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苗 李婷婷
[摘要]本文運用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對9名英語專業的大三學生進行半結構化訪談,歸納出了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通過三級編碼,最終抽象出該課堂模式教學效果的核心編碼:①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增強自主學習動機,提高課堂參與度,提升自我效能感,培養思辨能力和知識建構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②在小組合作進行課堂展示的課前準備、課上演示、課后反思階段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對課程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關鍵詞]小組合作;課堂展示;扎根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5-018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8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作為存儲和傳遞信息的載體,多媒體具有強大的實時性和交互性。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習主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楊躍等,2015)。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發展可以被看作是一條水平線,在其總的發展進程中,現有水平線和可能的發展水平線是不斷變化和移動的。該理論凸顯了教師和同伴對個體學生主觀能動性構建的推動作用。因此,在課堂中引入基于PowerPoint的小組合作展示活動即是通過互動、指導、反饋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構建,穿越“最近發展區”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文獻回顧
關于課堂展示的教學有效性并不能一概而論。程英(2010)對國內36種外語類和教育類CSSCI來源的核心期刊在2000-2009年問的發文統計分析顯示,只有少數期刊發表過針對課堂展示的研究論文。且主體均為教師。這些研究包括教師的教學案例展示和從實踐出發的經驗、看法總結。研究范圍比較籠統,與教學實踐結合的深度不夠,在研究內容上也不夠具體。有關課堂演示對師生關系、學習者學習心理、學習成績等發面影響的研究還沒有展開。國外針對課堂展示的研究大多以教師為主體。如Susskind(2008)認為,教師課堂演示對主觀變量(如學習態度、自我效能感和動機)有更大影響。國內研究如,汪富金(2013)將小組合作課堂展示應用在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發現,該模式增強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內驅力。近些年,大學英語課堂不斷引入基于學生個體或小組合作的課堂演示。閆帆(2014)對英語專業基礎段學生課堂展示的研究發現:CBI課程上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對學生產生了積極影響,包括增加學習興趣、提高聽說能力等。楊躍等(2015)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課堂演示教學模式的研究得出:課堂演示活動的加入為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平臺。
以往的研究主要以教師為對象,研究的范圍和深度均有待深入展開。近些年,大學英語課堂不斷地引入基于學生個體或小組合作的課堂演示,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范式上基本采用定量研究。這種群體性的量化數據收集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習者個體的內在感受和個人看法?;诖?,本研究以半結構化訪談為主要手段,運用扎根理論進行質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嘗試歸納出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為師生能更好地利用該種課堂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三、研究設計
Glaser,Strauss(1967)在其二人合著的“The Discovery ofGrounded Theory”一書中介紹了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即從具體的現象人手,經系統的而資料收集和分析,對現象描述進行概念化編碼,理論性取樣,逐步抽象出扎根用于現實資料的理論。國內學者陳向明(2000)認為,扎根理論要扎根于原始資料,以不斷比較的方法提煉概念類屬,整合成恰當的理論。本研究運用扎根理論這一研究范式,通過半結構化訪談采集原始數據。經過編碼,最終抽象出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對英語專業教學效果的核心編碼。以期歸納出該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
(一)研究問題
1.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英語專業教學中有哪些優勢?
2.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英語專業教學有哪些不足?
(二)研究對象
本實驗的被試選自某大學英語專業9名大三學生,7名女生,2名男生。年齡在20-22歲之間。被試的必修課程每周基本會有2-3次小組課堂展示的任務。9名被試均為小組代表。這樣既能保證被訪小組信息的完整性,又避免了數據重復。
(三)數據收集
研究者根據相關文獻,擬定訪談提綱。該提綱經試用后由研究者反復修改而成。訪談問題包括“你在制作PPT之前會做什么準備?遇到哪些困難?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會認真聽其他同學的展示嗎?你認為使用PPT輔助課堂演示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嗎?你對這種課堂形式的期望和建議?!闭鞯帽辉囃庵螅L談錄音。
四、結果與討論
(一)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
通過數據分析,提取出小組合作課堂展示教學中的優勢,并進行開放式編碼、關聯式編碼和核心編碼。17個開放式編碼被歸結為5類主要的關聯式編碼,提及人數多的關聯式編碼再上升為核心式編碼。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教學中的優勢的核心式編碼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完成任務;多方反饋,提高學生展示能力和課堂參與度。另外,課堂演示活動的加入為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信息檢索和歸納能力,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提供了平臺。在訪談過程中,被訪者提到最多的是“會更主動地研讀教參,搜集相關材料輔助課堂展示”;另外,大多數被訪者會提前排練。所以在二級關聯式編碼中,積極準備展示材料,提高學生的展示能力和自我效能感被提到的次數較高,在整個三級編碼中作用較顯著。
除此之外,在訪談過程中,與同伴溝通想法、尋求幫助以及合作完成任務也被大多數同學提及。教師在展示前、中、后的反饋強化了學生對錯誤或不當的關注度??梢姡處熃巧伞爸v臺上的圣人”轉變成“身邊的向導”,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另外,在9名同學中有6名同學提到在展示的過程中,會有意識的關注聽眾的反應并相應做出解釋或調整進度,使用肢體或語言進行互動,以提高課堂參與度。再者,該課程一大亮點就是在每個小組合作展示之后,教師和聽眾學生會分別從展示的內容、教學行為和效果、語言的正確和規范性以及展示時間把控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和反饋。根據開放式編碼:9名被訪學生中,有6名提到了師生反饋強化了其對錯誤或不當的關注度。如“我對教師和同學的反饋非常重視。因為我發現了自己從來沒注意到的問題”。再如,“我會非常努力的改正反饋中發現的問題”??梢姡ㄟ^自評和他人的反饋,被訪者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二)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根據訪談數據,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被歸結為11個開放式編碼和3類主要的關聯式編碼,提及人數多的關聯式編碼再上升為核心式編碼。核心式編碼為:展示人講解不清,導致聽眾理解受阻。在開放式編碼中被訪談者提及最多的是容易走神,或失去興趣,或聽不懂。當被問及原因時,有被訪談者說“由于只是充當聽眾,課前預習做得不夠,導致聽不懂,繼而失去興趣”也有訪談者提到,“如果展示人對課程內容準備充分,設計合理,展示自然,我也很自然地進入到她講的課程中來,否則,很容易走神”。除此之外,被訪談者普遍提到用英語解釋知識點比較有挑戰,影響講課效果。這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在整個訪談過程中有6名訪談對象都提到在準備階段需要預演,或寫下相關講稿輔助展示。在關聯式編碼中,講解重點不清成為阻礙這一課堂模式的突出問題。其余的開放式編碼被提及次數雖不多,但也值得注意,例如被訪談者提到情緒緊張會影響自己展示效果;在突發情況下(例如PPT不能正常放映或版本出現錯誤)時學生的情緒管理做得不好,影響其自我效能感;還有些被訪談者提到,每組僅對自己的任務內容較熟悉,而對其余內容則印象不深。因此,教師需從中發現課程設計的潛在問題,把握全局,對癥下藥,提高教學效果。
五、結語
基于以上對小組合作課堂展示模式的分析發現,該課堂模式對學生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其有意識地鍛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平臺;但是,該模式在課前準備、課上演示、課后反思階段也存在著問題。因此,教學實踐者需要注意:第一,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內容和設計上的反饋。在準備階段,材料的選取與設計通常是不小的挑戰。學生通常借助網絡搜索相關資料。但是,如何選,選多少,如何設計等,都是需要反復思考但依然不確定的部分。所以,學生非常需要教師在這些方面給予反饋,這將大大提高學生選取、組織材料的效率;同時也會降低其在設計課程中的困難,緩解焦慮感。第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F階段外語教學普遍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輔助作用。但教師仍是整個課堂的指揮者和掌舵人。需要在課堂的各個環節做好把控和管理。同時,學生要重視教師、同伴以及自我反饋。認真思考,做到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