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紅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受年齡的限制,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還不成熟,對于一些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問題,無法清晰地理解和應用。此外,初中物理教學以講授式為主,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長期處于課堂的被動地位,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物理教學的本質,教師可以通過物理實驗來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初中階段? 物理教學? 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85-01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學家丁肇中說:“實驗可以推翻理論,而理論永遠無法推翻實驗。”因此,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眾所周知,物理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有些復雜,初中生自控能力較弱,課堂注意力不強,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創設物理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能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我將立足于初中物理課堂來談一談物理實驗對物理教學的作用。
一、通過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初中物理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一般采用的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模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嚴重地束縛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導致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低下。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動手實踐,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我設計了幾個有關聲音產生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要求每個學生將一把直尺一半放在桌子上,一半延展在桌子外面,然后用手撥漏在外面的直尺,頭側倒在桌子上聽直尺撥動的聲音。再比如:我要求學生將手放在喉嚨處,然后發出“啊啊”的聲音,感受喉嚨的變化等。然后我要求學生總結以上實驗的共同特點,得出聲音是由振動而產生的。這樣做,不僅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利用物理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初中生受年齡的限制,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還不成熟,對于一些復雜的物理問題無法清晰地理解和應用,這時物理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結合學生的興趣需求,通過物理實驗,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深刻的問題淺顯化,這樣做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平面鏡成像》時,為了使學生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個關于《平面鏡成像》的實驗。首先,我們準備了一塊平面玻璃、兩根相同的蠟燭、有窄槽的木板、刻度尺和標記筆。其次,我引導學生將平面玻璃放入木板中央的窄槽當中,將兩只蠟燭分別放在玻璃的左右兩邊相同的距離上,接著點燃玻璃左側的蠟燭甲,移動玻璃右側的蠟燭乙,直到從玻璃左側各處看到玻璃右側的蠟燭乙也被點燃為止。然后,要求學生觀察蠟燭甲和蠟燭乙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連線跟玻璃垂直,借助木板側面所化的刻線,可以得到物和像距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線進入平面鏡后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一種與實物相同的虛像”有重要的幫助。
三、應用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學生學習的需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語言、聲音、視頻等教學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問題情境,然后將學生按照學習層次分為四人一組的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生動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展開物理實驗,既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電流和電路》時,為了使學生區分串聯和并聯的區別,首先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即:小然過生日,她的朋友希望在唱生日歌時點亮小彩燈,唱完生日歌點大燈,按照這種方式,小彩燈和大燈應如何連接呢?然后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實驗室分別進行串聯和并聯的實驗,總結串聯和并聯的多個特點,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探析并總結物理規律,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對促進學生個人物理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物理實驗對物理教學有重要的輔助作用,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充分發揮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和能力,促進物理教學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偉麗.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