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全球化時代背景下,金融企業的發展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轉變傳統發展觀念,加強對綠色金融的認識,使用綠色集資方式管理金融信息。基于此,本文以綠色金融發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分別從綠色金融管理體系、信息回收、管理辦法與重視程度等方面詳細闡述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有效措施。
關鍵詞:綠色金融? ?發展機遇? ?解決對策
企業應用綠色金融可以實現長遠發展,但是綠色金融無論是體系還是制定都存在弊端,綠色金融在我國推廣的時間比較短,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我國綠色金融管理體系知識儲備不足,金融從業人員對綠色金融的認識不深刻,守舊觀念依然存在,面對綠色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想要實現新經濟時代金融的飛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和解決。
(一)面臨的機遇
分析我國綠色金融面臨的機遇,具體如下:(1)金融市場給綠色金融帶來的機遇,經濟發展使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主流發展趨勢,國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市場面臨著發展機遇;(2)貿易結構發生改變,國內產品銷往國外,受到其他國家的一致好評,產品擴展到各個地域,這樣發展下去我國跨國企業將會進行更加頻繁的商業貿易活動,綠色金融的出現使企業做出戰略調整,根據自身特點將金融管理與財政管理措施進行完善。國內外進行貿易的時候會涉及到貨幣匯率轉換問題,綠色金融銀行貨幣流通更加便利,有利于推動跨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3)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國外企業對我國受保護部門與資本造成影響,特別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深受這方面的影響,金融企業與貿易產業鏈獲得收益,影響著國內商業資本流動規模,如果企業缺乏綠色金融管理體系,企業將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企業為了得到更多競爭優勢,不斷進行內部改造,發展綠色金融機制,提高競爭實力[1]。
(二)當下的挑戰
金融體系的完整性面臨挑戰,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有的企業沒有完整且獨立的投資決策,導致金融管理人員在工作時有意或者無意的泄露投資決策信息,部分企業決策者在進行戰略決策的時候只從眼前利益出發,關注企業管理與社會影響因素,忽視了綠色金融給自身帶來的影響,導致體系無法深入到企業管理中。金融管理人員方面,很多管理人員自身專業素養不夠高,對綠色金融的了解不夠深刻,知識水平受到限制,他們了解綠色金融理論知識,卻不知道如何將其應用于實踐,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沒有對金融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人才水平差距較大,限制了綠色金融的發展,影響企業發展。
綠色金融發展跟不上市場節奏變化,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金融企業依舊關注大規模生產活動,重視眼前的經濟利益,沒有關注綠色金融與產業運行細節,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對綠色金融管理人員的需求在提升,要求管理人員不僅要掌握綠色證券信息,還要了解當前信貸情況,時刻關注金融市場動態。如果企業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做出正確的決策,綠色金融發展機制也會被限制,長時間無法得到變化,與綠色金融相關聯的企業缺乏技術與經驗,觀念傳統,不利于綠色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綠色金融從事者面臨挑戰,從業人員素質問題,對于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得心應手,綠色金融項目不再依靠傳統的計算方法,電子設備等高科技技術可以為綠色金融提供幫助,但是從業人員不了解計算機技術,無法將其與綠色金融結合在一起,導致信息出現泄漏和遺失的問題。綠色金融管理者遇到高水平綠色金融管理項目的時候沒有明確的思路,使用綠色金融網絡時不知如何下手,雖然很多企業對相關人員展開培訓,但是人們依舊是只了解綠色金融表面內容,無法將其深入到實際項目中[2]。
(一)完善綠色金融管理體系
對于企業來說,想要提高自身競爭實力,是離不開金融管理體系的,綠色金融的發展讓企業意識到綠色金融管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企業在進行綠色金融體系完善的同時,還要懂得創新體系,根據企業自身經營與發展的特點探究體系創新之路。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綠色金融管理知識都是借鑒國外企業,人們將國外經驗知識直接搬運而來,照搬照抄,沒有結合自身金融管理體系事情,缺乏創新思維,導致效果不理想,管理人員使用技術卻無法將理論與實際結合,最終也只是面臨失敗。我國缺乏綠色金融管理人才,中西文化交流時存在偏差,知識理論引入的時候做不到全面,導致金融管理人員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時候受到阻礙,企業引入了最新的綠色金融信息,但是財務管理人員依舊采用原有的工作方式,沒有做到實踐應用,影響了綠色金融體系健全。
為了完善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建議建立統一的監管機制,可以由發改委同意建立行業分類標準體系,突出綠色產業的存在,明確綠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區別,由人民銀行統一建立綠色金融產品分類標準體系和綠色金融第三方認證機構準入標準與認證標準體系,銀保監會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統計標準體系,中國證監會建立統一的基于ESG的信息披露標準體系。此外,建議制定綠色產業與項目目錄,在現有文件要求的基礎上,制定適用于全國范圍內的產業目錄,對債券、股票、信貸和保險適用性指引,符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需求,在綠色產業與項目目錄中提出綠色金融項目范圍以及支持重點。建議進一步完善第三方評估認證標準,編制公開且透明的綠色評估認證大綱,明確綠色評估認證機構的評估認證方法與正確程序[3]。
(二)綠色金融信息回收
要求金融管理人員在進行綠色金融信息回收的時候,對已經廢棄的信息也進行回收,防止企業內部受到信息泄露的侵害,也讓綠色金融管理人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與教訓,尋找自身工作的缺漏,積極改正錯誤,提高工作效率。綠色金融機制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信息回收的重視度,避免信息回收時出現問題。中再融作為互聯網金融平臺,其獨特之處在于資產項目特色化,鎖定再生資源細分行業,有效將協會、龍頭企業以及細分品類上下游企業等資源整合,結合行業價格走勢、企業數據,產業鏈進行企業授信,同時對接社會閑散資金,實現循環經濟。中再融啟動金融扶持計劃,在再生資源行業每個細分領域打造樣板案例,長期跟蹤服務樣板企業,系統性解決企業融資難題,聯合中民國信、招商證券、國開證券共同發起成立綠色金融服務中心,通過與政府、國企、專業團隊及金融同業開展戰略合作,實現社會資源高效配置,打造再生資源行業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解決行業融資難題。
(三)提高重視程度
企業在生產與經營中,內部信息共享需要依賴綠色金融體系,管理者重視綠色金融管理體系的作用,但是實際應用時缺乏操作經驗,對綠色金融項目了解不深,部門工作人員只能從表面進行運作。中型企業缺乏綠色金融管理人才,招聘的工作人員不夠專業,綠色金融管理人員可以對日常業務進行信息處理,但是無法將綠色金融信息應用于企業決策,降低了綠色金融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影響企業經濟利益。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須重視綠色金融的實踐,為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制定相應評價標準,健全綠色金融機制,讓企業在市場中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在波蘭卡托維茲2018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4)期間發布了《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進展報告2018》,表示綠色金融是推動中國生態文明改革的重要抓手,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正在不斷深化,并朝著主流化趨勢發展,2018年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在影響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的進程,綠色金融被寫入十九大報告,“頂層設計”覆蓋了多部門,地方試點展開綠色金融服務創新,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及相關配套制度不斷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產生,國內國際之間的合作有秩序開展。商業銀行參與綠色信貸工作積極性提高,監管評價方法更加健全,各金融機構展開綠色信貸業務的激勵政策在不斷完善,截止2018年7月底,我國綠色信貸余額超過了九萬億元人民幣。國內綠色債券一級市場在擴容,債券走出去和引進來推動了綠色金融的雙向發展,債券種類越來越豐富,提高市場創新能力。數據顯示,2018年綠色基金設立178只,各地綠色基金創新產品不斷涌現,配套政策和制度法規逐步完善,與此同時,綠色金融對推動PPP持續發展的支持力度穩步加大。
總而言之,我國想要推動綠色金融產業發展,企業就要完善與創新綠色金融體系,實踐新的管理理念,對于金融管理體系存在的不足及時解決,并通過經驗積累參與項目操作,創造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的綠色金融體系,金融管理部門與工作人員正確認識綠色金融的發展理念,正確對待各個項目,提高自身發展價值。
參考文獻:
[1]任康鈺,張晨希.培育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國際領導力的機制探討[J].西部論壇,2019,(01).
[2]宋來柱.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02):108-109.
[3]楊帆,邵超峰,鞠美庭.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分析[J].生態經濟,2015,(11):85-87+113.
(作者簡介:鄧如倩,東莞市第一中學高一四班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