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群岷
【摘 要】環境保護規劃基于社會和經濟發展對環境影響的分析和預測,對人類活動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控制,以期以最小的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城市是資源、資本、技術以及人力高度集中的經濟發展載體,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總體經濟結構、產業布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通過制定環境保護規劃實現城市經濟的健康穩健發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優化產業布局。本文簡要介紹了環境保護規劃的內涵及其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分析了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形式,并且對基于環境保護規劃優化城市經濟發展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城市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規劃;作用形式;優化策略
人類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在消耗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同時,還會產生各種類型的廢棄物和對自然環境、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因此,在規劃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戰略時,要通過環境規劃制定環境保護目標和監測標準,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的同時,也要遵循生態環境的基本規律,才能讓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長期共榮。
一、環境保護規劃的內涵及其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城市經濟伴隨著工業革命逐步發展并在上個世紀中葉達到頂峰,以工業生產為核心的城市經濟的繁榮給城市環境帶來了很多問題,污水廢水、生產生活垃圾以及氣態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多次大規模的環境安全事件。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度,在歐洲和美國就開始了對環境保護問題的研究,探索通過末端治理和限制污染物排放量等方法,改善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劣化問題。而經過政府部門和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西方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措施在上世紀末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基本上形成了健全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
(一)環境保護規劃的內涵
在人們意識到城市經濟與人類社會發展給環境造成的破壞后,最早展開的研究大多以修復生態環境和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為目標,運用科學技術手段降低大氣、水系以及土壤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或者通過對排污系統進行改造,對廢水廢氣以及固體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回收再利用,從而在經濟活動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因此,這一時期環保的重點控制對象是生產和排污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而環境保護規劃則重在對環境問題進行事先的評估、分析和預測,從而通過環保政策、法規和控制標準對特定地區的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進行干預,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全程置于環境保護規劃的監控下。首先,可以基于對一座城市或特定區域環境容量的分析,從宏觀上控制某一行業的排放總量,從而建立環境準入制度。其次,針對經濟發展需求制定各種污染物的處理規劃,對固體垃圾、噪聲污染以及廢水廢氣進行有效治理,確保環境不會因經濟發展而日益劣化。
(二)環境保護規劃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城市經濟的發展受到自然資源、技術、人力以及資金等資源的明顯制約,因此一方面由于所處地域的不同,城市經濟的發展基礎和資源條件具有明顯差異,要想讓城市之間獲得公平的發展,需要通過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資源的流動方向。另一方面,在經濟政策環境、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基礎一定的條件下,城市經濟的發展則取決于地方性的經濟發展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而環境保護規劃就是這些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城市的發展建設規劃沒有科學的環境保護規劃作為補充,其經濟發展模式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勢必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給長期的經濟發展帶來障礙[1]。首先,在經濟發展規劃中環境保護規劃缺失,必然會由于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和規模最大化導致環境不堪重負,從而出現城市生活環境的劣化,水土和大氣受到日益嚴重的污染。而由于這些環境問題明顯不利于人類的健康,所以出現類似問題的城市會失去對人才和投資的吸引力。在當今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沒有足夠的人才和投資,城市經濟的發展也就沒有了穩固的基礎。其次,沒有科學的環境保護規劃,城市經濟的產業結構無法體現出地域優勢,不能將地域資源優勢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體現為城市整體經濟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不足、發展方向不科學。
二、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
實施環境保護規劃的根本目標,是讓人類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形成共存共榮的協調關系,由發展經濟帶來城市環境品質的提升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而良好的城市生產生活環境和健康的生態環境,反過來又給城市經濟發展帶來更優質的人力、技術和資金等資源,讓城市經濟保持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因此,科學的環境保護規劃基于對城市經濟發展現狀、環境條件和主要環境問題的深入研究,通過不斷完善地方環境法規、制度和政策,并將其運用到城市環境管理中,讓環境保護和城市經濟發展形成良性的循環,相互促進并得以持續進步。
(一)環境保護規劃刺激城市經濟中環保產業的發展
制定和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意味著在城市經濟發展政策法規的制定方面,會有對相關行業企業有更加嚴格的要求,污染物排放標準、產生污染源的原材料和工藝的應用以及能源消耗水平等會受到進一步制約。因此,由于環境保護規劃的實施讓城市企業對環保技術、產品的應用產生市場需求,帶動與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的發展。首先,從事工業生產末端污染物治理、無污染原材料研發生產以及提供節能高效生產設備的企業,會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創造城市新的就業機會并拉動企業周邊第三產業的發展[2]。其次,由于環境保護規劃和相關政策法規的落實,會吸引外來資金投向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環保產業的發展,污水處理、工業生產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城市環境監測技術服務等行業都會迎來發展良機。而在這些領域投資規模的增長會進一步促進城市環保產業的發展壯大,給城市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二)通過環境保護規劃優化城市經濟的產業結構
一個城市的環境保護規劃的制定,經歷了對城市整體經濟發展、自然和社會資源狀況以及潛在的環境風險的科學分析,因而在確保滿足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會以經濟政策和環保法規作為導向和約束,對經濟活動的環境代價和后果進行有目標的控制。而實施這一控制過程的同時,也會完成對產能的淘汰,從而優化城市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首先,由于高標準的環保法規、條例和標準的實施,可以通過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對企業實現優勝劣汰。環保要求的提高勢必增加相關企業的運營成本,要想達到新的環保和節能標準,企業必須對投資進行設施改造、工藝改進以及技術升級,因此一部分產能落后的企業會在新的競爭條件下被淘汰[3]。而有條件完成升級并達到新的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則改頭換面,擁有先進產能和更強的競爭力。其次,配合環境保護規劃制定的經濟政策和法規,可以通過稅收、金融等調控工具給符合環保規劃的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例如,給致力于環保技術研發和從事綠色環保產業生產的企業以稅收優惠等,促進城市經濟產業結構和布局的優化,讓城市經濟的發展以最小的環境投資兌現最大的效益。
(三)提高城市經濟發展中的資源利用效率
基于更高環境管理標準和具有明確導向的環保經濟政策,城市經濟的主體會通過生產工藝和技術革新滿足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從而在降低了環境污染源排放的同時,由于采用更先進的生產方式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因此,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會有效提高城市經濟的資源利用效率。首先,企業在生產中由于生產效率提高,在消耗等量資源和能源的基礎上,產出產品的價值明顯提升,而給環境造成的損害卻明顯減少,因此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4]。其次,由于新的環保政策法規的實施,淘汰了產能落后的企業并實現了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因此城市經濟發展的總體環境投資可以帶來長久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長期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城市經濟會在環境保護規劃實施的周期內實現最佳的生產效率,有效提高了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資源的利用效率。
(四)促進技術創新型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經歷了幾十年單純追求經濟增速與規模的發展模式后,在我國的城市經濟發展中,很多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而創新能力是現代企業能夠在國際化的市場環境立足的根本,因此通過制定和落實環境保護規劃,通過環保政策法規的壓力促使相關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尋求在生產技術上有所突破。雖然企業的短期經濟效益會由于環保投入的增加而受到影響,但是企業在新技術和新工藝研究方面的投入,會一方面讓企業在未來掌握核心技術優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5]。另一方面,基于企業的科研活動被激活,可以獲得在多個生產領域具有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帶動其它產業在生產技術方面的進步,從而從整體上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五)優化城市經濟發展中的資源配置
基于環境管理目標制定的相關經濟發展和城市規劃,依據地方的環境評價和預測制定城市發展的戰略規劃,在土地使用、產業結構調控和布局方面做出了有前瞻性的規劃。以城市經濟和環境持久良性發展為目標設計相關的經濟政策、法律法規,因此可以實現對城市經濟發展資源的最優化配制。依據城市發展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通過向企業征收稅金控制相關行業的發展規模。而對有利于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的行業給予優惠政策加以扶持,促進資源流向符合城市經濟和環境長期發展目標的行業。
(六)讓城市經濟的發展不斷出現新的增長點
通過相關政策法規以及監管制度的落實,環境保護規劃可以間接促使城市經濟不斷出現新的增長點,使整體經濟發展更具活力和競爭力。首先,由于環境保護規劃的落實,可以讓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產和生活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基礎設施得以不斷完善,從而營造出對人才、投資以及技術資源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促進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6]。其次,基于創新型企業的蓬勃發展和新的產業的形成,會自然的帶動就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繁榮,進而讓城市經濟找到更多增長點和形成強大的產業優勢,從而具有更強大的競爭力。
三、基于環境保護規劃優化城市經濟發展的策略
以科學的環境保護規劃優化城市的經濟發展,通過相關經濟政策、環保法規以及環境監督管理制度的落實,促進城市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是現代城市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保持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而在實踐過程中,地方政府會面對短期經濟效益的降低、財稅收入減少和相關產業規模的縮減。但是為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長期協調發展,以戰略的眼光衡量經濟發展的得與失,堅定不移的制定和落實科學的環境保護規劃,必然會給城市發展開創出嶄新的局面。
(一)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相關的經濟政策體系
環境保護規劃的內涵十分豐富,針對環境保護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既制定有關生產生活廢棄物處理的管理措施,也有對相關企業和個人進行監督管理的制度和條例。而環境保護目標最關鍵的實現途徑是經濟政策的導向作用,因此在制定城市環境保護規劃以及配套的政策法規時,需要重點完善其中的經濟政策體系,包括針對環境保護要求進行的財稅體制改革措施、給予高新技術企業和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等[7]。在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環保部門和其它行政管理部門協調一致,共同探討實現環境管理目標的辦法,建立符合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的完善的政策體系。
(二)構建完善的環保法律法規和監測標準體系
要想通過環境保護規劃實現城市經濟發展的最優化,以最小的環境代價換取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必須構建與保護規劃相對應的環保法規和環境監測標準體系。首先,通過與城市環境保護規劃配套的法律法規,約束相關企業的生產活動,促使其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工藝進行生產。其次,利用完善的環境監測標準體系落實各項環保法規和規章制度,以科學化和標準化的技術手段對企業的排污、城市的水資源以及大氣土壤等環保狀況進行監測,并且依據相關規定及時糾正違法違規行為,才能確保城市環境保護規劃順利實施。
(三)對城市經濟活動實現全面和全程的環保控制
環境保護規劃理念的核心是針對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對環境問題進行全面的評估、分析和預測,從而制定出基于在一定時期內有效控制環境污染的城市經濟發展規劃。因此,環境保護規劃的落實,要確保對城市經濟活動實現全面和全程控制,首先要把傳統的環境監測和管理前置到對區域產業結構、資源配制的調控環節,通過政策導向和法規的落實淘汰污染源企業、建立行業環保準入制度以及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對城市經濟發展中環境問題的全面控制[8]。其次,在對企業進行環保監測和評價時,要對其所有生產環節進行檢測和評估,從原材料、生產工藝和技術的應用到最后的排污,都要建立標準的監測和評價機制,從而實現對企業環境污染問題的全程控制。
四、結束語
由于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城市環境管理的壓力與日俱增,加上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模式形成的嚴重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必須借鑒西方國家處理城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經驗。通過制定與城市經濟發展規劃緊密結合的環境保護規劃,提高城市經濟發展的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城市經濟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祖力克爾江;阿布都熱西提. 有關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J]. 城市地理, 2016(12).
[2]趙永志. 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J]. 山東工業技術, 2017(9):297-297.
[3]汪澤宇. 簡述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J]. 低碳世界, 2018(7).
[4]郭晨. 試析城市規劃對城市環境保護的促進作用[J]. 新課程(中學), 2016(8).
[5]尚文廣. 淺談環保節能觀念運用在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意義[J]. 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 2018(5).
[6]齊偉, 房大偉. 做好城市規劃體系中的環境保護規劃[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7(7):259-259.
[7]王必達. 做好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6(9):158-158.
[8]張嬌嬌. 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J]. 河南建材, 2016(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