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
【摘 要】體驗性教學策略作為典型的創新教學技術,分析其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為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帶來幫助。筆者結合實踐教學工作經驗,從“結合教學目標,設計體驗模式”“實施興趣導入,激發體驗動力”“開展體驗教學,實施知識探究”和“進行學習總結,提高學習效果”四個方面,對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科學;體驗性教學;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做好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研究至關重要。考慮到小學科學學科知識內容的特殊性,再加上為滿足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進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創新設計勢在必行。體驗性教學策略作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驗方式,分析其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進步帶來支持。當前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部分教師忽視體驗性教學價值的情況,這使得體驗性教學模式很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為更好地在小學科學課堂中落實體驗性教學策略,做好分析至關重要。
一、結合教學目標,設計體驗模式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實現對體驗性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就必須確保其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目標,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支持。小學科學的每一課教學內容在側重點上都有所不同,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差異,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體驗性學習模式,由此保證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有效性。
例如,在“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的教學中,我在充分研究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游戲化的實踐體驗情境。在該實踐體驗情境中,我準備了一個透明水槽(半槽水),然后準備了天平、4個同體積不同重量的小球、4個可伸縮圓柱體、帶蓋的空瓶2個、同體積材料(蘿卜、泡沫塊、小石塊、蠟燭、橡皮)若干。在該情境中,我先要讓學生進行知識回顧,并對“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內容進行猜想。然后通過三次實驗來完成體驗性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完成對“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內容的探究。在三次試驗中,我先讓學生猜測,物體放到水槽里是沉還是浮。然后,讓學生們選派代表將他們所選的物體放入水槽中并觀察物體狀態,并對物體狀態予以分析和總結,從而通過該體驗性教學模式完成課堂教學。
二、實施興趣導入,激發體驗動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讓學生參與到體驗性課堂探究活動中,就必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能夠產生足夠的學習主動性,并依靠課堂學習主動性完成對科學知識的實踐探究,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帶來支持。在這一環節中,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認知能力、興趣需求的研究,并設計出一些具有趣味性或能夠引發學生質疑的內容,由此實現對學生的探究興趣的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杠桿的科學”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我在課堂導入階段設計了一個“誰是大力士”體驗性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探究知識欲望的提升。在游戲中,我為學生準備了一些1kg的沙袋,然后讓他們上來提這些沙袋,做好相關記錄,看他們誰提的重量最大。之后,我拿出實現準備的杠桿,讓學生用杠桿去提起他們原本提不起的沙袋重量,并進一步增加沙袋的數量,由此增強學生的游戲體驗,使學生對該情況產生質疑和探究欲望,由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基礎。
三、開展體驗教學,實施知識探究
在完成體驗性課堂教學設計和學生的興趣導入后,小學科學體驗性教學模式就需要進入課堂教學階段。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在該階段的學習主動性,促進體驗性學習效果的提升,教師需要在體驗性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能夠通自主學習完成對科學知識的探究體驗,并從中有所收獲。當然,如果學生在體驗過程中遇到困難向教師求助時,教師必須及時給予幫助,以確保學生的體驗性學習能夠有效進行,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種子發芽實驗”的教學中,我將種子、小花盆、土等實驗材料發給學生,并做好實驗注意事項講解后,就將課堂完全交還給了學生,讓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體驗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我沒有對學生的任何行為進行指導或干擾,即使他們的實驗行為出現了錯誤,我也選擇視而不見,因為我知道對于他們來說體驗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夠帶給他們良好的體驗,錯誤的行為也是一種收獲。與此同時,我反復的巡視和觀察,并做好對學生行為的記錄,以確保在之后的課堂總結階段有充足的素材,由此實現體驗性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對于學生向我的求助,我及時給予指導,但在指導尺度方面我有所控制,幫助學生找出問題根源即可,然后讓他們通過自主體驗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實現體驗性課堂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帶來支持。
四、進行學習總結,提高學習效果
在小學科學體驗性教學過程中,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進一步完成對科學知識和學習和掌握,教師必須在體驗性學習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總結,由此幫助學生實現對體驗性學習中知識的回顧和強化記憶。
從體驗性課堂教學模式來看,小學科學的學習總結工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學生自主總結,讓他們說一說自己在體驗性學習中的體驗,以及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對學生思維的鍛煉和對知識的鞏固。第二階段是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讓學生以體驗性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相互討論,由此實現學生之間的思維交互和經驗交流,讓他們在探討過程中相互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效果和思維能力。第三階段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總結階段。該階段教師先對學生在體驗性活動中的表現予以表揚,以體現出對他們學習行為的認可和贊賞,讓學生可以樹立起學習自信心。其次,對學生課堂表現的優缺點進行分析,讓學生的優點能夠發揚,缺點能夠改正,促使他們的科學實驗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教師對體驗性實驗內容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講解,讓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對科學知識的有效學習,為他們的科學素養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結
綜上所述,做好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體驗性教學策略的應用分析,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還能為推動小學科學教學水平的進步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設計者,必須保證所設計的體驗性教學方法既符合課堂教學目標,還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效果及科學素質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濤.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實踐活動課程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18(32):34-36
[2]李知鹿.淺論小學科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43
[3]廖旭,任杰,胡曉川.科學實踐課程化讓“學”成為“游”[J].教育科學論壇,2017(35):71-74
[4]姜金玉.構建自主開放的科學實踐活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10):88
[5]沈慶波.提高小學科學實踐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8):74
[6]郭強.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科學實踐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