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琳
【摘 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而要實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教育的根本目標,就必須通過教學這一最深入學生學習的環節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呢?本文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結合學生發展實際,分別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探討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156-02
隨著政治、經濟生活日新月異的發展,教育這一國家發展的基礎性環節也逐漸進行著變革。為知識而教已經不適用于現今中國發展的大環境,我們要做的是為了學生的未來和教育的長遠發展而教。①這需要我們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環節中考慮學生的思維,謀求為思維而教。與為知識而教相比,為思維而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解決現實性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技能,其探究能力更會有所發展。
而我國目前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育現狀還是更多停留在為知識而教的階段。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應該改變自己的視角,不只從學科知識上下功夫,而是統籌教學各個環節,營造以人為本,切實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的課堂。
本文以高中生作為研究的對象,利用教學這一關鍵的媒介并聯系思想政治課在思維發展方面的特殊性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助推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策略。
一、讓學生思維在和諧中發展
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關系貫穿著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這一關系的好壞對教學效果和教育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都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樹立的正確的教學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發展的教學觀。關注人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意味著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②
以前的政治課教學只是單一要求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全面的發展,即過程與結論、認知和情意的有機結合。我們不能眼里盯著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要以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正確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結論的同時,培養出質疑、判斷、分析、綜合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樣的學習過程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歸屬感,學生不僅學會學習而且樂于學習。高中階段,是性格養成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不能夠忽略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思想政治學科正是應該承擔起這一艱巨任務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更要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讓學生在學科知識增長的同時健全人格。培養出富有愛心、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學生。
第二,交往互動的教學觀。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本質問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要實現交往、互動,師生首先要實現對話,這種對話應該是平等的。在這種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師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產生共鳴。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筆者曾應用過這樣的方式,例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高中政治必修一),這節課是從高中生消費存在的盲目現象出發而設置的,為了使學生意識到自身消費存在的問題,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分小組調研現階段高中生的消費狀況,在教學過程中將調研結果加以展示,說明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引導,指出消費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學生交流,最終探討出樹立正確消費觀的方法。在客觀數據下進行的平等對話,使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作為洞悉時勢的教育者,應該順應時勢,變革自己的學生觀。
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并且給于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時間。教師不應該以成績論英雄,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努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對待有問題學生,教師要有耐心,幫助他們改正不足,獲得進步和發展。
其次,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獨特的人。傳統教學使我們的學生千篇一律,成為了學習的機器。教師應該給學生質疑的機會,尋找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比如思想政治教學中所特有的哲學是一個需要充分思維的學科,教師要在必修三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哲學的思辯性,來開拓學生的思維領域。
二、創新完善教學過程
思想政治課內容繁多,要引起學生興趣,啟發思維,需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下功夫。
(一)設置問題情境。課堂導入環節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一節課的開端部分,能否成功引起學生的注意,決定著本節課的成敗。
所以在導入部分,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政治課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導入,因為生活中的事例最能貼近學生的生活,便激發學生的興趣。此外,在課程導入部分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多方面發掘素材,最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發動學生準備導入材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準備材料的過程是加深理解、促進思維發展的過程。需注意的是,設置問題情境,一定要將問題和教材緊密的結合起來,流暢的過渡到教學內容中去。
(二)新課教學巧設問題。我們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要使問題設置巧妙達到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目的。提出的問題應緊扣知識點,有邏輯性,環環相扣,由易到難,使學生思考層層深入,同時要緊密聯系實際生活。比如在市場配置資源這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市場配置資源有著諸多優勢,那我們完全依靠市場可不可以呢?”學生根據近幾年的金融危機和農產品滯銷的生活體驗出發,加以討論,分析了市場調節所具有的弊端。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出國家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進一步引起思考。
我們要注意的是,教學過程中不僅教師善于設疑,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嘗試給學生提供背景資料,讓學生結合資料和自己所學的知識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為深刻,也能培養學生多方位思考的能力。
(三)創新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總結和升華的關鍵。這一過程主要是總結,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政治課教師不是將本節課的知識框架羅列出來,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在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從旁指導,通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并從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出發,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本節課的內容加以升華。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教學評價應該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并且要緊扣學習目標,例如:通過課件展示及問題設置,學生積極發言,靈活思維。完成學習目標1,教師及時進行表現性評價,評價準備豐富,積極發言的良好學習狀態。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分析探究,學生能夠充分調動知識儲備及政治思想與方法,有需完成新知識的探究過程,完成學習目標2,教師要適時進行論述性評價。通過自主練習,集體反饋環節完成學習目標3,教師要及時作出紙筆式評價。這樣的評價既服務于知識的獲取,又能多方評價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發展。
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而這競爭的核心,就是人才。我們作為日后教育工作者,應該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努力使我們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成為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強力助推器。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社會競爭中的強者。
注釋:
①為知識而教。
②關注人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意味著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