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妮
【摘要】隨著電子網絡對人們生活的滲透力越來越強,教育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一方面也同樣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學生利用著網絡的便利,能夠汲取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同時也有著搜尋知識的便捷,在這樣信息多樣化和爆炸式的時代,學生所接受的信息已經遠遠超過了課本所呈現的知識范圍。所謂教學相長,就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上雙方能力相當,互相學習,一直保持著這種競技式的相處模式。當下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在無形之中對教師工作產生一種挑戰,教師在學識和見聞上都要發展于學生的前面,這樣才能保證在一段師生關系中,教師不至于處于被動性的角色,仍居于主體地位。本文對當下小學班級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教育? 班級管理? 策略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191-01
一、當下小學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受網絡時代的沖擊和影響,學生被大量信息裹挾著,這些信息充斥著各種不良的因素,學生的個人判斷有時未必會準確,分不清是非黑白也是常有的事情,這些不穩定的環境因素都使得班主任在進行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遭遇很大的阻力和挑戰。
作為基礎教育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小學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而當今結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特征,大多數的學校已經采用著輔助性的工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他們上課時的眼球。利用多媒體將知識具體化的、形象化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久而久之學生對互聯網便會有一種依賴的情緒在里面,這種傳播方式間接的引導著學生成為一種思維模式,要依靠著互聯網解決自己的問題,但與此同時也給互聯網上黑白不分信息影響學生判斷的可乘之機。但這種情況的產生也與當下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有關,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問題造成。
二、小學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育內容陳舊落后
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使得許多學生可以更加便捷的獲取知識,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但是這也導致學生學習內容的重復性,學生在網絡上所學與課堂所學是一樣的,甚至因為互聯網課程都是采用名校老師講課的情況,并且具有更豐富的經驗使得他們的講課更吸引學生的注意。這樣一對比使得學生跟隨線下教師學習的興趣大大的降低,不僅是對于自己老師的喜愛程度還有對于這門課程的喜歡程度都大打折扣。這就要去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探索多去創新,對教學內容有新的開發,同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要學習網課教師的那種和藹親切的授課態度,并且要積極謀求有特色的教學風格,這些都是鍛煉教師、提升教師能力的手段。
(二)對于多媒體使用的教育不充分
教師和家長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引導方面的工作做的并不理想,許多學生借著用網絡的名義去打游戲、瀏覽不健康網站或者是低級趣味的社交平臺等等,這些想法都是對多媒體教學設備功能的不當理解造成的,教師和家長應重視起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在他們使用互聯網之前就要針對不良舉措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手段,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這樣就能化解問題出現后,一時間尋找不出解決方案的棘手性。出于當下時代發展,使得學生完全放棄互聯網學習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而無時無刻去監督學生學習也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凡事都扮演著雙刃劍的角色,教師和家長能做的就是加強對學生辨別是非黑白信息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學生性格特性使然
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比教學環節更難把握的是師生關系的建立,師生關系的良好建立是建構在雙方都能互相理解和互相包容的基礎之上,但是隨著近些年來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學生自小生活環境就較為優越,承包著全家的寵愛,所以性格上大多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個性意識較強。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管理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這類孩子的教育工作不同于往常,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價值觀基礎之上對自己原有的教學認知進行調整,把握好教育的分寸。
三、小學班級教育管理整改建議和策略
(一)班主任提升自身素養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發展的建設者和組織者,在學校教學工作中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處于這樣的身份即要求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辱感,要看重這份職業的榮譽,將學生的發展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導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手段,以滿足學生的發展訴求。教師提升自身能力,除了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勵,學校要提供教師多一些深造的機會,定期組織他們學習,為他們的發展充電。
(二)完善班級管理評價體系
要改變以往教學管理模式,首要的就是要改變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評價會影響到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評價會有一種示范作用。例如,一位同學在丟垃圾之后,教師當即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這種直接性的教育使得學生受教育沒有出現滯后性,同時,教師也是在無形之中警告其他會犯這種錯誤的學生,使他們能夠將犯錯的意識降到最低。但同時,教師也應該注意,不應將一個學生的一時行為定位于長久的行為,即不要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是以偏概全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教師要全面的看待學生。
(三)進行人性化管理改革
面對新課改倡導的學生才是主體者的理念,教師要改變往常一味的應試化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提倡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教師應對成績、考試和競賽等概念進行重新調整,不能片面的看待學生的成績,將學生能力完全與成績劃等號,應將考試和成績評比作為一種評價機制,用這些手段去調節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習過程的意義放大,使學生們能更加重視過程,而非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創造力、自控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可以發揮班委自治制度,使他們能夠相互監督,相互合作,在這樣一個良性循環中發展他們的能力。
總結
隨著信息化程度和教育體系的發展,教師應對小學教學管理模式重新思考,從教學內容、師生關系和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結合當下的小學教育管理現狀,對其中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本文探討的教育內容陳舊落后、多媒體教育不充分和學生性格特性原因只是造成問題的一小部分緣由,本文采取的措施要結合實際靈活變通。
參考文獻:
[1]向小清. 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現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張維全,張芹. 小學班級管理中“嚴”與“愛”的結合[J]. 華夏教師,2017(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