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 柴新義 羅俠 張微微 向玉勇
摘 要 本文分析“項目式”教學方法在我校生物科學專業特色選修課“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討論,從淺到深,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創新,論證了“項目式”教學方法對教學工作中起到的引導作用,以及教學過程中反思其有效性,并結合實際課堂教學行為提出具體的實施方式方法,將傳統教學模式改革,基礎知識與實際項目案例相結合,課內課外教師充當指導角色。采用項目驅動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協同作戰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
關鍵詞 微生物學檢驗技術 項目式”教學方法 實踐能力 相輔相成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4.06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Microbiology Testing Technology", an elective course featuring biological science specialty in our university. It discusses from three aspects, from shallow to deep,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o innovation. It demonstrates the guiding role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work, and reflects on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reform,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and actual project cases,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ers play a guiding role. By adopting project-driven approach,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it,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eam cooperative combat 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ability.
Keywords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technology;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ability; exist side by side and play a part together
0 前言
微生物學檢驗技術這門課在生物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為特色課程,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程結束后,學生不能真正的掌握微生物檢測技術,個別學生甚至連常規的檢測流程都不清楚,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主要以接受式的知識獲得為主,缺少任務驅動,學生眼高手低,意志力相對較為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知識技能的訓練也不夠,驗證型的學習方式,缺少學習成功的情感體驗,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同時,學生學習狀態,學習熱情度也出現兩極分化,好學生學習效果好,在老師講授新知識的時候認真聽講與思考,跟著老師思路走,積極發言,遇到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分組討論時也能相互交流,學習熱情度高;差生則恰恰相反。差生往往偷偷玩游戲,或都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就是遇到問題也是能躲就躲,學習積極性不高(吳潔清,2016;池麗萍,2006;周琰,2008)。
其次師生情感交流互動少。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占大半的時間,課堂討論互動少,學生練習和課堂上解決問題的時間也很少,遇到疑難問題主動向老師尋求答案的學生就更少了。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教學中的情與理是不可分割的,情在理中,情通理達。要提高微生物學檢驗技術的實效性,需要不斷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但無論是何種方法和手段,都必須重視教學中的情感作用,都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宋秋蓮,2006;萬劍,2010)。
再者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只是單純地理解和記憶知識,上課記筆記,下課要拷貝PPT,應付最后的考試。學生解決問題往往是練習題,課后作業的形式,不能接觸體驗和解決行業領域中的真實項目,更不要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生產需要相結合。就微生物學檢驗技術這門課來說,微生物實驗大部分都需要滅菌處理,而正常的滅菌時間為兩上小時,這已經接近3個學時的時間了,所以很多的實驗工作必須要前期準備,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的實踐活動無形當中少了很多,長期以來學生也養成了上實驗課依賴的情況,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董盈盈,2007;李芳,2009)。
微生物檢測技術是生物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是生物類專業的特色課程,對食品安全控制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該課程的教學還沒有脫離學科體系的架構,還不能滿足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還有差距。而且學生往往把思考力集中在某一個知識點上,很少從系統或項目的層次去思考問題,更不要說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因此構建微生物檢測技術新的課程體系,開展教學改革十分必要。本項目針對目前微生物檢測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改革思路,讓微生物檢測技術這門特色課程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 基礎性研究
這一階段主要是課堂知識講授階段,教師將知識點結合科研項目進行講授,將微生物學檢測技術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并通過實際的案例來強化微生物學檢測技術的基礎知識,要求掌握微生物學檢測的流程及各種檢測標準。
2 運用性研究
這一階段主要是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帶著具體的項目進入實踐環節,教學安排上將微生物學檢測流程及檢測方法整合在一起,引入項目訓練,讓學生在此環節完成一個綜合的設計實驗,即從樣品采集,前處理、樣品細菌總數及致病菌檢測,出具檢測報告等。使基礎的知識與實踐訓練相結合,能夠熟練的運用系統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及設計理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 創新性研究
這一階段將所學的知識能夠綜合創新性應用,通過基礎性及運用性訓練,學生已經具備微生物學檢測技術方案設計,具體檢測等能力,所以要求學生進行綜合性的項目設計。主要通過學生自行設計檢測方案,小組內進行討論評比,通過評比來驗證學習的效果,檢驗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完成整個綜合項目的設計檢測,出具報告。在此過程中,應做到以學生為主,從項目的立項,文獻查閱,檢測方案擬定,可行性分析,具體檢測步驟的確定,實驗準備,實驗操作過程,總結報告,實驗成績評價等方面,組織學生獨立開展各項工作,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培養創新能力,培養以實踐項目為基礎的科研精神,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及協作組織能力。
4 總結
滁州學院目標是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而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堅持“工程化育人、產品化科研”辦學理念,通過與當地企業相結合的等方式探索“工學融通、雙創互促”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所以讓學生真正掌握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就必須要將課堂內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按各階段的教學改革思路,構建微生物學檢測技術應用設計項目,創新微生物學檢測技術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下兩個目標:
(1)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做到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將課堂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延伸,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充分利用課后空閑時間,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教學為指導的教學方法。知識的傳授不再是單一方面的灌輸,而是引導,使學習更符合個體特征,最終讓每個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2)實踐動手能力,在項目驅動式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指導學生學會控制學習過程和有效地合理地分配學習資源及時間,教會學生根據不同內容制定不同的實驗方案,指導他們有效地利用所學基礎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在實踐動手過程中去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靈活掌握知識,并能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問題解決上面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潔清,董勇燕,熊俊梅,等.大學生主動性人格與生涯適應力的關系:成就動機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別差異[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6.32(5):547-556.
[2] 池麗萍,辛自強.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及其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22(2):64-70.
[3] 周琰,王學臣.大學生學習觀及其與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成都:高等教育研究,2008(1):1-3.
[4] 宋秋蓮,廖志斌.博客:高校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J].宜春學院學報,2006.28(6):70-71.
[5] 萬劍.師生關系: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J].教育教學論壇,2010(23):204-205.
[6] 董盈盈.關于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及其培養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7] 李芳.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8] 王東.構建我國學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學,2005.21(1):9-13.
[9] 李小鵬.關于思想政治課課堂師生情感互動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03).
[10] 戴仲林.重視師生情感互動在新學習方式中的作用[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05).
[11] 李栩,侯志瑾,馮縵.大學生父母生涯發展期望、主動性人格、生涯適應力和生涯決策困難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