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
【關鍵詞】 網絡環境;家校共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026—01
家校聯系和溝通是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是學校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家校共育強調了學校要與家庭雙向互動,既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方法,又要使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與管理,家校共育意味著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關系,家校積極溝通、統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調一致,這也將成為學校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資源。
一、網絡環境下家校共育的途徑
1. 開通網絡家長學校。為了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長效機制,推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順應“互聯網+教育”發展模式,可開辦網絡家長學校,為學生家長提供一個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網上交流互動平臺。開辟“家?;ヂ摗薄案改刚n堂”“教子有方”“子女心聲”等欄目,讓家長隨時在網上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和方法,查閱相關資料,及時推送相關學習培訓材料,開展家校之間互動交流,創設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網絡培訓新模式。
2. 建立學校微信公眾號??稍O置家校共育、父母學堂等欄目,安排優秀教師定期推送法制、安全、科普等信息內容,傳播科學家教理念,進一步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方法,確保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達到開闊家長視野,提高責任意識,增強家庭教育能力的作用,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基并軌發展。
3. 建立班級QQ群或微信群。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邀請科任教師和家長加入,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為信息發布主體,以網絡軟件為媒介,向家長推送班級新聞、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并積極鼓勵家長參與討論與研究,發表對學校、班級管理意見,參與班級管理。也可將學生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發至QQ群里,家長利用手機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地與每個教師交流,采用相應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管理。
二、以信息技術創新家校共育的內容
1. 制作學生成長相冊。互聯網時代,音頻和視頻的拍攝和收錄極為便利。教師可對學生課堂表現、課間活動、校園生活拍攝下來,制作成學生成長相冊并向家長推送,家長能及時直觀地感受孩子在校的學習和生活表現。同時,家長也可將這些內容進行保存和收藏,作為見證孩子成長的重要資料和美好回憶。這樣既能有效提高家校溝通效率,又能更好地吸引家長參與,促進新時期家校共育的良好發展。
2. 開展恩師導學。在寒暑假期間,往往是家校溝共育最為薄弱的環節。但教師可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恩師導學”遠程指導。學生在假期自主學習遇到困難和障礙時,可及時通過互聯網提問,老師可接收信息并作出相應應答。同時,學生自己也可成為班級自媒體的發言人,利用班級公共賬號,分享假期生活所見所聞,從而有效利用好假期生活,提高學習效率。
3. 建立家校交互平臺。將學生安全往返、刷卡用餐、溫馨提示以及學校工作動態等信息及時通過手機APP等方式反饋給家長,使手機APP成為家校聯系的重要渠道,提高家校合作效率。同時啟用智學網“云閱卷”系統,運用云服務PC及移動終端,為家長了解孩子的學情提供幫助,也可依托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通過計算機終端或手機APP,讓家長參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表現,為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三、拓寬家校共育平臺
1. 建立開放數字校園平臺。數字校園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到新階段的產物,受到各類學校的青睞,可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結合學校實際,建立開放數字校園平臺,組織教師上傳微課視頻和教育經驗文章,從而使家長獲取有針對性的各類教育資源,幫助孩子提升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家校溝通和資源共享,促進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變化,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互補和共同發展。
2. 建立家長即時參與的督學模式。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智慧課堂的運用較為普遍,家長通過手機安裝家長端軟件APP,可以與學?;ヂ摶ネǎ思磿r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與學校保持方便的溝通。家長能夠清楚地看到孩子的學習情況,并配合教師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實現家長“督學”的智能化。
3. 搭建多元化評價平臺。建立數字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構建注重發展、激勵成功為目標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成長動力。應用數字化手段,及時、全面、動態地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為學生健康成長、主動發展提供持久動力。通過思想道德、智育、體育、美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特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