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遠

【摘 要】 早期 AS 骶骼關節病變起病隱匿,且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因此診斷難度較大。CT 和 MRI 均為用于診斷 AS 骶骼關節病變的常用檢查方法,不同檢查方法的影像學表現及診斷價值不同。MRI 在 AS 骶骼關節病變中的診斷價值較 CT 高,尤其在早期 AS 骶骼關節病變的診斷中,MRI 比 CT 更具有優勢,可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骶骼關節病變;AS;MRI;CT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66-01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確,有關研究指出,AS 的發病可能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激發的一種不正常免疫應答,病程長、發病率和致殘率高是其主要的特點,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AS 通常累及骶骼關節,并會逐漸向上蔓延至脊柱,從而誘發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另有研究表明,AS 還會累及外周關節,其中以髖關節最常見。由于早期 AS 骶骼關節病變起病隱匿,且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因此診斷難度較大。CT 和 MRI 均為用于診斷 AS 骶骼關節病變的常用檢查方法,不同檢查方法的影像學表現及診斷價值不同。為評估 MRI 與 CT 診斷 AS 骶骼關節病變的臨床效果,現對本院接診的92 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收治的92 例擬診為強直性脊柱炎骶骼關節病變的患者為觀察對象,男47例,女 45例;年齡 25~58 歲,平 均(42.34±4.03) 歲;AS 病 程 2~10 年, 平 均(6.06±1.82)年。患者意識清楚;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人類白細胞抗原B27呈陽性;排除合并風濕及類風濕疾病者;伴有外周性關節炎者。
1.2 方法
CT掃描范圍:自骶骼關節上緣起,向下掃描至整個骶骼關節。掃描參數:管電壓 120 kV,管電流 350 mAs,層厚與層間距均為 2.5 mm,矩陣為512×512,采用骨窗攝片觀察,窗寬 2 000,窗位500。
MRI 檢 查:應用相控陣體線圈行常規斜冠狀面和橫狀面掃描,橫狀面掃描序列為 SE T1WI 和 TSE T2WI,T1WI 掃描參數為 TR 348 ms,TE 18 ms,T2WI 掃 描 參 數 為 TR 2 560 ms,TE 118 ms; 斜冠狀面掃描序列位 STIR 和 SE T1WI,STIR 掃描 參 數 為 TR 3 500 ms,TI 115 ms,TE 19 ms,T1WI 掃描參數為 TR 400 ms,TE 15 ms,矩陣為256×256,層厚與層間距分別為 5 mm、1 mm,視野為 380 mm×380 mm,脈沖重復激發次數為2~5 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見表1和表2)
2.1 MRI 與 CT 的診斷準確率、特異度、敏感度比較
92 例患者中,經病理診斷為 AS 骶骼關節病變 84 例,其他8 例.CT 檢出87 例,確診 73例,其他5例;MRI 檢出 86 例,確診 83例,其他 6 例。CT 檢查的準確率、特異度、敏感度均明顯低于MRI(P <0.05),見表 1。
2.2 MRI 與 CT 疾病分級檢出率比較 AS 分級標準:無炎癥改變為 0 級;骨髓出現局限性軟骨下硬化或侵蝕為 I 級;骨髓中度脂肪堆積或軟骨下硬化、侵襲為 II 級;關節間隙出現假性擴大或存在輕度部分強直,軟骨下硬化程度嚴重,并伴有脂肪堆積為 III 級;確定強直為 IV 級。
兩種檢查方式在 II 級及以上病變中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CT 在 0 級和 I級病變中的檢出率較MRI低(P <0.05),見表2。
3 討論
CT 具有分辨率高、無層面干擾的優點,對于較小病變仍能清晰顯示,盡管在 AS 骶骼關節病變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但難以顯示軟骨異常改變、關節周圍骨髓脂肪堆積程度以及軟骨下骨板侵蝕及硬化情況,同時對于骨髓內水腫情況的顯示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對于進展期疾病在其活動性方面的應用效果欠佳。MRI 則能清晰顯示骶骼關節病變的早期微小異常改變以及關節滑膜軟骨形態,針對 CT 難以發現的滑膜、軟骨炎癥和關節面下骨髓內水腫程度、脂肪聚集程度均有明顯優勢。本研究結果提示,MRI 在 0 級和 I 級病變中的檢出率較 CT 高,而在 II 級以上病變中的檢出率與 CT 相當,表明 MRI 在診斷早期 AS 骶骼關節病變的效果較 CT 更有優勢,其結果與有關報道相符。原因可能是 MRI 的軟組織分辨率高,能清晰顯示關節軟骨形態,同時能夠準確地檢出骨髓病變,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通過比較 MRI 與 CT 診斷 AS 骶骼關節病變的準確率、特異度、敏感度,結果提示,MRI 均較 CT 高,表明MRI 在診斷 AS 骶骼關節病變中的臨床效果較 CT更好。
綜上所述,MRI 在 AS 骶骼關節病變中的診斷價值較 CT 高,尤其在早期 AS 骶骼關節病變的診斷中,MRI 比 CT 更具有優勢,可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善良, 張超. CT 與 MRI 在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臨床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 中國 CT 和 MRI 雜志, 2016, 14(7): 112-114.
[2] 周萍麗. 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應用 X 線、CT 和MRI 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 CT 和 MRI 雜志, 2016, 14(10): 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