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云 項子妍

摘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有利于中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新高考錄取評價多元化背景下,高中研究性學習越來越得到重視,文章以“南京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調研”為例,從問題提出、研究思路、調研實施、結果討論、實踐反思五個方面進行探討,總結了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流程。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垃圾分類回收:核心素養:調研實踐
文章編號:1008-0546(2019)05-0019-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5.006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當前高考錄取方式正在變革,多元化評價學生學業水平,高校在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中,積極倡導高中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但過去相當長時間里我們的中學教育疲于應試,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解題能力的提高,問題探究缺失、思維含量低,抹殺了學生探究與創新的機會,不利于核心素養和終身發展必備能力的培養。研究性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是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學習過程,注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具有生活化、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等特點,它的實施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下面以“南京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調研”為例具體探討如下。
一、問題提出
從生態環境角度看,垃圾是污染源,但從資源角度看,它是放錯了時間和地點的一種資源,因為垃圾中含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東西。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面對日益泛濫成災的垃圾,人類應積極采取有力措施。
分類回收是當今世界生活垃圾管理和處理的有效方式。南京市自2011年1月起開始推行垃圾分類,2013年6月實行《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該辦法把日常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類,對垃圾的分類收集、運輸及處理做出明確規定,對于不分類投放生活垃極的個人及單位,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改正。五年過去了,效果到底如何呢?為此我們開展了“南京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調研”的研究性學習。
二、研究思路
首先,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教師指導下選題,成立研究性學習小組,然后討論規劃、設計思路。本課題通過對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狀況的調查研究,了解現狀、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與方案,具體研究思路如下:指導選題,確定課題;小組交流,制定計劃;開題報告,方案論證;實施研究,教師指導;整理資料,分析研討;撰寫報告,評定學分。同時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區普及環保知識,讓垃圾分類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居民的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自覺養成垃圾分類回收的習慣。
三、調研實施
研究性學習小組成立后,學生自發成立了?!癐sland”環保社,使志趣相投的孩子們能更好地合作交流。在“南京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調研”的研究實踐中,小組同學積極探索,做了大量考察調研工作,如:到社區進行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街道、公園、學校、商場、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參觀南京天井洼垃圾處理廠、江心洲污水處理廠等,掌握了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1.實地調查垃圾分類情況
經協調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利用周末時間,實地察看了新街口商業街、湖南路街道、玄武湖公園、中大醫院、南京大學校園、獅子橋美食街、山西路商場、馬臺街小區、百子亭小區、裴家橋小區等地的垃圾分類情況,并隨機采訪了普通市民。
調查發現: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差,垃圾桶設置與設計均存在問題。如:街道、公園、高校、小區門口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垃圾桶分布合理,而機關、商場、企事業單位的垃圾桶數量偏少;大部分小區門口只放幾個大垃圾桶,沒有分類擺放的設計,居民無法對垃圾分類投放;很多商場、超市、地下商業街為了節省空間,幾乎找不到垃圾桶,不便于顧客及游客投放垃圾。
2.考察天井洼垃圾處理場
天井洼垃圾處理場位于浦口老山腳下,自1987年啟用以來已投用近30年,容納了南京市800余萬方生活垃圾,遠超設計容量,目前填埋庫區已停止使用。在自然壩體外側山腳,滲漏液體聚積成水潭,成為蚊蠅的滋生地,并發出刺激性氣味,嚴重影響周圍環境。調查得知該填埋場僅在庫區南側擋壩處設置垂直防滲,庫區整體沒有水平防滲措施,填埋過程中由于庫區垃圾填埋高度超出設計填埋邊線,同時表面缺少有效的排水措施,造成雨水下滲。
調查表明:生活垃圾的處理不能僅用填埋的方式簡單處理,要長遠規劃,倡導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如建垃圾焚燒發電廠等先進處理方式。
3.參觀江心洲污水處理廠
固體生活垃圾污染已給南京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同樣液體污染也不容忽視。隨著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發展,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水質發黑發臭等環境問題,為此我們參觀了江心洲污水處理廠。
江心洲污水處理廠是南京市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于1996年建成投產,經擴建改造,采用MO活性污泥法工藝,現處理規模提高至73萬噸/日,是秦淮河治理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南京主城區約60%的污水處理量。通過現場參觀,了解到污水處理大致過程是:柵格過濾一曝氣沉砂一生物處理一化學藥劑殺菌一排放到長江。
調查發現:南京生活污水的處理能力較強,江心洲污水處理廠大大提高了南京生活污水的處理能力,但它不能處理工業廢水攜帶的重金屬離子和其他有害物質。比較發現,相比于生活污水的處理,南京生活固體垃圾處理形勢比較嚴峻,目前重點要加強固體垃圾的分類收集和處理。
四、結果與建議
1.結論:①自2013年南京市重推垃圾分類以來,南京生活垃圾的處理還存在前端分類不到位,末端處理仍需加強的問題;②普通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強,不少市民不能按要求分類放置,缺乏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③垃圾桶的設計和設置還有待改進,不少小區沒有分類垃圾桶,有的垃圾箱設計也不合理,不便于行人投放垃圾。
2.建議:①有關部門要加大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力度,印制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單,教育居民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②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居民積極實行垃圾分類,如積分換物業費或日用品、手機預約回收等方式,推行垃圾分類回收;③強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對垃圾分類回收進行管理和監督,并設立專門的投訴電話。
五、實踐反思
通過研究實踐,我們歸納了研究性學習的一般實施過程和模式。研究性學習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課題選擇階段、實驗體驗階段、表達交流階段,常利用社團及課外活動時間進行,一般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研究性學習一般不受地點和場所的限制,可在課外靈活機動地開展,為自主探究、自由創新提供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有利于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揮,對學生“探究與創新能力”“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獨特的優勢。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平臺,我們要善于挖掘生活巾的學習資源,鼓勵并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貼近生活的研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小行動有大創意,小行動必將改變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