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婷
【摘 要】 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針對性護理模式,調查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估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非常滿意31例、比較滿意17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是70.00%,其中12例非常滿意、23例比較滿意、15例不滿意,組間相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為94.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00%(P<0.05)。結論:將針對性護理模式應用于小兒肺炎的臨床護理中,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深受廣大患兒家屬的認可,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具備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兒肺炎;針對性護理模式;應用效果
肺炎是臨床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小兒呼吸道疾病,最典型的特點是反復發作,如果患兒沒有第一時間接受系統、有效的治療,很有可能引起各種炎癥、并發癥。細菌和病毒是導致小兒肺炎的直接原因[1],患兒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食欲下降等癥狀,春季和冬季是高發季節,對兒童的成長和身心健康危害較大。資料表明[2]:針對性護理干預依據患兒的身心特點、病情、癥狀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對于減輕癥狀、提高療效有積極的促進意義。本研究將100例肺炎患兒分成了兩組,比較了常規護理和針對性護理的應用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兒,所有患兒均予以明確確診。對照組50例,男患兒33例、女患兒17例;年齡2~12歲,平均(5.54±2.98)歲;病程最短1d,最長14d,平均病程(7.13±1.92)d。觀察組50例,男患兒31例、女患兒19例;年齡2~11歲,平均(5.46±1.72)歲;病程最短2d,最長13d,平均病程(7.08±1.14)d。兩組肺炎患兒的基本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從用藥指導、病情觀察、告知注意事項等幾方面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針對性護理模式的實施如下:1)對癥護理:動態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監測生命體征,對癥護理躁動、呼吸障礙、高熱和咳嗽等癥狀。積極糾正患兒的缺氧癥狀,改善通氣功能,避免過多的二氧化碳潴留[3],幫助患兒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鼓勵患兒咳嗽和排痰。如果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可采取叩擊背部、霧化吸入等措施,病情嚴重的患兒需要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對于高熱患兒,在物理降溫無效的情況下,遵醫囑應用藥物。2)心理干預:患兒年幼,認知和理解能力較差,不能客觀、真實地了解肺炎,生理的不適感往往讓患兒的內心產生恐懼感。為此,護理人員應熟悉各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準確界定患兒內心壓力的來源,通過語言、撫觸、做游戲、講故事等方式安撫患兒,同時鼓勵家屬悉心照料患兒,使其獲得安全感。3)環境護理:按時通風,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性,做好患兒的保暖工作,以免著涼,合理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提高患兒的舒適感。委派專人消毒病房,預防交叉感染。叮囑家屬及時清理患兒咳出的痰液,以免室內病原菌傳播[4]。4)飲食護理:如果患兒的呼吸障礙癥狀比較明顯,同時伴有缺氧,則需要暫時禁止飲食,恢復飲食后,以維生素豐富、高熱量、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飲食為主,少食多餐,保證營養和水分的充足。若患兒無法順利禁食,則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補充營養,每天飲用足夠的溫開水。輔助喂食的過程中,略微抬高患兒的頭部,預防嗆咳。
1.3 觀察評定標準
1)在患兒出院的前1d向家屬發放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每項內容均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3個選項,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2)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痊愈:胸片的陰影全部消失,恢復到健康狀態。有效:胸片的陰影盡管有所改善,但并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無效:患兒的胸片陰影沒有明顯改善??傆行?痊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0%(P<0.05)。見表2。
3 討論
患兒的機體尚處于發育階段,各器官功能還未完全成熟,免疫力和抵抗力較差,不具備抵御外界病毒的能力[5],所以很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襲導致感染,最終誘發肺炎。肺炎在嬰幼兒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是臨床上常見的帶有明顯季節性的呼吸道疾病,在合理用藥、積極治療的同時輔以科學、人性化的護理干預,能夠減輕患兒的痛苦,促進病情痊愈。
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治療小兒肺炎,在積極用藥的基礎上采取恰當、科學的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患兒的臨床體征消失時間明顯縮短,相關指標恢復正常的速度較快。本研究中,觀察組、對照組的臨床療效分別為94.00%和76.00%,護理滿意度為96.00%和70.00%(P<0.05),說明針對性護理比常規護理更具有應用價值。
針對性護理的優勢在于“對癥”,根據每位患兒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臨床癥狀提供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更能夠契合患兒及家屬的身心需求,比常規護理更加人性化,因此獲得患兒家屬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 鄭麗云.針對性護理對小兒肺炎治療效果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3):2597-2599.
[2] 甘蓓.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1):1501-1503.
[3] 張玉清,周海麗,鄧佳,等.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4):228-229.
[4] 王春鳳.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3,32(23):158,160.
[5] 張新華.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7(15):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