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 Xiaolin ZHANG

摘要:參與中外合作辦學的各方應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輔導學生學習的活動以及相應的提供給學生的資源,由課中翻向課前和課后兩端,拓展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將學生受到形式、人員和內容限制的學習,翻轉為形式具有針對性、輔導者多樣以及內容交融的自主學習。通過這兩個核心翻轉及其次級翻轉,幫助學生在受引、受控的狀態下,提高外語能力、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并能夠內化與應用。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雙語;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2C/03C-0003-04
一、中外合作教學質量需要提高
2018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批準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終止的通知》,終止5個中外辦學機構、229個中外辦學項目 ,這被普遍地解讀為教育主管部門希望中外合作辦學提高質量的強硬、顯著的信號。值得深入思考的是,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歷史,截至2018年6月,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2342個,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約45萬人。[1]很多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機構和項目已經經歷了5—6輪的人才培養過程,應該建立了較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積累了較多的教育教學經驗;況且,平均每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在校生只有不到200人,這個人數應該不是一個難以管理的規模;另外,中方引進的外方項目一般都是成熟的項目。綜上所述,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目前還要從國家教育管理最高層面關注,并使出具有殺傷性的手段來敦促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提升,由此可見其難度之大、緊迫性之強。
提高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歸根結底是要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雖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路、途徑和方法有很多,但在現有的環境與條件下,提高教學質量是最為直接、有效的。因此,建立一種有效的中外合作教學機制,是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一項主要的基礎性工作。
二、翻轉課堂有助于提高中外合作教學質量
提高中外合作教學的質量,主要是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學生外語能力的提高,這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二是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這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重點;三是中外文化的融合,這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難點。這三項教學活動,既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遞進過程,又是一個相互促進的并行過程,因而既具有程序性和依賴性,又具有交叉性和多變性。因此,需要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變革,以適應中外合作教學活動,以及滿足所涉及的學生和中外方參與者的需求。通過引入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中、外方合作調整教學活動的過程和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構建以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為核心的中外合作教學模式,是提高中外合作教學質量的一條途徑。
翻轉課堂在國內外已經有了很多研究和應用的成果??偨Y眾多的成果來看,翻轉課堂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學過程翻轉,師生地位翻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將教學視頻、播客、書籍、網站和練習問題作為家庭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提前學習,并在需要的時候得到個性化的支持;課堂時間是自由的,以更積極、真實、創新、參與、合作、交互的狀態學習;學習是基于行動和經驗的,基于項目和調查的活動;課堂活動側重于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等高層次的學習,較低層次的任務,如記憶和理解內容知識,課外由學生完成。[2]翻轉課堂有利于學生對概念、應用程序和內容連接有更深的理解,教師的角色不那么引人注目,但要求更高,教師充當促進者,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激勵、指導和反饋。[3]總之,翻轉課堂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以自己的步調學習,刺激學生有目的和針對性地學習與研討,幫助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批判性地思維,學生與老師和其他同學有更多的互動、交流和研討的資本,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化、差異化和個性化;同時,教師在更有效的教學過程中,工作滿意度也會得到提高。
目前,中外合作構建翻轉課堂的技術條件已經不是主要障礙,甚至有很多公共平臺可以利用,例如中國大學MOOC、Google Classroom等。需要研究的重點是,根據中外合作教學的需求,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合作教學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益。但是,對翻轉課堂引入中外合作教學的研究與應用尚處在探索階段,當務之急是需要設計中外合作翻轉課堂的基本架構,確定“翻轉”活動的內容。
三、中外合作構建翻轉課堂的架構與內容
中外合作構建翻轉課堂,就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各方以提高學生在雙語言、雙文化、雙地域背景下的學習效益為目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基于互聯網的物聯網技術,合作建設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條件支持,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活動,調整教學內容與參與者的活動,幫助學生自主地提高外語能力,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并能夠內化與應用的教學機制。
構建中外合作翻轉課堂的主要思路是,將教與學的過程調整為以“學習”為中心,促進學生在復雜要求下的受引和受控的自主學習,而不僅僅是圍著學生轉、讓學生自由學習的活動。因為學生之所以是學生,就是由于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的“無知”,特別是中外合作辦學培養的學生,面臨更加復雜的語言、文化與環境,所以還會有更多的“無助”。另外,客觀地看,中外合作項目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但目前大部分中外合作辦學階段的學生都缺乏相應的能力,因而會造成學生即使想學也“無力”的狀態。在學生無知、無助、無力的狀態下,教育工作者有責任,也必須引導與控制學生的學習。筆者通過研究以往的成果,結合近年的實踐,設計的中外合作翻轉課堂的基本架構如表1(見下頁)所示。
表1較清晰地對中外合作構建翻轉課堂的結構、流程、各參與者完成教學的主要活動和實施途徑,以及最終成果做了簡明的描述。中外合作構建翻轉課堂的主要參與者是學生和中外雙方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持的輔導者;主導者是中方,輔助者是外方,受益者是學生;教學活動主要圍繞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融合與應用展開;主要的技術手段除了包括常規的多媒體技術外,還要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操作流程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
在這項設計中,中外合作構建翻轉課堂的核心“翻轉”有兩項:一是將輔導學生學習的活動以及相應的提供給學生的資源,由課中翻向課前和課后兩端;二是將學生受到形式、人員和內容限制的學習,翻轉為形式具有針對性、輔導者多樣以及內容交融的自主學習。在這兩個核心翻轉的過程中,還包括一些次級翻轉。
第一個翻轉的基本思路是,通過“翻轉”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并使學生在新增的時空中受引、受控地學習?,F有中外合作教學的主要教法是,中方根據外方提供的要求和資源,在國內組織學生開展以班級授課為主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由外方派員開展短期集中授課。這一教法的主要特點是知識與技能向學生傳輸的時、空集中性強,使得學生在現有的時空條件約束下,應用不熟悉的外語和外方文化獲取信息的難度增大,進而限制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外方的教學輔導者可以挖掘課前和課后的時間,并借助互聯網或物聯網擴大教的空間,從而打破教學時空的限制。從時間的翻轉來看,學生需要學習的專業語言的準備,可以翻轉至課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中外文化的融合,可以翻轉至課后;課中則重點解決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專業技能的操作。從空間的翻轉來看,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及物聯網技術,將學生的學習空間由課堂內翻轉到課堂外,包括校內的圖書館、自習室、宿舍,甚至食堂、草坪等等,還可以進一步延伸至農村的大棚、企業的車間、商店的柜面,乃至街道、公園等等;同時可以利用中、外合作的優勢,將教學空間從境內翻轉到境外,借助即時通訊、遠程控制等技術,拓展教與學的視野。通過這一時空的翻轉,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就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途徑、更多的方式吸引和指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完成需要學生完成的學習活動,達成學習的目標。
第二個翻轉是中外合作構建翻轉課堂的重點工作,基本思路是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各種形式的學習條件和資源,為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高創設條件。目前,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主要學習方法還是以課堂聽課、做練習、做實驗或實訓為主,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途徑以課中提供為主,學生基本沒有條件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自主性的學習。中外合作通過第一個翻轉為學生拓展了學習的時空。但是,為了激發學生在新增時空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形式需要再次翻轉,主要包括內容形式和活動形式。中外各方應該通過溝通與合作,以滿足不同學生需求并激發學習動力為目標,建設新形式的自主學習平臺,編制新形式的學習資源。同時,中外合作辦學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輔助資源,中外各方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為學生提供類型多樣的學習輔助,幫助學生將由于雙語言、雙地域、雙文化帶來的學習壓力,翻轉為多思路、多信息、多溝通的優勢。例如,中外各方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狀況,為學生提供多樣的“輔導者”:針對基礎的學習內容,或者以邏輯性強、理性思維為主的內容,可以借助“人機交互”技術,為學生提供智能機器的輔導;針對外方文化方面的學習內容,可以借助遠程通訊技術,請外方合作者提供外方教師、學生或社會人士的輔導;針對專業技能操作方面的內容,可以借助遠程控制技術,由中外方為學生提供專業教師和專業設備的輔導;針對專業應用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容,同樣可以通過遠程溝通技術,為學生提供實踐與評價的輔導。在通過前面受助的自主學習后,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能夠將學習內容與中外文化的融會貫通與運用,特別是非母語的準確理解與運用,以及非母語語言的思維。雖然幫助學生在幾年的學歷教育中完全達到這一狀態很難,但是,通過課堂的翻轉,可以為學生的持續學習、終身學習提供支持。中外合作方通過持續的建設,可以不斷充實學生學習的資源庫,將學校學習翻轉為終身學習。
四、中外合作構建翻轉課堂的未來
翻轉課堂及其在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活動中的應用,仍然在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之中。無論其成與敗,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理念是不會改變的。因此,無論翻轉課堂今后進化成“旋轉課堂”,還是“混合課堂”,中外合作培養的學生始終都要關注語言學習、專業學習與文化融合這三個主題。特別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翻轉”的方式必然會更加多樣,更加成熟,從而拓展中外合作培養人才的理念和途徑。學生可以身處多元化的環境,利用多元化的溝通,操作多元化的工具,更加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達成多元化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批準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終止的通知(教外廳函〔2018〕39號)[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62/201807/t20180705_342056.html.
[2] 趙婀娜. 中外合作辦學,優化升級再出發[N].人民日報,2018-08-02.
[3] Zainuddin Z,Halili S.H. 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andTrends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Stud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17(3),2016: 313-340.
責任編輯:許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