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娜 寧朝陽
摘要:西藏紅色資源融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是對西藏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是維護西藏民族團結、地區穩定的重要方式,是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方法,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有力保障。西藏自治區的七所高校是西藏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活動場所,將西藏紅色資源有效融入西藏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需在校園文化、課堂教學和大學生實踐活動中加入紅色文化元素,同時還需把握紅色資源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創新應用。
關鍵詞:西藏紅色資源?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徑
西藏紅色資源合理、準確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運用保證了西藏各高校的正確辦學方向,完善和提升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質量。與此同時,西藏紅色資源的融入對培育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責任感與使命感具有重要意義。
(一)西藏紅色資源的內蘊
西藏地區豐富的資源,也包含了西藏的紅色資源。但是,目前對于紅色資源的定義,在學界依然存在很大爭議與分歧。就紅色資源的內蘊而言存在:“紅色資源是我黨領導人民群眾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革命文化”,“紅色資源是指一切革命活動所凝聚的、符合歷史潮流、弘揚愛國信念的人文景觀和精神。”也有學者認為:“紅色資源就是先進文文化”。筆者認為紅色資源是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歷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重大歷史節點,留下的重要革命遺址、歷史遺跡等物質載體及文化總和。其承載著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爭取民族獨立、解放與復興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包括革命紀念碑、紀念館、革命展覽館、烈士陵園,也包括紅歌、紅色經典文學作品、紅色電影等。西藏歷代共產黨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偉大的民族革命精神,以強大的感染力號號召力鼓舞著一代又一代西藏兒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種偉大的歷史精神和革命精神正是西藏紅色資源構成的源泉。
(二)西藏紅色資源的分布
西藏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四川省、青海省和云南省為鄰。從七世紀吐蕃王朝的建立、興盛到部族的混戰、分裂瓦解;從公元823年“長慶會盟”到公元1279年西藏納入元朝版圖,乃至七百多年來中央政府的管轄,西藏經歷了幾代王朝的興替。正是由于特殊的歷史地理因素,西藏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解放與偉大復興的歷程中留下了無數的寶貴紅色資源。據統計,已調查登記的重要紅色文化資源達80多處,以革命紀念碑、紀念館、革命展覽館、烈士陵園等形式沿藏南谷地及雅魯藏布江谷地集中分布于拉薩、山南、昌都林芝和阿里等地區。主要包括1950年的昌都解放戰役遺址;1950年李狄三戰士率領的解放阿里英雄分隊留下的阿里先遣連舊址;1951年張國華和譚冠三將軍率領十八軍進駐拉薩時創建的八一農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犧牲的781位烈士的山南烈士陵園;西藏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處舊址;克松村黨支部舊址;西藏農村第一基層黨支部等以及與“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同屬一體的“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等。
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寶貴的資源。西藏紅色資源在新時代煥發出與時俱進的活力,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特殊的民族地理環境。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西藏的穩定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以藏族為主、少數民族聚居的環境西藏地區的紅色資源注入了不同于其他地區的民族地域風情。西藏紅色資源是融合了多民族特性的寶貴歷史財富,是祖國西南邊疆地區獨特的文化資源。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二)豐富的文化資源特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各民族兒女們在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西藏、追求幸福生活的歷程中,凝聚了不怕吃苦、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堅韌不拔的意志。主要表現形式為諸如《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唱支山歌給黨聽》、《白雪—解放軍西藏紀實》等具有歷史與時代意義的紅歌、紅色經典文學作品、紅色電影。西藏大學生可以在紅色資源豐富、學習條件便利的良好環境中,通過讀書、觀影和走近身邊的歷史文化產物,接受西藏紅色資源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 在調查中筆者了解到,西藏各高校已經樹立了嚴謹求實、勤奮互助、自強不息的校風和學風,做到了正確引導學生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那么紅色資源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各高校的大學生都能正確判斷紅色資源,并對學習和了解紅色資源具有一定的積極性。
(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入紅色文化教育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對大學生業余生活的豐富,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培養大學生的價值觀。西藏自治區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西藏紅色資源,可以利用相關的歷史遺跡、戰爭遺址和英雄人物,設立主干路道、路標名,人物雕像等。如設立1950年以李狄三戰士率領的解放阿里英雄分隊為代表的狄三路,1951年張國華和譚冠三將軍率領十八軍進駐拉薩時創建的八一農場為代表的八一路。也可以建設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紅色資源展示廳,把西藏故事講好,讓西藏紅色文化可以一直流傳。還可以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學生必經處設立宣傳欄、報刊亭等。以黑板報、文化墻、涂鴉井蓋等形式講述昌都戰役、鄧柯戰役、十八軍進藏、中印自衛反擊戰等西藏紅色歷史。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人文教育環境,西藏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可以形成對西藏紅色資源的深度認識。開展校園紅色文化活動,助力紅色資源在高校發揮價值。組織學習為西藏和平解放和西藏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無私奉獻的革命戰士的大無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加深西藏大學生對優質紅色資源內蘊的深度理解。
(二)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紅色文化教育
西藏各高校可以充分發揮西藏紅色資源的文化教育優勢,不斷推進西藏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課堂。例如,各高校可以編寫相關的教程,開展相關的課程。在豐富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大學生對學習西藏紅色資源的熱情,提升對西藏紅色文化資源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西藏紅色資源加入西藏高校課堂文化還讓老師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更多的溝通內容,既實現西藏紅色資源的傳承與發展,也增加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師生情誼。
(三)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加入紅色文化教育
實踐教學基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建設的有效載體,社會實踐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活動相對于理論課教學而言,更能激發大學生學習、了解紅色資源的興趣。西藏各高校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實踐社會活動來引導西藏大學生學習西藏紅色資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總是與一定的環境相聯系,形成一定的互動關系。在社會實踐中,讓大學生自己去感受這種紅色文化帶來的沖擊感,讓大學生自己明白自己身上肩負多責任于義務。在這種紅色文化的熏陶之下西藏大學生自然而然的會接受西藏紅色資源的感染,并嚴格要求自己。
(四)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中加入紅色文化教育
西藏各高校想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因勢而新,就在于如何把握好了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如何主動占領網絡這個戰略新陣地。自從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戰略以來,互聯網已經將觸角伸向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西藏各高校必須通過網絡媒介來推廣西藏紅色資源、鞏固和加深現在大學生對紅色資源的認識與了解。互聯網可以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態,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機。高校如果把握好這個互聯網這個因素,就能更加明確為西藏培養上什么樣的人的教育目標。
西藏紅色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緩解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困境具有重大意義。把西藏紅色資源融入西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責任感,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敦山.充分利用西藏紅色資源做好全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藏教育,2018,(01):36-39.
[2]沈路萍.宜春市館藏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及其對策[J].文化學刊,2019,(02):178-180.
(基金項目: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8XCX049;作者單位:西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