每個看法,并對其進行合理地表揚。即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提出的看法并不高明也不獨特,但是都是學生在既有思維中的一種突破,是學生開啟創新思維的第一步。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師生互問互答、生生之間互問互答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更多發表自身看法的機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幫助學生樹立起創新精神,以此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 營造適宜創新的環境,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源泉
自古以來,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就是不可忽視的,雖有“出淤泥而不染”之說,但真正能做到的也寥寥無幾。由此可見,環境無論是在人的性格塑造方面還是生活習慣養成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環境的作用,在課堂內營造適宜創新的環境,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處于一種思維放松的狀態下學習生物知識,而且這種情況下思維中的活躍因素也更容易迸發。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時要避免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到學生的身上,更不要用教材等內容束縛了學生的思想,而是要給予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空間,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源泉。例如在講述“免疫調節”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如“大家都打過疫苗嗎?你們知道疫苗的原理是什么嗎?”這時候學生就會陷入思考當中,并帶著問題學習本節課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生物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之后再通過新知識引入將學生的思維轉換到生物課堂當中,有效改善了傳統課堂帶給學生的緊張感和壓迫感,而是將學生置身于一個輕松的環境當中,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重要幫助。
(三) 強化實驗教學,落實創新能力的培養
生物學科是注重實踐的一門科目,借助大量的實驗去驗證理論知識、鞏固學生認知才是提升生物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通過實驗教學,一方面可以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要強化實驗教學,根據實驗教學內容將實驗教學過程進行合理安排,將實驗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探索、思考、提出疑問與猜想,并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設計實驗步驟驗證猜想、解決問題。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學習生物的思路借助實驗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深刻體會到生物學科的樂趣所在,而且還能全身心投入到生物實驗研究當中,并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 結束語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借助生物學科的優勢,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由于培養方法的多樣化,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大膽實踐,從而將素質教育在教學環節中得到落實。
參考文獻:
[1]馬先超.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8(20):39-40.
[2]李興芳.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8(30):33.
[3]林欽.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18(7):74-75.
作者簡介:
王鵬,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莊浪縣韓店農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