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
【摘? ?要】 大學音樂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但是許多大學在這一課程的設置及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近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音樂課程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品格,對個人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將立足于大學音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 大學教育;音樂課程;有效教學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music curriculum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music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ind and body. However, many universities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 sett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of this course.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been advoca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advoca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usic courses can cultivate people's sentiments and influence people's character subtl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This article will be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music, and propose some feasible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university education; music course; effective teaching
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方式的積極推廣,許多學校也開始重視學生各項素養的培育。大學階段是學生所有教育階段的成熟時期,由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趨向健全,對音樂學科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在培育學生的音樂素養時,應尊重這部分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特點,講究方式方法。
1? 音樂課程的重要性
音樂對人的心智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和其他學科的學習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靈活性更強,許多人通常會把大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想的過于簡單化,認為教師主要帶領學生練練聲、唱唱歌就算完成了任務。事實上,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課程的重視程度畢竟有限,教師在進行課程的講解時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工夫來讓課堂更加吸引人,讓音樂常識更加便于理解。學習音樂知識只是音樂課堂一個基本的小目標,更重要的是音樂素養的獲得。大學階段是一個人學習生涯的成熟時期,如果能將音樂素養一以貫之地傳承下去,就能給學生們帶來重要的積極作用,受益終生。因此,不能忽視對他們全面素養的培育,因為這些素養的形成正是要一以貫之,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充盈的人格。
2? 大學音樂教育模式的現狀
2.1? 課堂設計不合理
許多大學的音樂課堂都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出于音樂教師的個人偏好,課程的進度與節奏會產生極大的偏差,在過于寬松的課堂氛圍之下,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原定的教學計劃也就無法完成。只有形成相應的課堂制度,才能讓整個課堂有序進行。
2.2? 方式和工具比較單一
時代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在信息化的潮流中,我們又進入了全新的互聯網時代,原有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學習需求,某些教師的知識水平也不足以解答學生的所有疑問。而許多學校的音樂課堂還沒有及時地跟上現代教學的步伐,在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上都比較單一、落后。
2.3? 音樂知識普及程度不夠
除了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如果學生們不在課后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那么課堂上的效率也會大大降低。許多教師只著眼于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發聲”,卻忽視了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歷史積淀,使得學生對音樂本質的理解不深。
3? 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淺析
3.1? 完善課堂流程
結合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師應做好相應的課堂設計,從而使整堂課有條不紊地進行。音樂課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借助規范化、合理化的教學機制,教師要引導學生分三步來進行課程的學習,首先,在課前,要預先熟悉樂譜、樂器的知識,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做上標記,瀏覽完整篇樂章后,自己嘗試哼唱一些音符;在課堂上,要遵照老師的指示來進行學習活動。由于該階段學生已經基本形成自己明確的判斷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應以教師引導為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們在規范化的學習環境中完成音樂練習,從而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在下課后,教師還應安排學生回宿舍完成一些簡易的任務,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在課后繼續進行樂器的練習,積極參與樂器表演和歌唱表演,在互動中增添趣味性和對音樂學習的自信心。
3.2? 利用多種媒介輔助課堂教學
大學階段學生已經半進入社會,生理和心理方面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形成了自己對社會的一些認識,空閑時間增多,在課堂上往往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聽講,因此教師應當采取一些措施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音樂興趣?,F代媒介科學技術就為教師們提供了絕佳的輔助工具,例如,在投影儀上播放有關樂曲內容的短片,或者借助其他工具進行現場的情景模擬。這些方式都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此外,光有興趣還是不夠的,音樂素養的形成還需要有一定的情感共鳴,因此教師還需要在課堂中加入適當的情感教育,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深層意義。在進行示范彈奏時,將樂曲中蘊含的的飽滿情緒以聲音和表情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們,或者通過播放有關音頻資料的方式來增強情境感,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音樂風格形成的氛圍,并讓其中具有歡樂活潑氣息的樂曲深入學生的內心,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一段重要的回憶。
3.3? 音樂知識補充
在課堂上,僅僅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心理特點和接受程度來進行相應的知識補充,重點落在具有教育意義的民歌、軍歌、樂曲,以及優美的中國傳統音樂等方面,幫助學生們領略音樂的獨特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在耳濡目染中,在無形的熏陶下就得到了音樂素養的提升。在課后,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的課外練習,主要方式有:從學校角度來說就是要完善音樂室服務,更新學校的樂器設施,引進更多積極向上的、適合大學生學習的趣味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學生課外的互動活動中來,積極地鼓勵、支持學生進行課外的音樂練習,從而配合學校的音樂課堂開展工作,提升學校的音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雖然課堂上進行的主要是鋼琴彈唱練習,但在課下的練習過程中可以不拘泥于鋼琴這一種樂器,許多專為大學生設計的簡易樂器就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在課堂上,學生們還可以分享自己課后的心得體會。
4? 結語
音樂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能力無論是對將來有志走向藝術道路的學生來說,還是對于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的學生來說,都是健全人格、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利于人才的全方位發展。音樂課程作為大學藝術類教學計劃中的一門主要課程,在高素質優秀學生的培養上具有重大意義。雖然在目前的音樂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使得該門課程的實效性還不夠高,但只要根據這些問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問題就能及時解決,音樂專業也就能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慧寧. 學生音樂素質培養中關于視唱課程的探討[J].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04).
[2] 林曉麗. 音樂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與實踐[J]. 藝術世界. 2017(02).
[3] 孔寶根. 大學音樂教師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途徑[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