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育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和良好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我國的高校課程設置來看,體育教育改革近年來在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高校將“終身體育”意識貫穿于體育教學改革理念中。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加強對終身體育教育的重視,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文章以“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為背景,分析了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基于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下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思路,以為培養出終身運動興趣的高素質人才提供借鑒。
關鍵詞:終身體育;體育教育;改革
終身體育意識是我國當前體育教育改革中的主推理念,也是高校體育教育的焦點話題之一,在國際教育上都是具有影響力的教育思想。隨著我國體育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終身體育意識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一、終身體育意識的科學內涵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始終保持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并能養成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習慣,從而促進和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習慣的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符合人體成長發育過程中的規律,能夠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時也是我國有效貫徹素質教育的手段,將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帶入高質量、高水平的嶄新階段。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深化改革,加強研究,將素質教育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有機結合,為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有終身鍛煉習慣、有不斷學習興趣的高素質人才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保障。
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下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終身體育”認識不深
“終身體育”這一觀念在高校運用以來,許多學生甚至教師對其內涵理解不夠深入,究其原因還在于思想不夠解放,高校沒有將這個理念完全貫徹實施。部分高校將這一理念作為口號,喊的響亮卻沒有行動,這直接導致了體育教育的改革表里不一,形式主義嚴重,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僅停留在表面。另外,高校在體育教學中沒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效結合,學生整體參與度不高,缺少實際有效的素質拓展行為,使得高校體育改革沒有明顯的效果,許多新的理念加入難以實施。
(二)課程設置沒有針對性
“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在高校中一方面依靠體育課堂的教學指導,一方面依靠課外體育活動的支持。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載體,只有科學合理地將二者有效設置,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習目標的高效完成,并且達到拓展學生學習深度和廣度的目標。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僅停留在課堂教學,并且單純技能化、繁雜化的體育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習主動性下降,這與體育改革的目標是相違背的。因此,改革高校體育課堂技能化學習現狀、開發體育課外資源、增加體育人文類課程、改善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是改變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開展現狀,提高課程設置實效性的主要方向。
(三)教學方法單一無趣
與實施其他教學理念不同的是,“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和習慣。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大多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教師指導糾正、學生技術考核等模式,這種傳統且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對于體育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和時效性也有嚴重的影響,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難以完成,實現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任務更是難上加難。
(四)師資隊伍素質不夠強
教師是教育的主要引導者和實施者,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如果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得不到提高,教育改革便無從談起。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意識認識這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他們更多地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不能將相關學科知識綜合化,也很難從通識教育層面上講清與體育相關的知識,從而難以達成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此外,教師對于終身體育意識的認知存在差異化,這會造成他們在教學中思路不清晰、缺乏有效方法進行教學,因此需要首先從意識上對體育教師加強教育和培訓。
三、基于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途徑
(一)牢固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新時期大學體育教育的站位要明確、要高遠,要從長遠的目標來制定改革方案,要站在國家需要、人才培養需要的角度去設計。終身體育意識的貫徹首先要理解其內涵和意義,充分認識為此開展的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把握教育的科學內涵,使體育教育的改革方向朝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向快速發展。我國目前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但是缺少的是先進的理念指導,教育效果并不強大。因此,在終身體育意識的指導下,從領導到教師、學生都應當牢固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并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重新審視體育教育的目標和教學模式,使體育教育充分體現出體育健身、體育強心的本質。
樹立意識,不僅要在理論學習上有所加強,更要通過實踐來傳導和加深對于意識的理解。高校可以召開不同層面的理論宣講,向從事教育的不同部門和學生群體傳達終身體育意識的理念和內涵;同時邀請專家開展講座,將終身體育意識的實踐效果進行講解,從根本上解除大家的疑慮和困惑,從而為將大學體育教育從理念到功能、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統一。
(二)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終身體育意識應當納入教師的課程安排中去,嘗試引入更多的教學內容,豐富課堂知識,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做起。其次,改革要以“健康第一”為主要目標,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最大限度地增強課程實效,為學生提供適應未來變化的知識和技能,我們可以從增加體育人文課程、更換排課次序、調整課程比例方面安排,充分滿足學生健身的需求,大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例如開設“馬拉松”課程,增設“體育生理學”、“體育心理學”的課程。再次,在教學方法上要盡量采用開放式、互動式模式,將理論講解與實踐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強化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促進學生將無形的終身體育理念具化到具體的體育運動實踐中。
(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訓練
由于“終身體育”意識是思想上和理念上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在探索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對終身體育運動意識有正確的、深刻的認識,在學習活動中能自覺將這些意識踐行和規范。例如學生在學習排球運動時,教師一方面積極組織學生學習排球方面的技術動作,促進學生掌握良好的排球運動技能,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應加強對理論知識的著重講解,讓學生逐步認識到排球運動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強化作用,進而促使學生加強對排球運動的重視,養成終身體育運動的習慣。
(四)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一方面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重點加深他們對體育人文知識的認知,增強教育學科的知識儲備,為后期課堂的理論講解打好基礎;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加強體育教師的入職后培訓,從學校發展的高度制定培訓計劃,鼓勵教師積極進修,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重視自我發展;同時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取得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如何做好大學生的體育教育工作,加強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應當重點分析的問題,這對于大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我們要認清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在基于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下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中創新思路,為培養出有“終身體育”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于雷.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5):127-130.
[2] 張蓉.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0):56-57.
[3] 連洋.素質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實踐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6):82-84.
作者簡介:楊玲(1992.10- ),女,河南焦作人,黃河交通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