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景琪
[摘要]自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越發關注與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及能力,需與社會發展相結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助力于中國青年一代的創新創業,激起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本文則主要對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關系進行簡要闡述,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意義等進行探析,并提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途徑,其目的在于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十九大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1—0015-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07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工作,對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等具有積極意義。在我國社會轉型及創新驅動的影響下,高校教育則將其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如何培養與怎樣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大學生這一任務中,繼而使其能推動我國民族偉大的復興進程,為今后的中國注入一份新力量。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提出:“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并圍繞高校應培養什么樣的人及如何培養作為創新創業核心工作”。因此,高校需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首要前提,準確把握創新創業教育方向,并隨著社會發展主流,落實十九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及目標,繼而為我國做出相應的教育貢獻。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目標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與人生態度,并提高其綜合素質及政治理論水平,繼而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在于培養與提高大學生創新及創業精神,并使其成為今后社會所需的創新型創業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聯系性與邏輯性。創新創業的創新意識、精神及其意志,均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均在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及精神,繼而培養其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的思想品質,并促進其全面發展。不同于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究,已形成科學、有效的教育理念及手段,如環境陶冶、咨詢輔導法等教育方式均可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得到有效應用。而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通過相應的社會實踐,還需學習更多先進創業者的創業事跡等案例展開高校教學。二者的有效結合則可有效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激隋與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意義
(一)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相互融合,可極大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現有的教育資源及其優勢,通過提供大學生不同的創新創業平臺的方式,培養與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及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為此,融人思想政治教育,并以正確的社會發展道路為教育導向,可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大學生培養創新創業的主要動力,繼而提高其學習與實踐積極性,從本質上解決大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實際問題,并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幫助高校建立具有創新創業型的人才,推動其全面發展。
(二)實現大學生自我價值
大學生是社會特殊群體之一,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可提高大學生道德情操及素養,并建立正確的三觀,繼而體現其自我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理想信念,并將實現學生自我價值與樹立良好道德品質作為核心任務之一。在社會經濟轉型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中作出重要講話,并寄望于青年一代的創新創業中。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可使其能將個人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并投入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充分展現所學專業及創新才能,繼而獲取自我價值的實現與滿足。
(三)順應就業形式的舉措
十九大指出:“我國今后的發展道路要以創新驅動為實施戰略,并通過不同的改革措施及手段,打造良好的政治環境,繼而使不同階層的人均收人及分配機制得到優化與完善”。在社會轉型趨勢下,社會生產方式、大眾消費引領、產業競爭、企業合作等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致使政策創新,優化并改進法律環境。在一系列的影響下,大學生就業形勢也將隨之改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高校創新創業中,不僅能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還可通過制定針對性的培養方案來提高大學生創新思維及品質,繼而順應時代創新突破的需求,致使大學生能在今后的創業中追求理想與實現創業價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素質
(一)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在當今高校畢業生中,城鎮新增的就業崗位存在局限性,在就業壓力明顯突出的情況下,企業人才需求競爭越發激烈,大學生就業途徑及就業方向呈多元化趨勢。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缺乏大量且有效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致使許多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為此,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使創新創業理論與學生所學專業有機結合,并營造出良好的創業氛圍,繼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轉變就業觀念,繼而培養正確的創新創業意識,如創業信心、創業競爭意識、堅韌的創業意志及社會責任感等。
(二)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
黨的十九大會議中,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作為會議的主要指導方針,并提出黨政新理念與新思想戰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與思想道德素養為目標,通過創新創業實踐激起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與意識,不但能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水平與創業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國家有用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三)形成正確的創新創業心態
創業并不是一蹴而就或一帆風順的,在此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不可未知的挫折與困難,若創業者缺乏堅韌不拔的心態則極易導致創業失敗。而創業心態主要包括獨立性、敢為性、合作性及適應性等。在十九大會議中,則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理論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參考內容。故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可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看待自己、認識自己,繼而使其形成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創業心態,使其能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養與社會責任意識。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以校園文化為導向,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
校園文化源于校園,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形成,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對象,具有一定的學校精神性特征。校園文化可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并以學生為主體,將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內容等傳授給學生。將創新創業教育融人整個校園文化的積極建設中,讓大學生能以開放、積極、熱情的心態去理解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拓展其影響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礎上,建立積極向上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精神,從不同途經人手,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①建設校園創業物質文化:校園物質文化主要涉及校園的整體設計、校園景觀設計、建筑風格設計、教學設施以及周邊環境等。通過重視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可讓學生以直觀的態度接受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并明確創新創業的培養目標。為此,高校在對校園景觀、道路、教學樓、宣傳欄甚至雕塑進行設計時,需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在雕塑方面可從“互聯網+大學生創業”進行整體設計;在校園道路方面,可從十九大會議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設計,或將創新創業進行命名;在校園建筑及教學樓方面,可專門建立大學生創業樓;在學生宣傳欄中,可專門設立有當今著名企業創業的故事、國家創新創業優惠政策等宣傳欄。②建設校園創業精神文化:高校可通過校園網絡媒體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并不斷優化學校網絡媒體設備及平臺,開設“校園思想政治創新創業微博”“校園創新創業貼吧”或是“微信公眾號”等,繼而借助其輿論導向的優勢,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向大學生提供有效、準確的創新創業政策支持等內容,并提供一定的信息幫助與反饋。
(二)搭建大學生創業平臺
因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較為落后,故許多高校缺乏有實質性的課程專業及內容,導致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難以得到有效的幫助與指導。為此,高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有機結合,并通過集中的形式,幫助大學生構建良好的創業平臺,通過實施創新創業實踐實訓的方式,讓學生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體驗創新創業這一過程。①開設創業模擬試驗室、創業設計大賽、沙盤推演等活動,并與校外企業或創業組織協會聯盟,通過組織創業沙龍、創業俱樂部,或是通過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科技園等創業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讓學生能在理論與實踐中感受國家對創新創業的投人,并提高其創業意識與創業素質。②通過加強創業模式實踐活動的方式,鼓勵大學生自主撰寫創業計劃方案,使其能在體驗企業創辦中,感受創業的艱辛,并了解其主要流程,如創業資金、創業規模、創業市場需求、創業融資手段、創業風險管理、企業財務管理手段、國家創業政策支持等。從而使學生能在創業模擬實踐活動中發現新問題、新思路,提高其綜合實踐能力。③發揮校外資源整合,與不同企業進行創新合作,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訓操作進行結合。而擔任學生校外指導教師的,可以是成功創業人士、某企業家、人力資源管理者等等,讓學生在優質的校外企業教師中,積極參與與體驗創業的運作過程、創新科研技術的創造等重要環節,滿足其創業需求與提高創業信心。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教師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創業意識的引導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授者,是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成員。而教師思想政治理論及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豐富程度,可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思想及認知。為此,建立一支有豐富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可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并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故要求教師需具備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與體系,并掌握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如倫理學以及社會學知識等,通過教師的總結與歸納,將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內容與創新創業理論有機結合,并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故學校可從以下兩種途徑提高教師思想政治及創新創業教育意識。①定期培訓:可定期派選優秀的教師參與國家級或省級思想教育培訓工作,學習十九大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方針,或學習SYB、KAB等創業活動,組織教師參與國內外創新創業交流會等;②實施校內外導師教育制度:可聘請校外優秀企業家、政府機關相關人士、知名校友、創業成功新青年等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師,使其與校內教師相互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習教師的創業意識,并轉變其創業理念,繼而從本質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質量。
結語
在競爭激勵的市場環境下,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一直是國家戰略轉型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關鍵。而在十九大會議中,黨中央、習近平主席等均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持有高度重視的思想態度,并明確指出: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繼而為今后的中國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創業型的創業人才,為國家經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故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應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首要前提,并采取不同的方式及途徑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價值,繼而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創新創業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