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
現階段,各高職院校都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順應教育發展趨勢,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將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深度融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重點研究高職院校在實施信息化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整改建議。
信息化教學是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創設學習環境,改變教師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角色,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獲取信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緊跟著教育部的“十三五”發展規劃,順應“互聯網+”的時代潮流,高職院校正在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建設。
一、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整體應用程度較低
引入移動教學助手是高職院校在推進信息化教學建設中的常用方式之一,比如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等移動APP。移動教學助手具有豐富的功能,普遍可實現上傳資料、簽到、搶答、選人、討論、測驗、投票、評分、問卷、任務、直播等功能,并且可以實時看到學生的參與情況與學習反饋,進行教學互動。使用移動教學助手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有些教師不熟悉各個功能,不能夠進行熟練的使用,教學助手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有些教師觀念尚未轉變,盡管有了新的技術,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僅僅用于上課簽到等簡單功能,沒有利用這些移動教學APP來實現課前導入,課中控制,課后反饋,進行信息化教學;還有些教師為“用”而用,而不是為“需”而用,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而不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
(二)信息化教學資源不完善
信息化化教學更加重視的是通過信息技術輔助學生的“學”。學生在互聯網上自主學習,教師在線下補充和拓展知識。學生的線上學習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才能實現。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建設了一些“慕課”“微信課堂”“翻轉課堂”“精品課程”等教育教學資源,可是覆蓋范圍還是不夠全面,有很多課程非常難找到適合的相關資源。有些資源的質量比較低,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每堂課都自己制作教學資源的話,備課量非常大,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與資料,還要精心制作微課視頻,對教師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這也間接阻礙了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二、信息化教學實施的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
1.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促進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職業院校可以根據本校教師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開發一系列的培訓課程和講座。比如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動態與認識、“互聯網+”時代職業院校的混合教學改革講座、信息化與教學深度融合等專題講座;信息化處理技術、信息化教學平臺應用、移動APP的使用、微課和慕課的開發與創建等一系列的培訓;不定期舉辦各種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模式改革沙龍和研討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以后,提高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和信息化評價能力,實現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有機融合。
2.制定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發展的制度保障
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校相關制度的支持和保障。高校應出臺一系列的激勵和監督機制,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學校信息化的實施情況。比如定期舉辦教學能力大賽,重點考核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對比賽中信息化教學能力強的獲獎教師,樹典型樹先進,給予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獎勵,激發廣大教師的學習新的教學方式的熱情;建立對全體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跟蹤臺賬,通過大數據統計和分析教師參與相關信息化培訓和研討活動的參與率和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教學的情況,把這些分析結果和教師的評優評先,業績考核和職稱評聘相掛鉤,正向激勵教師提高混合式教學能力;健全督學機制,督導必須本身要對信息化教學有深刻的理解和專業的能力,通過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監督,提出信息化教學的不足和改進策略,促進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二)開發適合信息化教學的優質教學資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是信息化教學的有力保障。高校除對硬件設施的投入,也必須注重軟件設施的構建,進一步優化數字資源。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一般都是通過網絡或者移動客戶端來完成。如果網上課程內容太長,或者沒有吸引力,學習者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在這一學習階段,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優質慕課、微課甚至是教學的微視頻,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高校應從實際出發,除了在本校建立更多的優質的覆蓋范圍廣的微課、慕課、教學微視頻,還可以跟其他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共享資源平臺。
三、結語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本身并不能令學習更有效,如果教師僅僅是為用而用,而非更新本身的教育理念,新的技術也很難發揮作用。高校一定要結合學校的現狀,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從實際需求出發,提高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