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淑娟 歐秋燕


[摘要]目的 探究居家帕金森患者接受家庭跟進式分級護理的意義。方法 選取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集的96例居家帕金森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行家庭跟進式分級護理,通過蒙特利爾認知量表(MoCA)、帕金森致殘量表中日間量表(SCOPA-DS)及夜間量表(SCOPA-NS)對兩組患者非運動癥狀改善效果進行評定和比較;同時應用平衡步態評價量表(FGA)、改良版Ashworth量表及帕金森評疾病估量表(UPDRS)對兩組患者運動癥狀改善效果進行評估和比較;并應用社會功能活動量表(FAQ)評定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結果觀察組患者MoCA、FG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SCOPA-DS、SCOPA-NS、FAQ、Ashworth及UPDR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居家帕金森患者實施家庭跟進式分級護理可有效改善其社會、運動能力,因此值得推廣。
[關鍵詞]家庭跟進式分級護理;帕金森;社會功能;運動功能;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2-160-03
帕金森是臨床常見神經內科疾病,又被稱為震顫麻痹,其發病機制為患者中腦部黑質多巴胺出現病理性病變,患者多伴有靜止性震顫、行動遲緩以及肌強直等臨床表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運動功能、社會功能及生活功能[1-2]。現階段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主要集中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階段,對疾病的進展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各項功能障礙例居家帕金森患者開展家庭跟進式分級護理,旨在探究該種護理模式對患者的積極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集的96例居家帕金森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中包括男26例,女22例,年齡48~68歲,平均(56.5±2.3)歲;觀察組中包括男23例,女25例,年齡49~70歲,平均(57.2±2.1)歲,兩組患者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無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健康教育、基礎護理干預、飲食指導及康復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行家庭跟進是分級護理,即以患者家庭為單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定制個性化護理,具體措施包括:具體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住院期護士應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加強患者及家屬對疾病和自身情況的了解。出院前為患者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幫助患者制定居家護理方案。居家期需定期回訪,通過QQ、微信等社交平臺及社區講座等方式對患者提供跟進式健康教育。(2)用藥指導,為患者講解遵醫囑用藥的作用和必要性,明確患者用藥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并根據患者家庭條件選擇性價比較高的藥物[4-5]。還應建立微信或QQ群,定期更新患者用藥流程和注意事項,通過群內交流或電話隨訪方式及時了解患者治療現狀,群內患者之間也可交流治療經驗,還可相互提醒按時用藥等。(3)心理護理,定期開展講座對患者及家屬給予心理支持和情緒管理指導,結合注意力轉移法、情緒合理宣泄法、音樂放松療法等方式增強心理干預效果。定期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病情控制和居家護理方面的交流,糾正患者及家屬錯誤觀念,并及時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護理方案,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通過交流愉悅回憶或相關事件提升患者幸福感,改善患者不良情緒。(4)飲食指導及康復訓練,在飲食方面應根據患者需求及喜好制定相應方案,多攝取優質蛋白、維生素和纖維素。必要時可為患者提供生酮飲食,以及硒、絡氨酸含量較多的食物[6]。患者居家期應堅持進行脊柱、關節、呼吸、平衡及步態等康復訓練,對于恢復情況良好的患者可學習五禽戲、太極拳等具有養生意義的訓練方法。
1.3觀察指標
(1)非運動癥狀觀察指標包括:蒙特利爾認知量表(MoCA)[7]總30分,分值與患者認知呈正相關、帕金森致殘量表中日間量表(SCOPA-DS)及夜間量表(SCOPA-NS)[8]總分分別為18分及15分,分值與患者睡眠情況呈負相關;(2)運動癥狀觀察指標包括:平衡步態評價量表(FGA)[9]共30分,分值與患者功能性步態能力呈正相關,改良版Ashworth量表[10]共4分,分值于患者肌張力活動能力呈負相關,帕金森評疾病估量表(UPDRS)[11]評分與患者病情進展呈負相關;(3)社會功能活動量表(FAQ)[12]共20分,分值與患者社會功能呈負相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行家庭跟進式分級護理,即以患者家庭為單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
2.1 兩組患者非運動癥狀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MoC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SCOPA-DS、SCOPA-NS評分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運動癥狀、社會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FGA顯著高于對照組,且Ashworth、UPDRS及FAQ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帕金森患者早期有靜止性震顫、行動異常、神經功能紊亂等典型臨床表現,晚期患者可伴有智力衰減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13-15]。該疾病當前多通過多巴胺類藥物或深部腦刺激予以治療,雖然可有效改善患者早期癥狀,但是無法根治疾病[16]。同時患者多有焦慮、自尊低下、自我接納和控制能力下降等情況,對其臨床療效造成了不良影響,導致其病情加重。加之其病程延長,患者社會能力和生活能力嚴重減退,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對其家庭和社會造成了一定的負擔,因此在臨床治療基礎上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運動及非運動癥狀具有積極影響[17]。家庭跟進式分級護理以家庭為單位,以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通過音樂放松和情緒發泄療法等心理干預的實施,能夠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加深其幸福感,喚醒患者對生命的渴望,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和依從性,使得觀察組患者非運動癥狀得到良好改善,社會功能得到良好恢復,且結果優于對照組(P<0.05)。帕金森患者對疾病和藥物治療缺乏正確認知,自行增減和停藥患者較多,不利于藥物發揮作用,因此加強用藥指導,簡化其用藥方案對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提升藥物效果和減輕患者家庭負擔具有積極意義[18]。同時患者多伴
有肌強直、神經功能紊亂及藥物不良反應等情況,可造成患者營養缺失,飲食護理的意義則在于為患者補充并提供充足的營養攝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運動功能障礙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見癥狀,因此實施步態、平衡等康復訓練是改善患者肌肉和神經功能受限程度的良好方式,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運動癥狀和生活功能改善效果均顯著優對照組(P<0.05)。
綜上,居家帕金森患者實施家庭跟進式分級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各項受損功能,因此可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胡婧.護理干預在56例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中的應用[14]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5):128.
[2]王惠娟,賀娟,史燕薇.”醫家護”APP在帕金森病腦深部電刺激術后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15]理雜志,2017,23(34):4369-4372.
[3]楊天婷,周雯雯,方宏蓮,等.持續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帕[16]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6):3814-3816.
[4]張亞普,尹安春,姜迎君.帕金森病病人的飲食及其相[17]關并發癥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25):3085-3087.
[5]吳強,錢浩.情感智能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1):185-187.
[6]譚歌,湯澤萍.同理心在帕金森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分(11):815-818.析[J].海軍醫學雜志,2017,38(4):372-373.
[7]原曼,尹安春,張秀杰,等.帕金森病患者服藥不同時期依從性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6,31(17):27-29.
[8]曹冰瑩,那建華,龔麗.帕金森病手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健康相關需求的質性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9):1107-1109.
[9]劉鳳春,王丹,丁愛聰,等.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帕金森病住院病人美多巴服藥時間準確率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7,31(27):3485-3488.
[10]李小琴,劉思思,劉晶.問題導向干預模式護理對帕金森老年患者心理、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7,17(6):431-433.
[11]劉志紅,王玉周,盧健軍,等.綜合護理同步家屬健康教育干預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7,38(7):1135-1138.
[12]徐興紅,劉興高,魏曉云.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抑郁癥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9):1313-1314.
[13]吳之煌.補腦熄風止痙湯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9):116-118.
[14]王美華,翁秋燕.40例帕金森病患者非運動癥狀的時序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8):94-97,169.
[15]王雷.美多巴聯合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9):93-96.
[16]趙艷玲,姜楊薇.開展品管圈活動對獨孤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S2):134-136..
[17]管細紅,李博.懷舊療法對帕金森患者配偶生命質量及幸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
[18]許明珠,孟海紅,田文靜.信息系統管理聯合PDCA模式對帕金森病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9):2526-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