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菊
摘要:職業教育在我國已經有了很長的發展歷史,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也使得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隨著企業對于“工匠精神”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我國的中職院校對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使得中職院校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何更好的培養中職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成為了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文章通過對“工匠精神”的概念進行闡述,對其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從而結合我國中職院校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問題,對如何更好的進行中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職院校;“工匠精神”;問題及對策
職業高中、中專院校以及各類技工學校都是中職院校的組成部分,作為我國培養職業人才的重要教育機構,中職院校的教學核心就是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人才。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單單依靠專業的技能已經不能滿足社會上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只有同時具備專業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才可以更好的為我國的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應用的貢獻。因此,中職院校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但需要重視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教育,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自身代表著一種堅定、扎實的工作態度。而“工匠精神”則是指學生在投入工作中后,可以保持一種專業、嚴謹的精神,保持一種職業的態度。在如今就業競爭越來越強的狀況下,學生想要在就業和發展的過程中領先一步,“工匠精神”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還可以提升企業對于學生乃至院校的認可程度。但是在我國的中職院校教育過程中,許多院校都忽略了對于“工匠精神”的培養,雖然專業技能的培訓到位,但是學生缺乏責任感等問題,使得其在工作過程中難以做到盡善盡美。這也是中職院校需要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核心原因。
二、中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吸引力
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中,職業教育一直不如傳統學術教育受重視。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更傾向于學術型學院,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職院校的生源中,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出于無奈的選擇,社會上對于中職教育重視程度也難以提高。如果中職院校可以將“工匠精神”作為教育的核心理念,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大批的技術優秀、態度嚴謹的專業型人才。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社會、家長以及學生改變對于中職院校的印象,提升中職院校的吸引力,最終提升中職院校的社會地位。
(二)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在世界各國的企業中,僅有極少數的企業延續發展超過了200年,這些企業無一不是具有傳承的“工匠精神”。作為我國中職院校學生的接收者,企業對于專業技能優秀、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通過培訓而從事工作的員工是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的,只有具備了“工匠精神”,才可以更好的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保障。
(三)促進中職院校的自身發展
在我國的企業調查之中,絕大部分的企業單位對于結業人員的最大期望就是具備工作的責任心。企業的領導認為,無論是經驗、知識還是專業技能都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積累的,但是對于工作的責任心和態度通常是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就已經形成。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重心主要集中在技能培訓和市場導向上,決定這兩點的核心還是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中職院校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就應該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追求完美、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從而更好的促進中職院校的發展。
(四)促進中職學生自身發展
“工匠精神”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備“工匠精神”的學生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會存在非常大的優勢,同時也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我國的企業在進行招聘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會強調求職者需要具備嚴謹、刻苦、負責等態度,在此之上還會要求求職者的專業技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職院校的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在傳統的中職院校中,學校往往更關注學生的專業能力,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還存在不足,這樣的教育是無法滿足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的。為了更好的保證中職學生可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先機,培養其“工匠精神”越來越重要。
三、影響中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的影響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行業中,中職院校的學生培養受到的認可度與普通高中相比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也造成了中職院校的教師在社會上受到的認可同樣偏低,中職院校招生困難的情況一直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職院校的學生質量一直參差不齊,師資力量有待提升。近些年隨著我國對于中職院校的重視逐漸提升,中職院校的招生量迅速擴大,與此同時師資力量和教學實習條件的不足,造成了中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困難。
(二)學校自身因素的影響
在我國的中職院校中,存在一部分辦學目的和定位不明確的院校,還存在部分中職院校單純為了培養技術性工人而進行教學,將自己與培訓機構混為一談。在這樣的情況下盲目的擴張學校規模,會使得學生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同樣也使得學生職業素養等培養難有明確的標準,難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三)家長因素的影響
由于我國的傳統觀念,使得我國的家長一直認為學生應該去學術型學校攻讀,上中職院校是沒前途的選擇。因此,在中職院校的學生更多被家長灌輸了“學點技術混飯吃”的想法,還有部分學生是由于家長自身缺乏管教能力,為了減少麻煩而送到中職院校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對于孩子的態度較差,期望值很低,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工匠精神”的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四)學生因素的影響
我國的中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生源質量一直沒有很好的保障,這使得中職院校的學生中,多數學生缺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缺乏探索的精神。由于學生自身的基礎較差,又缺乏學習的信心和勇氣,使得中職院校在進行學生的教育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阻力,這也增加了中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