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生物學內涵豐富,實驗性強。近些年來,尤其是自生物學成績納入中考總分之后,人們對初中生物的關注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這對于從事相關教學的老師,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本文主要基于筆者多年一線教育經驗累積所得,愿與眾同行共同探討之。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心得;教學方法探析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初中生物包含的內容較多,其中有小到細胞、病毒等微觀結構,有大到生物圈的宏觀體系,并且這門學科與我們人類的自身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同時,生物學也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也能夠促進學生理解基礎知識,掌握實驗技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開展實驗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為學習生物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早定規矩,培養習慣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習也是如此。每當我第一次面對新同學時,我都會給學生明確做出要求,首先是課堂紀律必須嚴格遵守,聽課專心不敷衍,緊跟老師的講課思路。師生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師生互動,有目的,有針對性,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留后患。關注每一個學生,用眼神和他們交流,爭取每節課都能圓滿完成各自的相應任務,逐步走向高效課堂。
二、 隨堂訓練,有的放矢
課堂上除了講授新知識之外,必要的課堂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要做到精講多練,更要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將重點知識突出訓練,尤其是近年來的中考會考的高頻習題,必須要牢記且掌握。針對易錯題故意設置陷阱,讓學生動腦思考,做到疏而不漏,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同時在面對每一道小題時,提醒同學要有大視角,會聯系與此相關的其他知識點,使所學知識們由“點”到“線”再到“面”,這樣也是對前后知識的綜合復習,使所學知識形成一個體系,也能將知識活學活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 對比識記,以防出錯
在學習生物學知識時,往往會遇到一些明顯對比的知識點,這樣將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就不容易出錯,而且還記憶深刻。比如以下這幾點。
(一) 例如,在記憶心臟及血液循環相關知識時,我從以下幾點梳理知識:
1. 記構成心臟的主要組織:
心壁:主要是肌肉組織;
心腔:主要是結締組織。
2. 結構特點:心臟分為四個腔,上面心房下面心室;
左右心腔不相通,同側心房連心室。
3. 血液循環途徑:體循環和肺循環
①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
②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4. 血液成分變化:體循環: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肺循環: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二)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
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基礎,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四、 總結順口溜,記憶知識點
教學過程中,我根據知識點將有關知識點用順口溜的形式總結出來,以便學生去背誦記憶,這樣背誦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記下來。如以下幾點概括:
1. 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過程總結為:一擦二滴三撕展,四蓋五染六吸完。
2. 十二對腦神經總結為:
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聽九舌咽,十迷走十一副十二舌下全。
五、 利用知識導圖,及時復習小結
知識導圖可以像一棵知識樹一樣,將每個知識點通過枝杈連接起來,它由許多個知識節點組成,使許多零散的知識因此而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當我們每學習完一個章節或單元時,不妨用知識導圖將其中相關的知識串起來,這樣不僅復習了以前的重點知識,也可以讓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可以使知識活學活用,達到靈活掌握的目的,也培養學生學會自己整理知識,識記要點,串聯知識和綜合復習的能力。
六、 小組比拼,你追我趕
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成員互相幫助、互相督促,促進大家整體推進。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有問題大家一起討論,群策群力,讓每個人都能真正動起來,盡可能不讓學困生掉隊。各小組之間時時開展評比,并對小組之間量化考核。這樣就形成了課堂討論比結果,知識鞏固比效率。充分發揮了“將帶兵”“兵幫兵”的作用,既克服了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窘境,也選拔出了一撥得力助手,師生合作,齊抓共管,大大促進了班級教學的整體推進,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讓個別偷懶的學生無處可藏。
七、 家校聯手,合作愉快
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動力等綜合表現,不僅僅在課堂上才體現出來,有時在家的一些舉動更能真正地展現出他們的另一面,只有家長、老師經常聯系,互通有無,才能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孩子,所以我們必須動員家長來為我們老師提供更多的信息,如果雙方攜起手來都能給孩子助一臂之力,那將是孩子前進道路上極大的幫助。所以,我們不能輕易放過任何一次與家長合作的機會,尤其家長會,我們每個任課老師都有自己的一項任務,那就是讓每個家長都能真正“動”起來,我們交給他們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家長做好監管工作,大家齊心協力形成合力,那將是作用于學生身上的一種前進動力!
總之,生物教學方法多樣,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在現代教學活動中越來越普遍,教無定法,我們只有不斷摸索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要,愿我們各位同仁攜起手來,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互通有無、資源共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相長。
作者簡介:范玉梅,甘肅省平涼市,平涼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