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賽玉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的不斷更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在逐漸完善,更加注重教學評價環節,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步驟中,通過多種形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優化小學語文課程設計,充實整個教學過程,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敘事類文章;教學評價;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關于敘事類文章,主要是對人和事物的一種敘述和描繪,具有濃厚的抒情氣氛,能夠形象生動地將人物和事件的發展過程反映出來,很多人物和事件都來源于我們的身邊的生活,真實感較強,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評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實現對傳統教學不斷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與健康發展。
一、鼓勵評價,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具體評價展開教學工作,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給予肯定,還要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詳細剖析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并通過鼓勵性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去勇敢面對和解決,其中要注意對學生評價語言的合理性與真實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要準確給予學生具體的評價,讓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高效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敘事類文章《徐悲鴻勵志學畫》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通過閱讀向學生提出問題:徐悲鴻在勵志學畫過程中具有怎樣的精神?一位學生通過閱讀后回答:他具有潛心學習、不知疲倦、努力向上的精神。教師:這位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讀出徐悲鴻的勵志精神,這叫會讀書,其他學生也可以做到嗎?教師可以選擇幾個學生展開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給予具體評價,如閱讀感情真摯,非常動情、音色很好,閱讀得非常美、我已經被徐悲鴻的勵志精神所感染了!
通過鼓勵性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富有熱情和動力,增強學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習也必然會更加積極和主動。同時也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互動。
二、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實施學生自我評價對教學工作有很大益處,可以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并對學生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進行鞏固。自我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一種新型的評價方式,不再受到唯一標準和唯一答案的限制與影響,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同時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敘事類文章《誠實與守信》時,文中主人公以自己的誠實與守信獲得了他人的原諒,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你們都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你們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能否做到誠實守信呢?如果總分為100分,你們給自己打幾分?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深刻理解,逐步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展開自我評價,并誠實地對自己打出分數,對自己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認識。
自我評價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自我反思的方式,以尊重學生為前提,讓學生展開自我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反思自我,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合理評價,讓課堂教學更具活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必然會存在差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有些學生的自尊心很強,如果教師直接批評,很容易讓學生形成挫敗感,降低對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因此,在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時,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并巧妙地給予合理性評價與指點,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鼓勵學生不斷前進,激發課堂活力。
例如,在學習敘事類文章《維生素C的故事》時,航海期間有一種怪病叫作“海上兇神”,后來經過證實此病為壞血病,但是有一位同學在閱讀過程中將壞血病讀成了白血病,很多同學開始竊笑,并議論居然讀錯了,閱讀的同學自尊心非常強,一下子就漲紅了臉,眼睛里含著淚花。這時教師可以給予合理性評價,緩和課堂氣氛:大家要注意壞血病和白血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癥,剛才這位同學是故意讀錯的,是為了讓大家放松一下,非常感謝,這也檢測其他同學有沒有認真聽講,在接下來的閱讀過程中大家要打起精神哦。在緩和氣氛后讓閱讀的同學繼續開始,課堂氣氛也被充分調動起來。
讀錯詞語的學生在教師的導向評價過程中增強了勇氣,事后通過日記向教師表達深深的感謝。他自己讀錯詞語后非常自責和委屈,甚至想找個地洞鉆進去,當老師巧妙地解圍后,非常感激老師,并且深深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今后必然會好好學習,積極改正。
四、適時評價,讓教學生成精彩
語文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門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各種思維都處于形成發展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和幫助,并通過課本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注重傾聽學生的訴求和心聲,通過適當點播與引導展開評價,為小學語文課堂呈現更加精彩的一面。
例如,在學習敘事類文章《大江保衛戰》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和理解課文,深深體會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國家和人民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非常值得每一個人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說一說身邊一些實例,或者是聯想到自身,自己應該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什么貢獻呢?有的學生想做一名警察,維護社會安定與和平,有的學生想成為科學家,為國家科研貢獻力量等等,但是有一位學生卻說:我想做一名魔法師,變出好多吃的與玩的給大家。教師聽到這個答案后,覺得非常奇特,但是不要急于否定,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可以向學生提問:你的想法非常獨特,你身邊有人擔任神仙的工作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你的想法雖然很好,但是缺乏合理性,作為學生,要以課文中的人民子弟兵為榜樣,只有努力學習,積極進取,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教師的評價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而是將學生引入到課本內容中,讓學生通過敘事類文章的正確引導,以故事中人物為榜樣,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五、學生互評,啟發學生思考探究
在小學語文敘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培養,鼓勵學生之間大膽對文章提出意見,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發展,更有利于構建自主民主的學習課堂。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表現行為的過程中要用耐心溫和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探究敘事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學習敘事類文章《盧溝橋烽火》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在不懂的地方做出記號,并提出問題,如蠶食、魔爪是什么意思?咽喉又應該怎樣理解呢?教師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讓學生之間相互回答,并且相互補充和評價,有同學回答魔爪的意思是敵人的手,教師可以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另一位同學評價魔爪也同樣指的是帝國主義的兇惡勢力,互相評價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相互看到他人的優點和不足,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小組中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在交流和溝通中啟發學生對文章的思考與探究。教師在敘事文章的教學過程中,要用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思考性意見,促使學生可以快速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總之,在教學小學語文敘事性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運用豐富性和鼓勵性的評價語言,促進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和人物語言、形態、思想的掌握。
參考文獻
[1]王靜.目標分層 ?個性評價 ?差異引導——淺談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與評價的嘗試[J].山西青年,2018(22).
[2]涂妙蓮.挖掘語言內涵 ?優化教學評價——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激發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8(95).
[3]祁文梅.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探討[J].考試周刊,2018(9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