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林 王艷敏 趙士樟

摘要:本文論述了公交車站座椅的現狀以及公交車站座椅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查分析了現有公交車站座椅在使用過程中的缺陷,基于人們對公交車站座椅使用的基本需求,結合現代產品所需的人文關懷理念。對公交車站座椅進行了重新的改良設計,并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公交車站座椅;人文關懷;創新設計
中國分類號:TB4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11-0044-02
城市公交發展水平不僅僅體現在交通便利,還體現在乘車與候車過程的舒適性上。小小的公交站臺座椅雖不起眼,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1]。基于這些問題,文章對現有的公交車站座椅進行設計優化,提高公交站臺座椅的功能性與舒適性,力求在候車環境中體現出城市的人文關懷建設,提高生活的幸福度。
1公交車站座椅設計存在的問題
城市公交系統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城市公共服務建設水平的直接體現之一,而城市公交站臺座椅是城市公交系統水平的具體體現之一。通過對一定數量人群的訪談調查統計與網絡資源查閱相關新聞報道與資訊。發現目前現代城市規劃在人文關懷方面不斷加大力度,但目前公交車站座椅因其造型不合理,如過度傾斜或過高過低使不同身高人群就坐感受不同,適用性不廣[2]。外型常為長條狀,中間凸起形成弧面,只能提供短暫的???,并不符合人機工學。且一般座椅由鐵皮、不銹鋼制成,天冷時特別涼,天熱的時候容易發燙,而普通木質候車凳牢固度差、易開裂損壞、不容易進行保潔、成本高。同時部分座椅占用空間較大,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有安全隱患(見圖1)。以上調查分析發現,公交車站座椅存在坐面不舒適、使用率低下、占用空間大、影響候車安全的問題。
2基于人文關懷的公交車站座椅設計思路
2.1提高座椅利用率
針對座椅利用率的角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情況,一些用戶由于過于勞累,所以愿意選擇躺在公交站臺座椅上,去緩解奔波的辛苦,這雖然滿足了個人單方面的需求,卻降低了整體座椅的利用率。對座椅進行創新再設計,不但能提高座椅利用率,有效避免“占座”現象的發生,而且能真正緩解用戶疲勞,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思維[3]。通過翻折或拉伸等使用方法,使用戶不方便“占座”。同時為關照特殊需求人群,在非公交車運營時間,可將其用于休憩。
2.2選擇適應性強的材料
公交車站座椅選材直接決定了其普及率,外部環境與材料使用壽命也有很大關聯[4]。因此,在功能性的考慮上需讓形態與材質相配合,達到減少損傷、增長使用壽命的效果。如可選用竹質并且配合表面處理工藝,使其不易發生霉變或彎曲。在夏季、冬季或雨季時避免環境惡劣帶來的不良影響,如過燙、過冰、潮濕帶來的使用不適。
2.3增加安全性與舒適性
安全問題,取決于座椅在空間的劃分所占比例不恰當,乘客在來往人群中不變走動??梢酝ㄟ^從造型、結構方面進行改造,通過設計調查,分析人們在站臺的行為習慣。在人流量大的情況下,乘客會被迫擠出候車區,如果車站座椅可得到充分利用,使用時可人為調節占用范圍,在其他情況下保持收縮狀態。在整體形態上為節省公共空間,可采用旋轉展開式。個體形態上采用多個L形片狀體,根據用戶需求自由選擇單體數量來組成一個位置。在L形單體本身增加旋轉功能,旋轉過程中可以避免坐上有污漬的一面,增加利用率。
2.4增加用戶交互體驗
在座椅上附加交互體驗,通過翻轉或抽拉發出一些聲音,給人帶來新鮮感與喜悅感,在不同路人的相互配合下,有不一樣的體驗。在公交站,其他設施如燈光等因素方面進行改進.通過燈光球之類的小游戲促進人群的交流或對獨自等車的乘客進行心理上的一定慰藉。
3基于人文關懷的公交車站座椅的創新設計實踐分析
3.1設計理念分析
一個成熟的產品需要對多種環境都具有一定的適用性,人們對于公共設施的需求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天氣的多變,暴曬或大雨都會對公交車站座椅造成一定的損傷,此時的使用感受對使用人群來說是最為深刻的。需要通過對其材質、造型及其他部分進行改造,增強座椅的耐用性,減少維護成本。此種改良同時需要在非特殊的普通情況下也能發揮一定的優勢。
以公交車站為載體,結合候車環境的多變性和可能性,在乘客所處環境中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行為方式引導做出相應方案,促進協作。夜間公交車停運時為特殊人群提供棲息地。作為城市建設關懷的一部分,不僅讓人們的生活更富活力,也提高了公交車站座椅的使用率。
3.2設計創新思路分析
造型結構方面:傳統的公交車站座椅是垂直豎立在地面,人坐上去的。我們在翻折式、立片式與抽拉式中進行改造。翻折式可以在不使用座椅時騰出人們行走的空間,在使用時可以滿足多人需求;立片式不同于其他使用形式,在空間與材質形態利用改造上給用戶帶來更多空間;抽拉式可以讓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在使用座椅時,選擇不同高度的座椅抽拉出來,讓使用者得到最舒適的體驗。
材質方面:材質往往直接的承載著設計師的理念,營造著整個現代設計的氛圍,演繹著設計作品的主題[1]。此創新設計主要選擇竹質,竹的柔韌性、透氣性、自然性,可以給使用者一種不一樣的用戶體驗。竹制的座椅,在悶熱天氣給人清涼的感覺。同時經過特殊工藝進行加工處理后,維護成本可大大降低。
配色方面:傳統座椅是所造材質是什么顏色就是什么顏色。創新型可在保證整體車站配色不花哨的情況下,讓座椅的顏色根據廣告牌與整體來分層染色,給人在空間視覺上的寬闊感。
3.3設計呈現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公共景觀空間內的人流量日漸增多、景觀空間中的公共設施的設計影響人們對城市的感官評價。公交車站座椅在城市整體的公交系統中有著為適用人群提供休憩、坐下等候的功能,與此同時也應該結合候車環境實現安全性能,保證占地空間的合理性,并根據老年人、小孩、殘疾人不同的人機尺寸要求與需求,在服務設施上進行人性化的設計。以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使用人群作為基本目標,基本功能與設計相關改進相融合,不斷對生活質量與公共設施使用幸福感進行優化。
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不僅體現了城市的現代化發展水平,更體現了城市的文明程度,雖為細節,卻可見微知著[5]。為此,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細節。公交車站座椅作為公共設施,為服務型設施,在此方案中體現在功能實現所必需的結構上。同時,公交車站座椅在考慮不同適用人群與使用情景時,對公交車站座椅“無用”的特定時間環境下,為流浪者及其他情況旅客提供一定的庇護所,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公交車站座椅的設計應該與整所城市的形象規劃相匹配[6]。此次創新設計具有普適性,主要針對環境改造有投入的城市,將公交車站座椅設計成可拉伸的結構,并配以具有弧線美且符合人機工學的單體,讓形象更加多變。相比傳統公交車站座椅增加了靠背,但并不占用太多空間,為防止候車人群因為疲憊與過于舒適的候車座椅而進入睡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靠背弧度基本介于工作座椅靠背角度與休憩用座椅角度之間。其獨特優美的造型也可以成為一套獨特的風景線。材質上采用經特殊處理的木材或竹材以及制作結構件的不銹鋼材料、外包結構件的橡膠等。維護成本低且在使用方式上可為多種情況提供選擇性,人較少時可以直接為收縮狀態,節約空間使用,人較多的時候可以進行拉伸,使多人同時落座。相互協作下可以使座椅呈現不同的變化,促進同在車站等待的行人間的相互協作交流(見圖2)。
4結語
隨著工業化進程與服務設計理念的深入,人們對環境中公共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存的公交車站座椅系列問題也將會成為城市環境改善的一處突破點。城際公交是城市的基礎公共設施,隨著科技資訊的發展,硬性設施的改良成為無法避免的問題。在世界知名的城市規劃方案中,有許多關于公交車站座椅改良的提議,它代表著一個城市對公共環境的重視度。在未來公交車站座椅的設計中,更加需要考慮其對整體環境的影響,根據不同環境下不同人群的需求,注意造型與材質的應用。從長遠發展方向上,減少設施的維護成本與環境壓力成為硬性要求。公交車站座椅不是一個硬性的發展指標,但更應該在人文關懷層面給予更多地關注和設計。
本文系嘉興學院201 8年度校級一般SRT計劃項目《公交車站座椅創新設計》(項目編號:SRT2018C062)。
參考文獻
[1]鄧汪程,莊一兵.淺談材質語言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6 (19):77.
[2]梁文峻,黃方欣,梁文思.公交愛心座椅結構設計[J].包裝工程,2019,40 (10):142-149.
[3]王艷敏.基于原型的家具形態語義設計[J].設計,2018 (05):110-111.
[4]楊麗華,史立秋.基于通用設計理念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1 (24):236.
[5]林佳梁,李彬彬,羅西鋒.城市文化導向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04):70-72
[6]李正軍,張強.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系統創新研究[J].包裝工程,2015,36 (20):52 56
[7]王艷敏.產品設計中的原型與注意力關聯性研究[J].包裝工程,2018,39 (24):199-203.
[8]劉璐穎.人機工程學在城市景觀公共設施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 (12):83-84.
作者簡介
姚雪林/1999年生/女/安徽銅陵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工業設計(浙江嘉興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