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歷史是一門很重要的人文學科課程。通過中學歷史教學,使學生能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歷史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氛圍
一、 故事引入法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如果僅僅講史實、年代、事件、性質、結果,并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無疑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我們應該如何把這些枯燥的史實變得鮮活起來,讓學生愛聽呢?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所以吸引學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上歷史課能聽故事。講新課前,筆者常采取故事引入法,把一些歷史知識融進故事中,通過講故事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例如,筆者在講七年級下冊第二課《貞觀之治》時,筆者給學生講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故事,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筆者又及時設問,這場兄弟之爭其實質就是什么之爭?把事變性質講清楚了,再要求同學們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帝位,那他是否為唐朝第一個皇帝?如果不是,唐朝又是誰建立的?(2)李世民奪取帝位后,他又采取哪些措施鞏固統治?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時,筆者趁機把隋末農民起義、太原起兵、唐的建立等史實講清楚了;回答第二個問題時,筆者又順勢講貞觀之治。利用故事引入法,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不但學生學得輕松,而且老師也教得輕松。
二、 音樂輔助法
在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和歷史史實有關的歌詞、歌謠、歌曲,正當地運用它們,不但可活躍氣氛,而且能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
在講“九一八”事變時,筆者就及時到網絡上下載了《松花江上》這首歌,當學生看到老師進課堂打開音樂播放器,感到很驚奇。當筆者播放結束,介紹這首歌是“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的寫照,充分表達了他們渴望收復失地,重返家園的愿望,筆者又重放了一遍,同學們聽了這首催人淚下的歌曲,群情激昂,義憤填膺。這堂課,同學們對“九一八”事變中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以及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記憶深刻。
在教材中,有很多和歷史有關的歌曲、歌謠,如《鳳陽花鼓》《義勇軍進行曲》《國際歌》《盧溝橋歌》等等,只要教師做歷史教學的有心人,充分發揮音樂的感染力,就能生動地上好一節歷史課。
三、 對聯滲透法
在歷史教學中巧妙運用對聯,能使學生感到新奇,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對一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用對聯形式進行了評價,在恰當的課文中,在恰當的時間內,把這些對聯引用過來,的確能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八年級上冊第七課《抗擊八國聯軍》的“辛丑條約的簽訂”一目時,筆者為了把八國聯軍代表簽約時囂張的樣子表述出來,引用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自以為是“中國通”的八國聯軍談判代表狂妄地出一上聯道“張長弓,騎奇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獨戰”,要中國代表對下聯,清朝官員一時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應對,此時,一下人急中生智,忙吟出一聯“偽為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即拿”。針鋒相對,給對方以有力的反擊。學生聽到這些后,紛紛拍手稱快,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在歷史教學中,這樣的對聯例子很多,如:“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成都武侯祠中贊頌諸葛亮的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秦檜跪像背后岳飛墓闕上的楹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挽聯。只要多找資料,積累資料,就能利用它上好歷史課。
四、 討論引入法
在初中歷史課文中,有不少的課文都可以先組織學生展開一些有針對性的討論,再引入課文,這樣對完成教學任務有極大的幫助。在教八年級上冊第二十三課《內戰爆發》時,筆者以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商談和平的電文為材料,讓學生討論:如果你是毛澤東,面對當時的情況,該如何揭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同學們有的說要召開記者招待會揭穿蔣介石的陰謀,也有的說要改談判地點為延安或者第三地,也有的說讓毛澤東派全權代表去重慶談判。筆者直接把他們的討論結果與課文中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共產黨人盡最大可能爭取國內和平的努力以及革命前輩的大無畏精神,也更清楚地認識了國民黨蔣介石的虛偽嘴臉。這樣,就把原先讓學生覺得很神秘的國家大事變得不再神秘,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
五、 模擬史實教學法
模擬史實教學就是讓本班的學生扮演歷史中的各種人物,然后在課堂上當場演出,讓學生親身“參加”歷史事件過程,有助于學生掌握歷史史實。在講七年級上冊《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的“商鞅變法”一目時,筆者就叫一個學生扮演商鞅,一部分學生扮演守舊大臣,再找一個學生扮演秦孝公,然后讓他們在課堂上就該不該進行改革進行辯論。扮演商鞅的學生聲色俱厲,駁斥得“守舊大臣”啞口無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模擬史實演出雖然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但不能“喧賓奪主”,教師要把表演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以內,力求“少而精”。在扮演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每個場景表演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賞歷史劇。當一部分學生在表演,另外的學生則積極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使演、學、思三者結合,讓學生主動地學習與思考。
六、 影音直觀教學法
在課堂上將一些歷史題材的影片播放給學生欣賞,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上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七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斯大林格勒戰役”一目,我就把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佳片有約》欄目最熱播的《兵臨城下》片段在課堂上播放,影音效果使人震撼,學生欣賞興趣濃厚,從影片中認識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歷史背景,以及戰役勝利的偉大意義。另外,筆者還經常將一些與歷史課堂知識相關的影片介紹給學生,如根據《荷馬史詩》所拍的《神話西游》和《特洛伊》,與中英近代交流有關的《紅河谷》等等。
七、 小結
總之,要想把枯燥的歷史課講得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應該尋求多種教學方法相輔相成,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才能使歷史課上得更好。
作者簡介:
林宜創,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縣中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