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


【摘 要】 目的:探討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系統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組,對照組予普通護理,系統護理干預組予系統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滿意狀況,慢性胃炎、胃潰瘍分別治愈時間,護理前后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不良事件。結果:系統護理干預組滿意狀況高于對照組,P<0.05;系統護理干預組慢性胃炎、胃潰瘍分別治愈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相似,P>0.05;護理后系統護理干預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系統護理干預組不良事件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慢性胃炎、胃潰瘍者實施系統護理干預效果好,可改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減少不良事件。
【關鍵詞】慢性胃炎;胃潰瘍;系統護理干預
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是常見的臨床消化系統疾病,主要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速,精神壓力等增加,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出現率也提高。合理的護理對減輕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的焦慮水平,加速消化性潰瘍的愈合是必不可少的[1]。本研究選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組,對照組予普通護理,系統護理干預組予系統護理干預。分析了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系統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組,系統護理干預組男、女占23例和22例。年齡21~70歲,平均(42.21±2.85)歲。對照組男、女占21例和24例。年齡22~70歲,平均(42.27±2.8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普通護理,系統護理干預組予系統護理干預。1)適當的運動指導:告知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適當的運動可以最大限度減輕壓力,減少胃酸分泌,在護理過程中,鼓勵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根據患者的喜好選擇合適有氧運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每次運動時間和強度;2)心理的干預:在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與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形成一對一關系,建立信任和良好關系,護士充分了解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病情,介紹慢性胃炎、胃潰瘍相關知識以及治療方法,促使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3)飲食指導:指導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的飲食和營養,幫助患者選擇低脂肪,豐富纖維素和高蛋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和戒酒,避免生冷、腌制食物,安排休息時間,確保睡眠;4)健康教育:針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文化程度介紹疾病知識,舉辦講座。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滿意狀況;慢性胃炎、胃潰瘍分別治愈時間;護理前后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不良事件。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滿意狀況比較
系統護理干預組滿意狀況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護理前后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分析
護理前兩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相似,P>0.05;護理后系統護理干預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兩組慢性胃炎、胃潰瘍分別治愈時間分析
系統護理干預組慢性胃炎、胃潰瘍分別治愈時間為(11.24±1.42)d、(13.56±3.02)d優于對照組的(15.45±2.17)d、(18.41±3.57)d,P<0.05。
2.4 兩組不良事件分析
系統護理干預組不良事件3例(6.69%)低于對照組的10例(22.22%),P<0.05。
3 討論
慢性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消化道疾病。如果急性發作可導致胃穿孔或大量出血,甚至可能發展為胃癌,這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據有關報道,慢性胃潰瘍的發生、發展和復發與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在治療慢性胃潰瘍患者時,不僅要積極治療,還要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這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也很重要[2]。近年來,慢性胃潰瘍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率多為年輕人。該病難以治愈,病程長,反復發作,復發率高,給患者和臨床人員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經過多年醫務人員的臨床經驗,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心理狀態,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因素影響臨床療效,因此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3]。
慢性胃炎的本質是胃上皮反復受損后,由于黏膜的特異性再生能力,黏膜被重塑,最終導致胃腺不可逆的萎縮和消失。在慢性胃炎的過程中,如果炎癥細胞的浸潤局限于胃竇和固有層的表面,則胃腺是完整的,稱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如果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則稱為慢性活動性胃炎的活動性炎癥。病變的發展涉及腺體,導致腺體收縮和消失,胃黏膜變薄,通常伴有腸上皮化生,稱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進一步發展,胃上皮細胞或化生上皮細胞過度增殖,再生時失去分化,偏離正常的結構和功能,嚴重威脅人的健康,因此,加強對慢性胃炎患者的護理非常重要。
慢性胃炎、胃潰瘍是常見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病理基礎主要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患者的胃黏膜腺體損傷,破壞屏障功能,胃液接觸胃壁引起侵襲作用,慢性胃炎、胃潰瘍可進展為胃癌[2]。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外,長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精神壓力大、睡眠不足均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的原因,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黑便甚至嘔血,危害生命安全。慢性胃炎、胃潰瘍用藥上,根除幽門螺桿菌,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液的產生,還需要給予胃黏膜保護劑,但用藥時間過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患者依從性降低,系統護理干預的全過程可以提高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輕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的焦慮,保障療效。心理干預的目的是使患者保持積極的態度,積極配合治療,以達到更好的效果[3-4]。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要指導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理性配合飲食,科學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胃潰瘍風險。經適當的健康教育讓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了解慢性胃炎知識和治療方法,樹立信心。系統護理干預下經生活護理,促使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建立健康生活習慣[5-7]。
本研究中,對照組予普通護理,系統護理干預組予系統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系統護理干預組滿意狀況、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慢性胃炎、胃潰瘍分別治愈時間、不良事件方面相較于對照組更好,P<0.05。
綜上所述,系統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胃潰瘍護理中的效果確切,可改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的狀態,減少不良事件。
參考文獻
[1] 盛曉萍.中醫護理方案系統護理干預慢性胃炎、胃潰瘍的價值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8):160-161.
[2] 劉慧莉.優質護理在改善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中的意義[J].兵團醫學,2018,(02):71-72.
[3] 楊金舒.系統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療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7):7-8.
[4] 房曉花.系統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自護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21):167-168.
[5] 王竹.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系統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15):2887.
[6] 王旭,陸娜,孔維涵.系統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9):3751-3752.
[7] 陳渭增,柯菁菁,劉素英.系統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09(2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