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蕾蕾
【摘 要】面對供給側改革導致的經濟下滑的現狀,“互聯網+”經濟是目前可供選擇的發展方式中最適合我縣發展的一種。總之,當前我縣的扶貧工作已經進入了攻堅期,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互聯網+”在提供一種新的發展道路的同時可以激發脫貧工作的新活力,是我縣打贏脫這場貧攻堅戰的的新動力。
【關鍵詞】互聯網+;必要性;產業發展
一、我縣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互聯網+”的必要性
我縣經濟一直以來存在著“一煤獨大”“靠煤吃飯”的現象,面對國際傳統能源市場的蕭條,國內煤炭市場的低迷,我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所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促進產業升級,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我縣經濟發展迫在眉睫的問題。
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方式,“互聯網+”把新興的互聯網技術和各傳統行業相加,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這對于我縣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今年是我們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目前我縣的經濟發展形勢并不樂觀,對于實現到2020年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既定目標,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發展“互聯網+”經濟對于我縣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我縣發展“互聯網+”的有利條件
首先我縣發展“互聯網+”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目前我縣所有地區,只要申請就可以安裝寬帶,寬帶申請成功后,城鎮客戶48小時內完成安裝,鄉村客戶72小時內完成安裝。即使是最偏僻的鄉村,也有條件上網,除此之外,現在智能手機的普及也為我縣“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又一重可能性。
其次我縣地處皖北平原,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我縣東南承接合淮同城化及皖江城市帶、長三角等國內最強的區域經濟板塊帶動,西北輻射安徽阜亳、河南商周等廣闊的黃淮腹地。淮河“黃金水道”東西向橫穿縣境,合淮阜高速、合阜鐵路及籌建中的濟祁高速、商杭高鐵使對外運輸更加便捷。我縣縣內交通也非常便利,102、203、308省道與“村村通”公路工程一起在我縣建立起了一張發達的交通網,使得與交通息息相關的物流業在我縣能夠迅速的發展。而交通則是“互聯網+”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三、適合我縣發展的“互聯網+”產業
(一)“互聯網+服務業”
其實對于我縣來說,由于面積和人口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服務業發展的空間是有限的,但是目前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服務業迸發出了新的活力。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服務業的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載體。舉個例子,現在網購快速發展,網購的商品也由最初的實物逐漸發展為服務、信息等,各種服務類的信息基本上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并交易,這在增加了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為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互聯網+旅游業”
我縣的旅游業總體上來說資源豐富,但是沒有特點,雖然目前不斷有新的旅游資源開發出來或正在開發中,但是跟那些著名的自然人文景點城市相比我們毫無優勢,這就需要我們在已有的條件下獨辟蹊徑。
所以我縣旅游業可以主打體驗類鄉村旅游項目。比如采摘、垂釣、農家樂等等。目前我縣有大量的農村合作社可以就這個方向進行發展規劃,另外我縣大片的采煤沉陷區的水域也可以就此開發利用。
“互聯網+旅游業”對于我們來說主要就是利用網絡進行宣傳。在當代物質生活已經很發達的城市中,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非常向往鄉村的自由、淳樸,以及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由于時間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越來越多的游客會在周末選擇鄉村游。而我縣區域位置優越,交通發達,環境優美,發展鄉村游擁有廣闊的市場。
(三)“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
農業看起來是離互聯網最遠的,但“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的潛力卻是巨大的。我縣位于“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皖北平原,資源豐富,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由于經濟建設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以煤炭產業為主,近幾年在經濟發展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煤炭產業規模受到限制,農業的地位開始凸顯。
“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使農業信息互聯網化,這將有助于需求市場的對接,互聯網時代的新農民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先進的技術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最新的農產品價格走勢,從而決定農業生產重點。與此同時,農業電商將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減少農產品買賣中間環節,增加農民收益。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是我縣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戰略布局。目前我縣經工商注冊的農民合作社1347個,家庭農場921個,這是我縣發展“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的基礎。
四、“互聯網+”下的經濟結構調整,政府該怎么做
(一)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
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寬帶網絡覆蓋貧困村。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加快貧困地區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支持郵政、供銷合作等系統在貧困鄉村建立服務網點。支持電商企業拓展農村業務,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建設。加強貧困地區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對貧困家庭開設網店給予網絡資費補助、小額信貸等支持。開展互聯網為農便民服務,提升貧困地區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水平,擴大信息進村入戶覆蓋面。
完善物流體系。物流配送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保障。要打造現代化立體式的物流體系,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網絡密度。要重點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便捷高效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與鐵路、高速物流網絡的無縫對接。
積極推進與阿里巴巴等知名網絡平臺的深度合作,以“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能物流”、“互聯網+鄉村旅游”的模式,探索多領域的開發交流。繼續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帶動提升我縣“互聯網+”經濟的輻射力。
(二)推動“互聯網+精準扶貧”發展
“互聯網+精準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民生工程,要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既要堅持整體推進,實行統一部署,協同發展,又要結合各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要按照政府搭平臺、樹形象,企業作廣告、推產品的方式,重點圍繞鄉村旅游、特色農產品等優質資源做文章。
我縣擁有發展“互聯網+”經濟的優良條件,使得“互聯網+精準扶貧”能夠有效展開,政府在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在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將精準扶貧的工作落實到位,助力我縣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發展“互聯網+精準扶貧”是我縣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保障,做好監管工作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脫貧攻堅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首先,開展扶貧工作過程中不管是政府扶助還是企業與個人參與,都會牽涉到大量的資金問題,不管是現金還是金融貸款都要做好使用的監督工作,要把每一筆資金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確保扶貧工作的順利展開。
其次,目前我縣的扶貧工作已經進入攻堅期,扶貧工作的推進難度也越拉越大,為了保證工作進度,很多鄉鎮社區都立下了軍令狀,以敦促工作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對工程項目的有效長期監管,不能為了完成脫貧工作就盲目的亂上項目,要結合本地實際,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第三,做好脫貧后的信息跟蹤工作,防止假脫貧和返貧。以往很多貧困地區為了完成脫貧任務而進行脫貧工作,于是在現實工作中就會有一些人造假,使得很多貧困戶脫貧只是停留在表面,造成了假脫貧和返貧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原子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路徑探究[J].山西農經,2019(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