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鳳
【摘 要】 目的:探討子宮良性疾病行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對本院收治的子宮良性疾病患者100例進行分析和觀察,利用電腦隨機的方式,將之分為可以對照的兩組,即常規組、研究組,各50例。其中常規組50例患者行傳統子宮全切術治療,研究組50例患者行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治療,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及部分子宮內膜。統計分析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不良反應、手術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變化。結果:比較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研究組與常規組無顯著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術后12個月研究組LH(黃體生成素)、FSH(卵泡雌激素)水平低于常規組,且E2(雌二醇)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采用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對子宮良性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具有效果顯著、安全可靠等優勢,可滿足年齡女性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
【關鍵詞】 子宮良性疾病;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uterine body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uterine diseas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100 patients with benign uterine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e regular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50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hysterectomy, and 5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most of the uterus resection, retaining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uterus and part of the endometrium.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changes of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 of LH (luteinizing hormone) and FSH (follicle estroge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t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E2 (estradio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uterine diseases by uterine body resection has obvious advantages,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d can meet the desire of women of age to retain fertility.
[Key words]Benign uterine disease; Most of the uterus resection; Treatment effect
目前臨床婦科手術中,子宮次全切術、傳統子宮全切術比較常見,但是此種術式難以為患者保留子宮內膜、子宮動靜脈,進而影響到女性卵巢功能血供[1]。而且手術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女性卵巢功能會逐步減退,降低患者生存質量,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2]。據有關報道指出,保留部分子宮內膜、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對子宮良性疾病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的效果,不會影響患者的膀胱功能,也不會損傷輸尿管[3]。鑒于此,本文作者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以100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特此對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及部分子宮內膜)治療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100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為觀察對象,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為病例選取時間,利用電腦隨機的方式,將之分為可以對照的兩組,即常規組、研究組,各50例。研究組年齡36~47歲,平均(44.2±2.2)歲;25例子宮腺肌瘤,25例子宮肌瘤。常規組年齡36~48歲,平均(44.4±2.4)歲;26例子宮腺肌瘤,24例子宮肌瘤。兩組資料客觀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分組研究。均為已生育、已婚的婦女,希望能夠保留子宮;簽署研究同意書,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排除手術禁忌證、精神異常、無法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行傳統子宮全切術,根據規范化的操作步驟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研究組患者行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治療,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及部分子宮內膜,具體操作如下:術前3個月為患者進行細胞學檢查,術中保持仰臥,常規消毒鋪巾、麻醉,常規開腹,將子宮提出腹腔,在患者子宮壁注射20U縮宮素,在雙側闊韌帶且沒有血管的部位予以打孔,用止血帶對子宮峽部進行套扎,進而避免術中大量出血。選擇電刀,在兩側宮角部位,對病變組織、大部分子宮體進行U形切除,保留子宮體兩側壁組織,寬為2cm,厚為1cm,下至子宮體峽部,采用可吸收縫合線,對兩側宮角位置、子宮體下端創面進行8字縫合,保證規范化對合兩側子宮體創面。而后再利用可吸收縫合線,對子宮前后壁肌層進行有效縫合,前后壁肌層進行水平褥式縫合,30min后,將止血帶松開,利用可吸收縫合線,對前后壁漿膜層進行間斷性縫合,確定無出血之后,對兩側闊韌帶的打孔位置進行間斷性的8字縫合,生成一個全新的子宮體。觀察發現,患者無活動性出血,對其腹腔進行徹底的清理,清點手術用具、紗布,無誤之后關腹,術畢。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2)不良反應:圍絕經期綜合征、性生活質量降低、陰道干燥、慢性腹痛;3)血清性激素水平:LH(黃體生成素)、FSH(卵泡雌激素)、E2(雌二醇)。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對比
研究組手術時間雖然短于常規組,且術中失血量少于常規組,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只有4.00%,明顯低于常規組的18.00%,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2。
2.3 兩組手術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對比
兩組術前1個月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無差異(P>0.05)。研究組手術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術后12個月LH、FSH水平明顯上升,E2水平明顯降低,與研究組對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3 討論
經臨床證實,影響女性卵巢血供約有50%源自于子宮動脈上行支,還有10%的卵巢血供源自于子宮動脈[4]。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反饋作用對卵巢激素具有一定的影響。月經周期發生變化,那么女性激素也會引起周期性變化,這些激素的變化關鍵在于血液供應[5]。傳統子宮切除手術,需要將雙側卵巢輸卵管、固有韌帶、圓韌帶予以切斷,雙側子宮動靜脈也給予切斷,導致患者的卵巢血供進一步減少,無法為卵巢提供營養[6]。手術后患者激素水平減低,其卵巢功能過早的出現減退,引起一系列相關臨床癥狀,報道指出切除子宮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卵巢功能發生減退的風險就會逐步增大[7]。而保留部分子宮內膜、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體大部分切除手術,并未對子宮動靜脈進行切斷,進而確保了女性子宮卵巢正常血供,對雙側卵巢的生理功能維護,起到了顯著的效果[8]。子宮內膜組織存在較多的激素受體含量,可促使患者保持完整的、自然的內分泌軸狀態,讓患者自然經過圍絕經期,然后慢慢進入老年期。
本文通過對照觀察,結果發現,患者手術后出現的小子宮,未破壞卵巢四周的解剖結構以及支持結構物,有效避免了諸多后遺癥,比如卵巢囊性病變、卵巢下垂、衰退、宮頸脫垂等等[9]。讓患者保持優良的心理感覺,減少或預防心腦血管病,且不影響患者術后性生活質量,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率也比較低,以免患者覺得生理器官缺失,不僅有效治療了疾病,而且還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特別是年輕的女性患者,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的優越性更為顯著。
總而言之,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實施中,保留部分子宮內膜、子宮動脈上行支,臨床效果確切,可滿足年輕女性患者對生育功能的保留愿望,適合治療子宮腺肌瘤、子宮肌瘤等良性病變的患者,術中縫合采用可吸收線,少用或不用絲線,以免子宮肌層遭受不良刺激,且此種術式不會影響到患者的輸尿管、膀胱功能,損傷風險小。手術中保留子宮內膜,需對病灶予以盡可能的切除,以防患者術后復發。此術式同樣也具有缺點:存在一定的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風險。故而術前做好細胞學檢查,送病灶進行實驗室檢查,消除潛在的癌變風險,術后還應當進行一段時間的動態隨訪,觀察患者術后康復情況。
參考文獻
[1] 周琦,吳小華,劉繼紅,等.子宮肉瘤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8,34(10):1106-1110.
[2] 吳濤,薛蕾蕾.保留子宮韌帶血管的子宮體大部切除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療效[J].醫學綜述,2017,23(04):817-820.
[3] 肖愛芹.陰式子宮手術治療婦科子宮良性疾病的臨床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5):19-20.
[4] 王以鋒,楊益.經腹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大部分子宮體切除術對卵巢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5):6371-6374.
[5] 舒珊榮,羅新,帥翰林,等.三種途徑子宮切除術治療良性子宮疾病的比較[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07):591-593.
[6] 梁蓉,石通和,陳志明,等.3種子宮切除術式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9):253-254.
[7] 趙雪珍,苗華艷,王纓.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宮體大部分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08(18):76-77.
[8] 彭燕蓁,張瑋,段華.子宮體大部分切除術治療子宮腺肌癥的療效及術后復發因素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11):1009-1011.
[9] 袁紅,徐惠,袁立,等.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大部分子宮體切除術58例臨床觀察[J].臨床軍醫雜志,2012,40(05):124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