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彬心
【摘 要】目的:預見性護理降低腦卒中動靜脈溶栓患者尿潴留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方法:將神經內科2017年7月~2018年9月行溶栓治療的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劃分成對照組與干預組等兩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尿潴留及導尿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組尿潴留及導尿發生率5.77%、3.85%較對照組的26.92%、21.15%低(P<0.05);干預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4.23%較對照組的78.85%高(P<0.05)。結論:對溶栓治療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預防尿潴留及導尿的發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病情預后恢復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腦卒中;溶栓;尿潴留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74-02
目前腦卒中是一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神經內科學疾病,溶栓療法分為靜脈溶栓和動脈溶栓,靜脈溶栓是在靜脈血管內應用溶解血栓類藥物,使血管再通,而動脈溶栓是指患者在右下肢股動脈穿刺通過導管在動脈內給予溶栓藥物,打通閉塞血管。動靜脈溶栓治療是急性腦栓塞、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福音,對語言障礙、肢體癱瘓患者恢復正常功能、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1]。溶栓前較大部分患者不愿安置尿管,但溶栓治療后患者常受到預后效果不佳、體位改變、環境等因素影響而發生尿潴留,其不僅會影響患者預后康復,甚至可能導致永久性逼尿肌損傷。近年來,有關研究指出[2],通過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結合患者病情狀況前瞻性地做好防護工作,可對尿潴留起到有效預防作用。本研究試將優質護理應用于溶栓治療患者中,對其干預效果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科2017年7月~2018年9月行動靜脈溶栓治療的60例患者,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兩組均30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8~75歲,平均(56.64±7.27)歲;疾病類型:急性腦栓塞12例,急性腦梗死18例;發病至入院的時間30分~24h內,平均(5.83±2.06)h。干預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9~73歲,平均(56.38±7.16)歲;疾病類型:急性腦栓塞12例,急性腦梗死18例;發病至入院的時間30分~24h,平均(5.85±2.09)h。比較兩組相關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已溶栓患者24小時內施以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意識、瞳孔、血壓、肌力,皮膚及牙齦有無出血情況等生命體征密切監測;
開展口頭健康宣教,使患者對疾病及溶栓治療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術后制動24小時、穿刺部位疼痛對患者帶來不良影響,對于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時向醫生匯報,并給予相應的處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溶栓治療前干預:評估患者病情狀況,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基礎治療以及溶栓治療目的、具體過程,且告知其溶栓后有可能發生尿潴留及相關處置措施,以幫助患者克服恐懼、緊張等負面心理,積極配合治療。(2)溶栓后干預:①心理護理:協助患者擺好舒適體位,及時和患者溝通,鼓勵其訴說內心的真實想法,護士則在了解患者心理狀況的基礎上給予有效的心理輔導,并向患者介紹自行排尿成功的案例,以使其患者樹立信心。②健康教育:溶栓前詢問既往有無排尿困難,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治療后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先鼓勵患者多飲水,加快體內造影劑排出,若患者存在尿意時鼓勵其自行排出尿液,以促使膀胱功能恢復。若患者不適應床上排尿,因右下肢行保護性約束,制動24小時時可盡量給其創設良好的排尿環境,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指導患者平臥位無法排尿,右下肢可以在不彎曲的情況下側身排尿。同時,在患者滿24小時解除加壓壓迫可自行活動、身體恢復良好的情況下,由家屬陪同其去衛生間進行排尿。③疼痛護理:及時對患者疼痛狀況進行評估,并遵醫囑應用止痛藥減輕患者疼痛感,以避免患者因畏懼穿刺部位帶來的疼痛不適感而不敢排尿。(3)促排尿措施:①誘導法:使患者聽流水聲或用溫水對其會陰進行沖洗,借助排尿反射促進排尿;②腹部熱敷:于患者膀胱區敷一熱毛巾,溫度在65℃左右,通過刺激膀胱收縮而誘導患者排尿。或對膀胱區行紅外線照射,一般20min左右,并在此部位輕輕按摩,促使排尿。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兩組尿潴留及導尿發生情況。膀胱內充滿尿液卻不能自行排出,必須采取誘導方法方可順利排尿。導尿:采用誘導方法仍無法排尿而必須進行導尿。(2)出院時,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了解。問卷總分100分,其中>85分表示非常滿意,70~85分表示滿意,<70分表示不滿意度。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描述,用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尿潴留及導尿發生率
干預組尿潴留及導尿發生率5.77%、3.8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92%、21.15%(P<0.05),詳見表1。
2.2? 比較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達94.23%,高于對照組的78.85%(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動靜脈溶栓是治療急性腦栓塞、急性腦梗死等急危重癥的重要手段,可大大降低患者致殘率及死亡率并改善其預后。而尿潴留為溶栓治療后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可對人體排尿反射造成破壞,導致大量尿液在膀胱區積聚而無法排出,進而會引起腹內壓增高,使患者產生腹痛、情緒煩躁而加重病情等不適癥狀,溶栓藥物對血管堵塞是良好對癥藥物,但溶栓藥物的并發癥重點會引起出血,患者在溶栓過程中形成尿潴留,因病人煩躁情緒不配合治療、依從性差影響溶栓后結果,必須在24小時內對患者進行侵入性操作行保留導尿是對尿潴留患者實施的一種暫時性干預方法,但容易損傷尿道壁黏膜而導致尿路感染或溶栓后出血,進行導尿時醫生護士共同協作,護士規范操作嫻熟輕柔,理論掌握男性女性生殖器官情況[3]。因此,對可能導致尿潴留的誘因進行評估并采取針對性的防護措施進行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預見性護理是在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基礎上進行安全隱患預測并實施科學化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的一種前瞻性護理模式。對溶栓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通過在治療前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及治療知識,并就尿潴留的處置方法向其告知,可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有利于及早恢復自行排尿,而老年前列腺增生肥大既往有排尿困難、手術史患者在使用溶栓藥物前應評估患者情況進行留置導尿;治療后鼓勵患者適量飲水及進行流質飲食,并指導其24小時后下床活動,能夠增強患者體質及身體免疫力,從而可防止發生便秘、靜脈血栓等其他并發癥發生;為有尿意的患者提供較佳的排尿環境,并由家屬陪同其入廁,能夠提高患者排尿舒適度;采用誘導法刺激患者排尿反射,可誘使其尿液排出。另外,通過腹部熱敷與輔助按摩,能夠促進膀胱收縮而利于排尿[4]。本研究中,干預組尿潴留及導尿發生率5.77%、3.85%與對照組的26.92%、21.15%相比均較低,其護理滿意度94.23%與對照組的78.85%相比較高。提示采取預見性護理,可降低溶栓治療后尿潴留的發生,同時可大大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卒中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時接受預見性護理后尿潴留發生率顯著降低,使患者滿意度有效提升,不失為一種理想的護理方案。
參考文獻
[1] 郭媛媛,羅永平,劉學東.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轉化發生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17, 35(10):1212-1214.
[2] 卜亞蘭.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鎮痛泵所致尿潴留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 2016, 22(7):103-104.
[3] 黃紅梅.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 8(16):151-152.
[4] 全健,黃梅, 黃芳,等.人本位護理在預防婦科惡性腫瘤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 2016, 38(4):5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