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式教學理論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方式,其在兒童舞蹈創編課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將主要論述互動式教學理論在兒童舞蹈創編課程中的構建,筆者主張通過應用奧爾夫教育法、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法、多種媒介方式等來實現互動式教學理論在兒童舞蹈創編課程中的構建。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理論 兒童舞蹈創編 構建
一、互動式教學理論的內涵
互動式教學理論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方式。互動即“interaction”,直譯為交互行為,它基于互動式教學基本原理形成,強調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相互協調促進,是教師的教育教學主導地位和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共同發展融會的過程,強調教師和學生的共同互動關系和共同主體地位。互動式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一種雙向行為,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和主導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要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同時學生也應該端正個人的主體地位,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和主導教學活動。
課堂互動是核心素養課程教育倡導的理念,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師生一起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作為課堂活動的共同主體,他們地位平等,在課堂活動中相互幫助,民主共處;二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是多樣化的,從多方面、多形式、多角度去進行。[1][2]
互動式教學理論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以及學生的創新能力意識為主要目標,以發展愛學、會學、善學的學生為結構模式發展目標,將傳統枯燥的教育教學活動用發展的、創新的眼光來看待,將其看作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平臺,將教學活動看作是一個交互的發展過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學習效果的共同促進和影響下,實現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和水平。
二、兒童舞蹈創編課程概述
舞蹈是兒童喜歡的藝術形式之一,他們載歌載舞、愉悅舞動;舞蹈是兒童美育教育的形式之一,對提高兒童的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兒童全面健康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
兒童舞蹈創編課程緊扣教育部美育教育方針政策,緊跟兒童舞蹈創作時代步伐。其主要課程目標有:通過知識學習掌握兒童舞蹈創編的理論與方法;通過兒童舞蹈創編課程培養學生在兒童舞蹈創作上的創新與突破精神,能獨立靈活地完成創作任務;培養學生能夠真正喜歡兒童,培養學生對兒童舞蹈創作的熱忱;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美學修養,努力達到兒童舞蹈創作者的至真、至善、至美境界。
三、互動式教學理論在兒童舞蹈創編課程中的構建
(一)奧爾夫教育法的應用
奧爾夫教育法是當前世界公認的藝術教育方法之一,在世界教育教學方面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影響著世界各地的藝術教育教學,對教育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它最早運用在兒童音樂教學中,它注重對兒童思維能力水平的培養和開發,注重兒童創造力水平的培養和提升。奧爾夫教育理念的原本性特征是奧爾夫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加之其綜合性和創造性特點,形成了開放性的奧爾夫教育理念。其主張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的培養內容、方向和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時根據學生實際特點和個性進行變化和調整,以達到最優效果,適應學生實際情況。它推崇藝術的原本性,提倡將感性教育融入實際藝術教育教學之中,在教育教學中,奧爾夫教育法推崇將多種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寓教于樂,重視教育的綜合性和創新性。[4]
奧爾夫教育理念在1978年被傳入中國,廖乃雄教授在德國訪問期間了解了奧爾夫教育理念并將其傳入中國發展。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和地位提升,奧爾夫教育理念在音樂舞蹈教育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幼教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奧爾夫教育法以人本主義為基礎,旨在培養教育主體的實際素質能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水平,通過對兒童的想象能力、情感以及個性的培養創造,通過對其動作和語言的一體化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實際舞蹈能力水平。奧爾夫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傳授教課為主的教育教學模式,關注兒童自身的發展和才能培養,注重兒童的個性發展,強調他們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實際參與能力,注意激發兒童的舞蹈潛能水平,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在進行兒童舞蹈創編課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應用奧爾夫教育法,以互動為主要手段,要求課堂全員參與,運用靈活的教育教學手段,在短時間內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輕松愉悅地進行學習活動,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活動。
(二)以學生為主的教學過程
兒童舞蹈創編課程旨在讓學生能夠根據兒童身體動作的發展,通過對舞蹈內容的編排來學習和掌握兒童舞蹈創編相關知識技能,在對舞蹈本科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及豐富的教學內容去激發學生的自由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傳授兒童舞蹈創編基本學習內容、舞蹈知識和創編技法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游戲互動、語言互動、動作互動和音樂互動等手段進行兒童舞蹈創編課程的知識傳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間和實踐空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積極動手、動腦,并要他們學會如何引導兒童積極動手、動腦的有效手段。教案的制訂要符合課堂教學互動的需要,教學進度情況要遵從實際學習效果。
因此,在具體進行兒童舞蹈創編課程設計和實施的時候就要充分尊重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運用小組教學、合作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將理論學習轉化為實踐運用,通過課程實施讓學生能夠真正加入到學習過程中,將個人的情感、認知和行為都真正投入到兒童舞蹈創編課程學習中,通過加強課堂的管理和構建提升課堂教育水平,提升課堂收獲成果。
(三)多種媒介方式的應用
在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課堂上多種媒介方式的應用將大大影響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引入多種媒介方式,將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互動式教學理論與當前兒童舞蹈創編課程的融合。在兒童舞蹈創編課程建設中,應該適當引入圖片、電影、視頻教學范例等多媒體資源,通過形象的多媒體資料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此同時,可以利用課下時間進行網絡自學和網絡交流,通過多種媒介的交流互動,讓傳統課堂變得無限大,通過多元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更多地接收有用有趣的信息和知識,幫助他們開拓眼界、活躍思維。[5]
兒童舞蹈創編區別于成人舞蹈創編課的主要內容為,成人舞蹈創編中更多的是要注意技法的鍛煉和提升、深層次的感受以及空間調度,而兒童舞蹈創編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以童趣、游戲、模仿等為主要創作手段,突出兒童舞蹈的趣味性和游戲性,沒有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舞蹈的趣味性將很難引導他們創作出孩子們喜歡的舞蹈。各位兒童舞蹈教育從業者應當結合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創編出符合其成長發展的舞蹈,為其健康成長和舞蹈素質的培養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博雅杰.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校本教材開發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2]顧曉慧.花樣跳繩表演賽項目創編理論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7.
[3]孔亞琴.幼兒舞蹈教學游戲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4]李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5]卜柯旭.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在體育專業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
(作者簡介:蔡雯,女,碩士研究生,長沙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民間舞蹈)(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