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莉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階段,也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可能是終生的、深遠的,班主任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把德育教育更好的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對社會道德有足夠的認識。所以,班主任在教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夠有效地滲透到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樹立學生的正確道德觀念。
關鍵詞:小學? ?班主任? ?德育問題? ?德育策略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逐漸推進,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再單一的是知識教育,開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倡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德育教育的滲透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手段,將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結合起來。班主任不只是學生的老師,除了負責學生的課程之外,還要對于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進行輔導,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教學觀念落后
我國在曾經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采取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和家長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績自然也就成為評價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學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實施,但是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卻沒有得到落實[1]。這樣的結果就是雖然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學生的道德并沒有真正的得到教育,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并沒有起到長久的積極作用。甚至有的學校覺得德育教育可有可無,把德育教育的課程設置為知識課程。
(二)脫離生活實際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認知水平還沒有發育完全,在現有的德育教育中大多數的教育都沒有結合實際進行教學,脫離實際的教學是學生不能夠理解的教學,學生對于真正的道德觀念,只會空洞的喊出德育教育中的口號,并不能夠理解。在個別的德育教育中有很多成年人都難于理解的觀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天書”,在德育教育中經常會使用教學案列,教師并不能夠結合生活來進行舉例,所使用的教學案例大多是偉人或者年代比較久遠的人物,小學生對于這些人物基本沒有了解,所以教學效果也就不甚理想。
(三)教育內容落后
時代在逐漸發展,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并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進行完善。學生們所處時代的變化,使學生的思想觀念也產生了不一樣的變化,學生的現有想法與曾經的學生是不一樣的,現階段學生的思想是豐富多彩的[2]。德育教育的內容并沒有隨著時間的前進而改變。所以就出現了德育教育內容跟不上學生思想變化的現象,教育內容的落后,使得德育教育的作用逐漸在減小,沒有發揮出原有的教育效果。
(四)教育方法單一
新課程的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是教師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改革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沒有發生多大的變革,教師沒有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方式,注重讓學生記錄筆記,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互動關系,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主導地位[3]。教師的教學要有針對性,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教育方法的改進。
(一)班主任自身樹立榜樣
小學生的年齡階段較為特殊,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也是特殊的,學生對于教師都有一種崇拜的心理。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深刻的。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大多數的行為都是來自于對身邊人的模仿。小學生對于教師的行為是更加的關注,尤其是對教師的言行小學生的模仿更加嚴重。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比較多,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中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對于自己的衣著談吐要時刻注意。班主任通過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榜樣[4]。例如,有的學校的學生中午在學校與班主任一起用餐,在這個時候班主任要注意吃飯的動作,同時做到不挑食,不浪費糧食,班主任的行為就會對學生產生影響,讓學生在用餐的過程中受到教育,講究良好的用餐禮儀,珍惜糧食。
(二)加強師生交流
班主任不只是學生的老師,還是學生生活的引導者,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采取解決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班主任要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氛圍,時刻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在班集體中。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主心骨,在班級中班主任要采取適當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信賴自己,愿意把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講給班主任聽,班主任幫助學生排除消極情緒,以便健康的學習和生活。小學生對于學習有的時候比較困惑,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可能對于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結果,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班主任在這個過中,要能夠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困難,對于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最終的目的是能夠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5]。例如,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班會的時間,舉行德育教育的相關主題班會,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同學們對于道德有更多的認識,同時也能夠讓班主任對于學生有更多的了解,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
德育教育不僅僅要對學生進行理論上的教育,還要讓學生能夠參加實踐活動,從實踐中獲得道德的真知。僅僅是理論的道德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夠的。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弱,對于理論性的東西的認識不夠深刻,那么德育教育也就起不到預想的效果,班主任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深化對道德理論的理解與記憶[6]。實踐活動的設置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特征,小學生是比較好動的年齡,對于事物的好奇心會比較強,實踐活動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夠使得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對于學生進行環保理念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先組織學生對環保進行理解,讓學生對于環保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組織學生對于家里的廢舊電池進行回收,減少舊電池對于環境的污染,組織學生在學校中進行衛生清潔,撿起地下的垃圾,美化校園環境,在植樹節的時候帶領學生們到郊外去植樹。在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四)結合生活實際
德育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能夠把道德的觀念應用到實際當中。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可以教會我們一切道理。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生活有真實的體會。所以班主任應該將課堂上的德育教育和生活中的德育教育結合起來[7]。在生活實際中的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對于道德有更好的理解與運用。德育的理念主要就是來自于生活,最終也是要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生活實際的德育教育相比課堂上教師道德理念教育更加有意義,對于學生來說也更加容易理解,能夠讓學生在實際中自己進行體會,以及培養道德觀念。例如,在教師教導學生要孝順父母時,可以布置學生回到家中幫助洗碗,給父母洗腳,給父母揉揉肩膀,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從小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課堂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和理解知識。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以及對于德育的進一步理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道德的理念應用到實踐之中。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比較短,但是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8]。教師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或者其他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引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科的教育當中,通過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充分的利用學生的語文課本進行教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積極向上的,通過將德育與知識教育結合起來,把文中的思想滲透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知識,還能夠受到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學校和教師要把德育教育真正的落實到教學當中,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嚴格的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榜樣。結合各個學科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邱岷,黃杰.淺談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08):126-128.
[2]陳麗娜.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華夏教師,2017,(24):61-61.
[3]黃子容.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2016,(06):00252-00252.
[4]薛玉堂.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教育,2017,(01):00129-00129.
[5]徐吉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6,(63):36-37.
[6]馬蘭,馬富寶.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29).
[7]賴文.試析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時代教育,2016,(24):240-240.
[8]吳賽玲.網絡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新措施探討[J].教育,2016,(39):00061-00061.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實驗小學南關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