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昫男
【摘 要】吉林省東北二人轉博物館是國內興建的第一座二人轉博物館,把300多年以來二人轉的藝術以固態和活態兩種方式展示出來。以二人轉博物館為研究對象,為二人轉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鍵詞】二人轉;博物館;活態傳承;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028-01
二人轉已經傳承了三百多年,對于二人轉的研究有將近七十年的歷史,僅從20世紀80 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吉林省就相繼出版了二人轉理論研究專著四十余部,并在國內外刊物及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二人轉理論研究論文六百多篇[1],近年來,“黃綠之爭”“真偽之爭”等成為了二人轉研究的熱點,如果沒有新的史料佐證,爭論性的討論將陷入絕境。吉林省東北二人轉博物館并未受到研究界的重視,它為二人轉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一、基于民間立場的活態傳承價值
吉林省藝術研究院院長孫桂林認為,“僅憑我們所掌握的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二人轉史料和新中國成立后國營二人轉發展情況遠遠不夠,因為二人轉歸根結底是民間藝術、是草根藝術,只有到民間藝人當中,到二人轉學校和城鄉規模不等的二人轉演藝場所中去,才會發現它在當下的真實存在,才會感受到它頑強的生命活力,也才會聞到真正的泥土芳香。”[2]二人轉起源于田間地頭,是屬于農耕文化的產物,對于它的研究,回到民間立場是一種必要的研究方法,這也是吉林省東北二人轉博物館建館的初衷與依據。
2012年底,吉林省東北二人轉博物館開館,展陳面積有1300平方米,由序廳、五個展區和一個二人轉傳習所組成,把三百多年來二人轉的藝術以固態和活態兩種方式展示出來。固態指對二人轉劇本、手稿、服飾、手持道具等文物的展示,更有對二人轉早期“唱大車店”“唱木幫房”場景的還原,以及二人轉拜師儀式的微縮景觀展示。活態是指二人轉傳習所的活態傳承,這是二人轉博物館的獨到之處,傳習所布置得古香古色,有一種濃郁的傳統文化的特質。
二人轉傳習所中傳唱的都是二人轉傳統經典劇目,比如《扎花帳》《西廂》《鋦大缸》《馬前潑水》等,由專業演員演出傳統經典劇目,這本身是一個經典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民間化的過程,這里表演的立意是回到二人轉藝術的“根兒”上,而不是在現代劇場里“搞笑式”“碎片化”的變了形的演出,這種當代搞笑式二人轉與傳統二人轉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沒有核心劇情,二人轉傳統劇目是經過幾代流傳改編后成為的經典,是受到觀眾和創作者檢驗的。
東北二人轉博物館本身的建立是經過了一個經典化建構的過程。每一件文物都有著它特殊的歷史標記,每一件陳列品都經過專家和二人轉老藝人的把關。換一種角度說,無論是研究一件館藏的前世今生,還是研究活態傳承的藝術價值,這都是為二人轉研究尋找到新的研究增長點的有益嘗試。
二、聚焦傳承與傳播功用的形態意義
學界對二人轉本體研究比較豐富和全面,尤其以年代劃分內容從而定義其屬性意義,幾乎是研究者最慣用的研究方法。從時代特質背景下考察其藝術形態的發展脈絡,固然是為研究本體打下了深刻烙印,但缺乏一種“味道”。
二人轉歷來是以唱出生活的“味道”而走進千家萬戶的。這不僅僅是二人轉藝術唱、說、扮、舞、絕的魅力,也是因二人轉藝術表演中“個體”散發的個性所致。吉林省目前有3位東北二人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8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如何使傳承體系更加規范化、更加系統化,是二人轉能夠長久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
師徒傳承和社會傳承是傳承技藝的兩種重要方式,這在二人轉博物館的傳習所中有著重要的體現,在二人轉博物館開館時候,著名二人轉表演藝術家王忠堂,也是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和其徒弟登臺表演,奠定了傳習所的傳統表演的基調。王忠堂的徒弟王洪臣,也是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傳習了師父手持道具的技藝,每次在傳習所表演都會贏得滿堂彩。所以,博物館也是一個傳播傳統二人轉的重要文化空間。
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信息傳播迅速,二人轉在網絡中傳播也是普遍的現象,很多二人轉演員都在業余進行直播活動。這種傳播活動是否是有效傳播呢?有效傳播指的是能夠準確、完整地把二人轉藝術內涵傳播出去,而網絡傳播或者是當今火爆的小劇場演出,往往是短暫的、片段式地表演二人轉,觀眾很難聽到二人轉表演最重要的“唱”。二人轉是舞臺藝術,它的表演需要和觀眾互動、融合。二人轉傳習所的舞臺是和觀眾互動的,同時注意劇本的改編,時長通常都在十五分鐘左右,避免冗長的劇目在劇場演出不受歡迎的尷尬,觀眾的接受度、認可度很好,形成了二人轉藝術的有效傳播。
吉林省東北二人轉博物館是一座待深入挖掘的遺產庫,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與博物館有著共同記憶的人將會越來越少。文化傳承,不僅傳承物件的功用,更應傳承物件的時代記憶,博物館的研究價值應該得到研究者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呂美嘉,張文東.吉林省二人轉理論研究綜述[J].社會科學戰線,2014,(2):268.
[2]孫桂林,王宏偉.力求二人轉文化研究的系統化規模化學科化——<當代二人轉口述史>及二人轉研究問答錄[J].戲劇文學,2014,(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