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通用技術在學生接受技術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為一線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反思,積極開展符合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成為提升學生技術素養的重要驅動力。
【關鍵詞】通用技術;教學模式;創新設計;終身學習
通用技術是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它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與人們的生活具有密切的關系,并對學生終身發展具有較強的遷移價值,而受到國家的重視。在高中階段開設通用技術課程,對學生實施技術教育,有助于提升中華民族的技術素養,能為國家科技創新驅動戰略提供強勁的后備力量。因此,我們通用技術教師不要因為通用技術學科不受家長或學生的重視而產生消極情緒,而應深刻地認識到通用技術學科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作為一線通用技術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策略開展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通用技術學科的興趣
由于通用技術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教師在開展通用技術教學活動時,應立足于生活實際,積極創設與學生學習通用技術有關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們體會到通用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他們對通用技術學科的興趣。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深受師生歡迎的精彩教學法,借助這種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各種知識和技能更加形象、具體,便于學生接受,從而提升學生的可塑性,調動他們學習通用技術的動力,端正他們學習通用技術的態度。如:筆者在講“常見工具的使用方法”時,就問學生平時是如何使用手鋸的,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有的說用一只手按住被鋸割的東西,另一只拉鋸,有的說用腳踩住被鋸割的東西,兩只手一起拉鋸,看學生們說的差不多了,筆者就順勢問道:“你們用手按或用腳踩鋸東西的時候,能保證被鋸的東西確實一點都不動嗎?能保證鋸的切口平整嗎?”于是就趁勢向學生們推薦使用“臺虎鉗”,并教會他們使用方法,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這些知識和技能。
二、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努力構建有效的教學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生們能夠接觸到的信息也日益豐富,如果我們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如采用單向的講授法或只講知識不指導學習方法等,就不能適應當今學生的需求了。為了提升我們的教學效率,使我們的教學更富有意義,我們只有不斷反思,不斷改進,靈活應對,才能實現教學的蛻變。筆者總結經驗,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構建有效的教學模式。
一是由注重傳授知識和技能轉變為注重傳授學生學習方法。教育是一項傳輸知識、技能、思想與方法的行為,在日常教育過程中,不少教師為了應對各種考試,只向學生灌輸考試內容,卻不教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學習前人的智慧,在傳授知識、技能、思想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他們才能獨立地完成學習,并出色地完成學業。如:筆者在教學生“掌握常見工具的使用方法”時,并不是只是口頭上講解它們的使用方法,而是告訴學生要多動手實踐,勤于練習,才能真正地掌握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而對于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工具,可以通過閱讀說明書,按照說明書的指導進行操作練習,從而最終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是由單向的講授法教學轉變為雙向的互動式教學。在一些人眼里,教學就是教師把內容講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記筆記、背筆記即可。其實則不然,如果我們只是將知識傳輸給學生,而不管學生是否理解、消化、吸收,那么這種教學必定是毫無意義的。當前,很多學校在開設通用技術課程時,大多是將兩年的內容壓縮為一年上完,個別學校甚至只開設半年,這種狀況勢必會使一線通用技術教師頗有壓力,為了倉促應對學業水平測試,很多教師都是只把考試知識點給學生講解一下,有的教師甚至只是讓學生在書本上把重點勾一下,然后讓學生自己記憶。筆者認為,我們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堂提問和集體討論兩種方式建立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從而通過互動獲得反饋信息,知曉學生掌握的情況和思考問題的思路,并讓學生在互動中開闊思維。
三是由單純的知識、技能講解轉變為項目教學。以前由于經濟水平落后,教學條件有限,很多學校都沒有建立通用技術實踐室,現在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很多學校都購買了通用技術設施、設備,這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筆者認為,如果我們只是拿著工具告訴學生使用方法,然后再讓學生按照操作要領進行練習,那么學生學習起來會稍感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強,而采用項目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制作完成具體的事物來掌握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則不僅更加形象、具體,而且學生也更愿意去實踐自己的所學,從而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設計,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創新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任何國家、任何民族,要想獲得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本次新修訂的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明確將創新設計列為通用技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由此可見,創新設計對學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創新設計,是指基于技術問題進行創新性方案構思的一系列問題解決過程。通過通用技術日常教學活動,學生已具備設計的一般知識儲備,若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再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創新設計和實踐活動,學生將會感到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其思維和視野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課余生活也會變得豐富多彩。如筆者在一次講課過程中,問學生道:“清潔工每天到我們校園來拉垃圾,很辛苦,我們有沒有減輕其工作量的辦法呢?”學生們經過一周的課下分析和思考,給出了具有一定創新性的設計方案:“我們的垃圾之所以每天都需要清理,是因為我們的垃圾桶容量有限,一天就滿了,而且是放在地面上,若不及時清理,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針對這種問題,我們可以考慮利用地下空間,將垃圾桶所在位置的地下挖空,砌上水泥池子,再安裝一個壓縮和升降設備,這樣垃圾達到一定量后,可以先暫時將它們壓縮并儲存于地下,這樣清潔工就可以不用每天都來清理垃圾了。”讓學生進行創新設計和開展實踐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得到較好的發展,還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畢竟每個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查閱相當多的資料,而師生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師生共同提高的過程。
四、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努力追求人的最大價值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是對社會有用的,都想成為一個對他人有幫助、能實現自我的人。其實,教育的本質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能適應社會發展、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通用技術作為學生在高中階段必修的一門課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把握好學生的特點,要把對學生的教育作為一件能影響其終身發展的大事來對待。然而,我們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間畢竟短暫,而知識又是無限的,因此,我們在進行通用技術教學時,還應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使他們認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體會到只有終身不斷學習,才能緊隨時代發展浪潮,不落伍,才能將個人最大價值發揮出來。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以激勵學生不斷學習:家住阜陽的方某某原是一名中專畢業的學生,后來在社會上拼搏幾年后,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然后就發奮圖強,邊工作邊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進修了三年,將學歷升級為本科,在拿到本科學歷后,又考研究生,最終拿到了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他在讀研期間仍堅持邊工作邊上學,后來又考取了博士學位,而現在他成了一名頗有成就的教授,并在多家單位擔任顧問一職,可謂始終走在學習的路上,時刻在追求著人生的最大價值。
綜上所述,通用技術完全是一門大有作為的學科,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時刻將學生發展放在首位,時刻以學習的心態開展教學活動,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活動生機盎然,并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停.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通用技術學習活動設計[D].聊城:聊城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