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程程
【摘 要】微電影又稱微影,是指具有完整故事情節且制作周期與投資規模相對微小的視頻短片,它以網絡為平臺傳播,大約在30-60分鐘之間。微電影的內容可以獨立成片,也可以系列出品。由于微電影“微”的特性,其物理時空受絕對限制,所以整部影片在時空上必須緊湊化,但與此同時,微電影的電影性質又要求其必須具備完整的電影格局。由此可見,微電影的物理時空與電影格局出現了矛盾,它既要滿足“微”的要求,又要在短暫的影片中帶給觀眾視覺、聽覺上的感染力,要想制造一部上佳微影必須與后現代編劇創構緊密相連,在編劇中創構出巨大的時空以備微電影使用。基于此背景,筆者對微電影時空設計與后現代編劇創構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微電影;時空設計;后現代編劇;創構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105-01
一、微電影緊湊化時空設計
(一)共時性緊湊時空設計。電影本質上是一門視覺與聽覺的現代藝術,它最初由活動照相術與幻燈放映術發展起來,一部好的電影考察的就是創制者的時空思維,它包括對電影時空的掌握與對時空的調度。我國的微電影時空設計在業內一直屬于“短板”,縱觀這些年來層出不窮的微電影,不難發現大多數導演對時間和空間的把握存在問題,以至于被人詬病。盡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優秀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通過總結推理發現,它們的優勢在于能夠很好地把控共時性視角,即便是在同一共時性時刻微電影也不會只表現出一種空間,但是共時性的空間設計能為微電影提供更多可能性。一方面,共時性為微電影的心理空間與思想空間拓展了渠道;另一方面共時性能最大化調度空間的資源,在統籌的條件下集中所有技巧與要素,在集成中表達出微電影的效果,讓時空設計更加立體。
(二)歷時性緊湊時空設計。一部優秀的微電影對時空的設計必然有過人之處,從拍攝技巧上看,微電影在創構過程中顯然不能像普通電影那樣展示紛繁眾多的長鏡頭與境況多變的移動畫框,就算是因為劇情需要長鏡頭畫面也必須在歷時性的緊湊設置中完成,這樣才能在后期對拍攝的時空進行剪輯和拼貼。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對微電影而言,其歷時性可以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對時空進行有效把握,當然,這種操作必須體現創新性,在原有基礎上把時空變得流動和靈活,這時微電影在層層壓縮下空間顯得不死板,畫面呈現既有被動層次又有相對靜止,呈現出藝術性和虛擬性,在過去、現在、未來中穿插顯然是歷時性對時空設計的表達,也是微電影在時空設計上的重要渠道。
二、微電影編劇后現代創構技巧
(一)編劇的劇本創制整體格局技巧。現在微電影市場復雜多變,國家對微電影的制作和審批也提出了不少要求,從當前國內編劇現狀看,主要以兩極分化的形式存在。一方面,有一些卓越的編劇創作者,他們撰寫的劇本精良優美,但普遍對理論研究較少;另一方面,有一些在理論方面的集大成者,他們撰寫的劇本嚴謹深刻,但是普遍缺乏編劇的創作勞動。這兩種思想的碰撞代表了理論和實際的兩種文化矛盾,看起來似乎無傷大雅,但實則會隨著兩極分化的演變使中國微電影品質呈下降趨勢。當我們瀏覽成功作品時不難發現,品質優良的微電影必須是劇情豐富、人物性格真實飽滿、作品接地氣、整體立意深刻,同時伴隨一些必要的制作手段,讓觀眾在有限的物理時空中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最終達到鏡語和觀眾靈魂的溝通。因此,必須結合兩極,縮小兩者差距,形成完整微影格局。
(二)微電影編劇的劇本創制密集化敘事技巧。微電影的創作離不開三段式、四條塊的布局,編劇創作劇本時必須按照電影的創作形式,從更碎片化的后現代視覺中創構,以多線索、多進程的思維方式促使劇本的緊湊化,便于在拍攝中為時空爭取更多可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編劇在創作中,密集化敘事將成為必不可少的方式。首先密集化敘事使微電影在緊湊的時空設計中顯得更多元、更有靈活性。其次,在密集化敘事的襯托下更能達到雄厚的敘事效果。同時,編劇在微影拍攝過程中以更加充分的視聽深度融合鏡頭去詮釋情感的高級表達技巧,讓劇本內容更加豐富化和集成化。
(三)微電影編劇的劇本思想內核表達技巧。對于現代觀眾而言,大眾審美各有特色,在眾口難調的背景下,有節奏性、有張力的作品更能體現后現代編劇對時空設計的思量。觀眾期望看到編劇的創作有高超的技巧,譬如蒙太奇式的時空設計,或者將鏡頭內外的情緒燃燒起來并添加二元表達。這些技巧離不開編劇的所思所想,也需要導演清楚地設計空間劇情。精致有內涵的劇情將影響觀眾對微影的評價,也是微影最終收獲的真正價值。
三、結語
綜上,我們對微電影時空設計與后現代化編劇創構有了簡單認識,對于一部好的微電影而言,時空設計離不開后現代編劇創構,在必要手段的渲染下制作出精致的影片,同時將思想內核植入其中,通過傳播把高層次的立意輸送到全社會,體現教育感染力,這才是一部好微影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厲震林,萬傳法.世紀之問:我們的銀幕主人公都去哪兒了—內地、香港、臺灣電影編劇研討會綜述[J].當代電影,2016,(12):183-186.
[2]蔡興水.現代電影編劇理論的奠基人—悉德·菲爾德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5):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