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娟
摘要:事財結合是將高校的工作任務和預算結合起來,通過業務與財務的有效融合,從而達到事與財的有機結合,事是財的基礎和前提,財是事的經濟體現和保障。高校應貫徹事財結合的理念,把發展規劃和校內預算結合起來,校內預算以發展規劃為引領,發展規劃全面滲入校內預算,確保校內預算方案與學校總體運行方向一致,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為高校“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關鍵詞:預算管理;事財結合;發展規劃
當前“雙一流”建設已轉入全面實施新階段,高校作為建設主體,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圍繞“雙一流”建設總體目標積極務實的推進的同時,對辦學經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高校的經費來源目前仍處于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資為輔的格局,快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和經費增長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勢必要求高校不斷提高管財理財的能力,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急需的地方,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一、目前高校校內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與學校發展目標脫節,經費很難做到精準投入
高校校內預算管理工作一般由財務部門獨立完成,財務人員很難對學校發展整體規劃、年度重點工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中心工作有深入的了解,預算方案很難與高校發展目標有機契合。同時,高校的發展規劃部門在編制發展規劃時往往忽視學校的資金狀況,導致發展規劃缺乏資金支持而只能是“紙上談兵”。財務部門與發展規劃部門孤立運行的管理模式,導致經費投入對發展規劃的支撐作用無法顯現,發展規劃不能落到實處,預算的導向調控功能受到約束,資金的科學配置也大打折扣,阻礙了高校的發展。
(二)院系統籌力度不足,經費調配有難度,缺乏自主權
高校院系預算由職能部門根據工作任務下達,經費的額度和使用方向由職能部門制定,院系根據職能部門的要求執行,不能根據實際年度建設任務進度統籌使用經費,缺乏經費使用的自主權。當新的任務出現或者工作計劃需要調整時,只能以新增事項的方式向學校申請經費,能否完成該項任務取決于高校是否追加經費額度,出現了已下達經費執行緩慢與實際經費需求不足并存的現象,嚴重制約了院系的發展。
(三)事財結合不緊密,缺乏邏輯關系,導致預算執行乏力
校內預算是資源在學校內部的分配,高校預算工作普遍存在“重分配、輕執行”的思想。在申報預算時,各單位都對資金提出強烈的需求,本著“先要到再說”的想法,再加上有的學校對于年末結余不收回,“經費申請到就是自己的”思想普遍存在。而與之相匹配的工作計劃卻沒有科學的規劃,經費額度不是基于工作任務所需,事財結合不緊密,出現“為花錢而花錢”現象,導致資金執行不力。
(四)校內預算與政府部門預算銜接不緊密
在實際工作中,高校普遍存在部門預算與校內預算無法有效銜接現象,原因主要是由于兩者在編制時間和依據、統計口徑、經濟分類等方面有所不同,導致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預算與校內預算分配方案不一致。在年終決算和績效考評時,預算執行與部門預算出現偏離,影響了部門預算的實際執行,導致高校資金的使用效率無法達到最大化,減緩了高校發展的速度。
(五)未實行零基預算,導致資源沉淀與浪費
高校由于未實行零基預算,再加上年底收回結余資金受到阻力,院系以前年度結余資金一般都繼續留用。一方面導致預算執行率低,造成資金的沉淀與浪費;另一方面結余經費不納入預算管理,執行失去控制,成為院系的自主行為。此外,結余經費留用減少了學校可統籌使用的經費,給學校年終收支平衡埋下隱患。
二、事財結合理念在高校預算管理中的應用
事財結合是高校財務工作向業務環節縱深延伸、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將事財結合理念運用到預算管理工作中,才能確保高校各項發展任務順利實施。第一層是通過校內總體預算方案將學校總體目標與總體收支結合。根據高校“十三五”規劃、“雙一流”建設方案和國內外學科評價指標體系以及高校各學科的排名位置,確定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并匹配高校年度收支情況。
第二層是通過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能和經費的切分方案,實現職能部門的功能目標與經費的結合。各職能部門根據學校和各學科發展總體目標,結合各自分管的領域和具體領域關鍵指標,明確院系的年度任務和考核指標,逐一與院系討論溝通,并按照因素法分配經費。
第三層是院系目標與經費額度的結合,通過學校向院系下達的工作任務清單和經費分配方案來體現。院系制定本單位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并根據職能部門下達的經費額度制定支出計劃,作為預算執行、年度考核與績效評估的依據。
三、加強事財結合,改進高校校內預算的措施
(一)健全校內預算工作組織機構,突出發展規劃在校內預算工作中的作用
1.健全組織,成立預算管理工作小組
高校的預算管理工作小組由發展規劃、教務、科研、國際交流、學生工作、財務等職能部門專家組成。審核職能部門下達的工作任務以及配套的經費額度;評審院系提交的支出預算;對院系預算執行進行績效考核;審核學校層面的預算調整和新增預算等。
2.充分發揮高校發展規劃部門在校內預算工作中的引領作用
發展規劃是校內預算編制的基礎,預算是實現學校發展規劃的手段和工具。高校應通過發展規劃部門與財務部門合力,把發展規劃和校內預算很好地結合起來,以發展規劃為引領,全面滲入校內預算,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確保校內預算與高校總體運行方向的一致性。發展規劃部門還需要對職能部門、院系的權責進行有效分配和控制,制定學部院系所考核評價體系。
(二)注重部門預算與校內預算的一致性
高校在編制校內預算時,首先要確保經費的來源、功能分類、經濟分類以及支持內容與部門預算一致;其次,校內項目預算是部門預算中各類專項的細化,校內預算在安排專項支出時需與部門預算內容、額度、績效目標一致;預算的執行要與部門預算一致,即年底決算數據不能與部門預算出現大的偏離。
(三)加強事財結合,確保經費的精準投入
事財結合是指高校各項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將事財結合理念貫穿于高校預算管理工作意義重大。“先有事再申請錢”,先確定工作任務、工作重點再申請與之相匹配的經費,預算的編制、經費額度的申請是基于要做的事項、完成的工作任務。事財結合理念體現了“事權與財權”的結合。預算由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共同編制,實現預算與實際工作目標有機結合,使預算真正落到實處。
(四)院系經費額度打包下達,加大院系統籌力度
院系是學校建設的具體實施者,擴大院系自主權,是進一步提高資金運行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徑。職能部門將工作任務和經費額度打包下達給院系,院系緊密結合工作任務清單,根據上級部門下達項目經費支持方向,自主決定經費具體使用內容。
(五)實行零基預算,推進預算工作科學化
高校在編制校內預算時,應該采用零基預算的編制方法,不考慮以往年度的預算安排和結余情況,切實根據本年度學校的發展目標、重點工作、專項支持方向等確定的經費需求,統籌校內各類資源,科學論證、合理安排,實現校內資源配置科學有效。
(六)理順預算工作流程,確保預算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校內預算的編制采取“二上”、“二下”的程序。“一下”是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預算額度下達給職能部門,“一上”是職能部門根據職能分工與工作任務申請經費額度,報預算管理小組審核通過;“二下”由職能部門將工作任務和經費額度下達給院系;“二上”為院系制定詳細的預算提交預算管理工作小組審批。校內各單位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參與程度高,理順預算工作流程,可以清晰明了各階段的任務。
(七)完善校內預算的績效考評機制,不斷優化支出結構
高校的預算績效考評由預算管理工作小組組織開展,分為職能部門預算和院系預算考核兩個層級,綜合了工作任務和經費執行情況兩種考核內容,考核結果將是下年度經費額度分配的依據。通過績效評價,促進支出結構不斷優化,提升預算管理水平,規范財務運行機制,促進高校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譚劍.平衡計分卡在高校預算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大學,2018.
[2]王洪敏.關于完善高校校內預算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 (01):28-29.
[3]王燁.C高校預算管理改進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7.
[4]侍衛星.高校部門預算與校內預算銜接問題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6 (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