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衛平 李秀麗
摘? 要:學生進入高中后,數學就成了很多同學頭疼的一門課程,其原因在于它難學難懂,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同學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學好高中數學呢?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習;方法
一、要提高聽課的效率
課堂是大多數同學學好數學的重要場所,因此提高聽課效率,決定著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時,總要帶著問題和自己的想法去認真看教材、看資料。不要以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沒有必要預習。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②聽課過程要有科學性。首先應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如教材、草稿紙和預習時的疑難問題,課前不應做激烈運動和爭論,或看其他課外書,以便自己盡快平靜下來,最快進入學習狀態。一般的老師都會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和竅門在上課時很自然地說出來,而不會把它寫在黑板上。因此,上課時做個有心人就特別重要,能把握住老師分析問題的關鍵也許就是你學好數學更好的捷徑,可以沒有筆記本,但須有一個備忘本和錯題本。在備忘本上記下知識點,在錯題本上記下易錯的題目、錯誤的答案和錯誤的原因,千萬不要忘記寫下原因。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分析老師如何抓住重點,解決疑難問題,有時還要記下教材重點、聽課的重點、思維方法等,以便復習、消化、思考。
二、數學的學習方法三步曲
1.要對概念和定義進行嚴密的思考。很多同學學不好數學,關鍵是因為對概念沒有進行嚴密的思考。數學中的概念數量眾多,每一個都有其確定的使用范圍,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才能在解題時有據可依,而不是亂套公式、定理。理解概念的定義就是要明確定義中每一個字的意義,以及它的適用范圍和各種拓展出來的結論。
2.要對結論和例題進行認真的分析。一般情況下,一個數學結論的產生往往伴隨著創造性的證明,這種創造性的證明往往要通過觀察、歸納總結才能得到。很多同學學數學往往只記數學結論,不理解結論的發現過程,這樣是不可能把數學學好的。這些同學做題時往往只是死套公式,碰到稍難一點的題目,就束手無策了;還有的同學不重視對例題的學習,以為例題只是一個普通題目,可以不必重視。實際上,課本上的例題是非常典型的,它們對理解一些性質、結論以及做好習題有相當重要的幫助,所以,要深入理解、仔細研究,從中總結出方法和規律。
3.要對課內外習題進行大量的演練。一個沒有做過大量數學題的人要想通過高考數學考試,是不大可能的。做習題的原則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本上的習題要全部徹底地做完、弄懂。課本上的習題總是最基本、最典型的習題。認真地做完課本上的習題,就基本上能對相關的定義、結論有一個良好的掌握,此時再選做課本外的習題就有了一定的基礎。
(2)盡量多做課本外的習題。不管怎樣,僅靠課本上的習題量與習題類型是遠遠不夠的,出題人總是在題目的難度與速度上加重分量。沒有一定的習題量就不會有對數學概念、數學思想方法的深刻理解。因此,應多做課外習題,加快解題速度,掌握更多題型的解題方法。
(3)對做過的習題,要善于總結摸索各種題型的一般解法。解題要講究質量:一是習題的質量,二是求解的質量。習題的質量就是題目要精選,不要什么題都做;由于題型重復、題目類似,學習是低效的,將類似的題目和看似類似實則相差甚遠的題目進行分析、比較得出這一類題型的解題規律。因此,要善于在題海中精選、精挑、精練或做老師推薦的習題,挑選題目只是從客觀上避免了題海的負效應,要真正從練習中受益,還得學會主觀上提高做題效率,也就是充分利用每一題的價值,既要理清命題者的思路和自己解題思路,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求解的質量就是要不斷總結各種題型的一般解法。題海茫茫,如果不能“解決一題,熟悉一類”,則何年何月才能學好數學呢?所以要不斷總結解題技巧,發現題目差別,摸索解題規律,這樣才能真正領悟數學的真諦,在開動腦筋,嘗試變換不同的解題方法的同時,使解題方法最優化。
三、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數學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同學們如何培養自己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學習數學總要帶著問題和自己的想法去學習,對所學數學知識產生了疑問,會引起自己的好奇心。上課前要準好一切,并能專注于教師的開頭,配合教師代寫論文講課,經常將自己的思路與教師講的進行對比,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有沒有比老師更好、更簡便的方法。思考問題要注意歸納、總結,挖掘自己的學習替力,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還要注意把數學問題回到實際中去理解,這樣才能使自己所學知切實可靠。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并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
總之,同學們要在培養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靈活運用,真正做到能力提高與成績提高同步,為即將到來的高考打好基礎,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