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珊珊
【摘? 要】詩歌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精神財富,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有很多著名詩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作品,題材廣泛,意義深刻、語言生動、韻律優(yōu)美,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寶庫。詩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小學教育中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本文探討了詩歌與鑒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詩歌;鑒賞;小學語文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中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中形成了燦爛的文化,出現(xiàn)過很多著名詩人,他們的詩歌朗朗上口、語言優(yōu)美,讓人心醉神迷、流連忘返。詩歌也成為了小學語文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很多學生都能背誦古詩,但對于詩歌的鑒賞能力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讓學生知道如何欣賞詩歌,懂得詩歌中的意境,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功。
一、初步理解詩歌的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的美必須靠優(yōu)美的語言來襯托,小說和戲劇可以通過吸引人的故事和人物讓人把握主題,而詩歌能夠讓讀者了解的唯一途徑就是使用的語言。因此,對詩歌進行鑒賞最基礎的就是對詩歌語言的鑒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首先讓學生讀懂詩歌采用的語言,然后才能談到對詩歌的鑒賞。小學階段的詩歌可以看作是語言的變形,是脫離了口語和書面語形成的一種特別的語言形式,相對于散文來說,詩歌語言更加精煉和押韻,比如,在《春曉》這首詩中,通過短短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道少”這二十個字就把春天的景色描述得繪聲繪色,春天的鳥啼,春天的風雨和落花等場景都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而如果采用散文的形式描述上述內容就需要很多文字。再比如楊萬里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采用的是一種清新的文筆來描繪美妙的自然環(huán)境畫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描繪這樣一幅畫面:清清的泉水在緩緩的流淌,周圍綠樹成蔭,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春天的荷花剛剛綻放,漏出小小的角,蜻蜓靜靜的停在小荷葉上,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自然畫面啊,學生在理解了這些簡單的詩歌語言后,再通過教師對詩歌描述的自然環(huán)境的表述,能對詩歌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步歸納和體會詩中的藝術形象
詩歌的語言能給學生帶來想象,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詩歌作品中的形象,包括詩歌中描繪的景物形象以及作者表述的中心思想。詩歌中最主要的形象一般就是主人公的形象。小學詩歌鑒賞需要準確把握詩歌中的形象。比如,在《梅花》這首詩中,“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教師可讓學生反復閱讀后再仔細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描寫梅花?作者為什么特別喜歡梅花?梅花在此處表達的意境與作者本身的經歷或形象有什么樣的關系?通過這些思考讓學生在鑒賞詩歌時可以領會作者的心境,這樣才能對詩歌表現(xiàn)的意境有更感同身受的理解。
我國古代詩人眾多,他們性格各異,或奔放、或灑脫、或內斂、或憂怨,這些都能從他們的詩歌中得以體現(xiàn),在詩歌鑒賞時要根據(jù)作者當時的心態(tài)來分析和看待,這些詩歌的形象都篆刻在詩人筆下的人、景和物中。通過分析這些詩歌能夠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比如豪放灑脫的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現(xiàn)出他淡薄名利、漠視權貴的思想以及桀驁不馴、豪放自負的性格;陸游的“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就體現(xiàn)出詩人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但反映出了作者欲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也反映出了作者壯志未酬、無可奈何的感慨;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體現(xiàn)了作者悠然自在、不問世事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出作者安貧樂道的思想;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就體現(xiàn)了作者在重陽節(jié)無比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訓練和啟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學習葉紹翁《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作者對春光和春色的描寫,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個字,卻給了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該詩描寫了詩人游園看花但進不去園門,本來在感情上是有所失落和遺憾的,但后來看到一枝紅杏伸出墻外,在感情上又遇到了意外的驚喜,這首詩寫的十分曲折而富有層次,不但渲染了濃郁的春色,還揭示出了深刻的哲理,告訴人們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或者沮喪的事情不要氣餒,有時會有一些驚喜在等待自己。教師可以讓學生慢慢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并得到美的享受,抒情是詩歌最重要的活動因素,如果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同時也就沒有詩歌的存在,這也說明對詩歌的鑒賞就是要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
四、通過誦讀體會詩歌的魅力
為了加強小學生對于詩歌的記憶,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多誦讀幾遍,在學生朗讀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闹笇В源藛拘褜W生對詩歌的生命意識,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生命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通靈感悟,通過加強誦讀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優(yōu)美意境和智慧光芒,點亮生命的火炬。教師在為學生講述詩歌中的意境、描述詩歌中的景象時,學生也就會不自覺的體會到“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種對于生命和自然的熱愛。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身體語言將詩歌中描述的情境表現(xiàn)出來,以此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比如,可以讓學生表演“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以及“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境,通過在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來加強對詩歌的鑒賞,能夠讓學生對詩歌的意境進行大膽想象,不同的學生可能對同一首詩有不同的解讀,教師不必急于糾正,要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這樣他們就有可能理解“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中梅花的多少,“應是綠肥紅瘦”中肥與瘦的關系,“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綠”字的含義,當然也能夠體會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表現(xiàn)出來的孤獨和無奈。優(yōu)美動聽的詩歌能夠傳承歷史和文明,其內含的哲理能夠為我們的人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優(yōu)秀的詩歌是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是民族語言的重要典范,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中最燦爛的一顆明珠。經典詩歌內涵豐富,意存高遠,在當今網絡媒體以及社會不良現(xiàn)象不斷侵蝕學生思想的今天,通過在小學語文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讓古典詩歌優(yōu)美鮮活的清泉流入學生的心田,激蕩他們的心靈,凈化他們的思想,能使學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五、結語
詩歌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燦爛的一頁,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創(chuàng)新詩歌鑒賞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詩歌時體會到名言佳句中所包含的優(yōu)美意境,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艾莉森·阿里達,姜鈺,邢曉燕,李彤.小學階段兒童想象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J].人民教育,2014(17)
[2]盧芳.小學低年級詩歌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0)
[3]孫芳芳,安晶.論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2)
[4]李雪.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應樹立全局觀念——從主、客觀兩個角度分析[J].林區(qū)教學,2016(03)
[5]馬艷.如何通過詩歌教學陶冶高中學生的情操[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