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東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與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有個正確的認識,并能能夠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同時注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引導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同時小學生對于世界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在這個時候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制定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應用;策略
一、全面貫徹落實素質化教育要求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要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首先,要全面貫徹落實素質化的教育要求。素質化教育,是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既夯實眼下,又著眼于未來。我們認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整個學科體系框架的建設。要對《國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選用的教材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和梳理;其次,對于一般學科能力的掌握,這是在學科體系框架下的具體要求,如小學生在語文學科上,要求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夠規范書寫漢字,要求學生能夠具有自學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等;最后,對學生的情商教育,使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對于學生不喜歡的知識,要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該類別知識的重要性,并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建立正確的操守和人格。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二、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基礎,也是學生學習動力活躍的因素,只有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就能夠促使學生在潛意識里去不斷想學習。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興趣的培養也十分關鍵。總的來講,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必然因素,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基礎,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如創設情境、游戲滲透、微課教學等。在《大禹治水》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網絡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圖片播放、視頻等,為學生展現黃河流域發洪水的情景,并以動畫的方式展示大禹治水以及過家門而不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播放之前以問題預設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禹治好水了嗎?”“大禹回家了嗎?”等等,促使學生以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參與視頻觀看和知識的學習當中,并在這個過程中徹底掌握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三、開發學生思維提升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教師應該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核心素養中,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要求具有明確的規定。對于核心素養來說,它與語文思維具有密切聯系,如果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學生的語文思維也會隨之提升,因此,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思維開發體現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為了全面開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讓學生對相應文章進行深入學習,積極閱讀,發揮想象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語文思維,讓學生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字面表達,而要指導學生充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不僅如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還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融入相應的教學情境中,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說,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結合文本的閱讀目標,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以文本內容為基礎展開一系列聯想,使學生與自身經歷結合,進而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加強生活實踐中落實教學目標
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受課堂教學形式束縛,無法為學生打造自由學習空間,使學生熱愛自然、崇尚自由的成長訴求得不到滿足,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保障學生人身健康基礎上,讓學生在生活實踐的“大課堂”內,感受語文知識,領悟語文知識對人們實踐與生活的重要性,在學生生活實踐過程中,高效落實語文教育目標,培養學生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等核心素養,凸顯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實踐價值。例如,教師在進行《大自然的語言》教學時,可組織學生到郊區春游,親身體悟大自然的語言,感受風吹樹舞、水波粼粼的自然美景,聽鳥兒在枝頭歡唱,河水靜謐的流淌,在這種身心愉悅的氛圍中,引導學生探究“何為大自然的語言?”“文章題目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你還可以用該修辭手法描繪出不一樣的自然嗎?”在教師問題引導下,學生會主動展開本篇文章的學習與思考,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體悟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語言,繼而愛上自然,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待學生自主思考結束后,教師不應急于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學成果討論,幫助學生梳理語文學習脈絡,為其有效運用語文知識奠定基礎。教師針對學生探究成果展開補充式教學,彌補學生在語文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空白,引導學生健全自身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五、挖掘身邊重要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的責任素養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深刻挖掘學生身邊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有效提升學生在責任方面的素養,促進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有很多的學生家長反映學生本身存在浪費食物、厭食以及挑食等問題。在教師之間的討論之后可以開展“認識身邊的資源”的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利用書籍以及網絡等資源深刻了解谷物、蔬菜以及水果等植物的營養價值、種植方式、生長特性以及生長環境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對蔬菜和水果進行簡單的種植,促使學生能夠到農村或者是水果蔬菜大棚進行參觀。
總之,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采取以上教學方法能全面培養學生,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