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惠金融”理念下最具代表性的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是科技與金融的有效結合體,是“開放、平等、分享、協作”的互聯網精神與傳統金融服務業相結合產生的一個新興領域。所以互聯網金融并不是通俗意義上互聯網和金融兩個概念的簡單相加,而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加上各種移動通信技術來實現資金供需者之間資金融通、業務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企業融資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創新;融資模式
一、引言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整理發現,當前國外學者對企業融資問題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支持企業融資方面的研究卻還處于初始階段;而國內學者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傳統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方面,對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的研究也不夠全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水平顯著提高,互聯網金融也隨之成為時下比較流行的融資力量,并且日益成為幫助企業盡快融資的最好武器。
二、互聯網金融的概述
(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1999年美國Paypal公司將第三方支付與貨幣基金連接,第一次將互聯網金融帶入大眾的視野。從互聯網金融的起源來看,幾乎均來自于國外,但與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相比,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井噴式野蠻生長”,引起了業界和學術界廣泛而激烈的討論。
國內學者謝平(2012)首次提出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并對其內涵進行了概述,他指出互聯網金融是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融資模式,謝平認為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金融服務脫離銀行、券商等傳統金融中介,可以在減少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實現資源的有效率配置和促進經濟增長。羅明雄等(2013)在《互聯網金融》一書中集合各方觀點,定義互聯網金融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一系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實現資金融通的一種新興金融服務模式。郭喜才(2014)將互聯網金融定義為是借助于云計算、大數據、電商平臺和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而產生的一種新金融模式,可以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功能。吳曉求(2015)從金融業態的角度給互聯網金融下定義,并且定義為第三金融業態。
(2)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數據是互聯網金融最重要的資產,基于大數據的運用可以實現高頻交易、社交網絡分析和信貸風險分析等三大金融創新,對打破傳統金融業壟斷,實現金融民主具有促進作用。金融服務的核心問題是風險管理,互聯網依據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處理技術,能夠通過商家的網絡交易記錄獲得真實的信用數據來評價企業的信用等級,作出正確的融資決策。
與銀行的金融服務偏向“二八定律”里的20%客戶不同,互聯網金融爭取的更多是80%的“長尾”小客戶。這些小微客戶的金融需求既小額又零散,在傳統金融體系中往往得不到滿足,而互聯網金融可以高效率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些特性使得互聯網金融具有了傳統金融難以比擬的優勢,包括服務便捷、匹配精準、成本低廉等。
三、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企業融資創新模式
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金融資源的廣泛配置,互聯網金融平臺和傳統商業銀行金融戰略的實施使企業融資渠道進入多元化選擇時代。互聯網平臺提供的金融產品以其靈活、便捷、及時、利率低等特點受到企業的青睞,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
(1)P2P網貸(Peer to Peer lending)
P2P是點對點信貸的簡稱,由網貸公司提供網絡平臺,借貸雙方自由匹配,資金借出人獲取利息收益,承擔風險,借貸人到期償還本金,網貸公司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交互和信息價值認定以促成交易完成,從中收取服務費。P2P網貸公司經營模式主要有三種:線上模式、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債權轉讓模式。
(2)眾籌(Crowd funding)
眾籌是指若干融資者通過互聯網這一新媒體平臺為某一新鮮創意或項目提供小額資金的新興融資方式。互聯網金融企業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以金融安全和風險管理為基礎,通過眾籌資金,扶持有創意的企業以解決融資困局,同時也是一種企業孵化平臺,如京東作為自營式電商企業,利用其供應鏈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為籌資人提供從資金、生產、銷售到營銷、法律、審計等各方面的資源,扶持企業快速成長。
(3)電子金融機構——門戶融資模式
該模式指的是企業通過傳統金融機構門戶服務平臺,對平臺上的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進行垂直搜索,通過“搜索-比價”的方式來對各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信貸產品進行比較,自行挑選合適的金融服務產品,然后由金融機構的電子銀行對企業進行各種金融服務,從而達到融通資金的目的。其最大的優勢就是:這是一種雙贏模式,有利于商業銀行拓展客戶基礎,定制化金融服務,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
(4)電商平臺小額貸款融資模式
電商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向旗下電子商務平臺符合要求的企業提供小額信用貸款。電商小額貸款憑借電商平臺和網絡支付平臺積累的交易和現金流數據,評估借款人資信狀況,在線審核,能夠提供方便快捷的短期小額貸款。
由此可見,基于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的大數據金融給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而保證了企業的良好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四、風險與存在的問題
(1)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缺失
互聯網金融開放、共享、民主、普惠的特性雖然有利于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也為保護金融消費者帶來巨大的挑戰。大多數交易都是通過互聯網進行,這給金融消費者的信息及資金安全帶來了巨大挑戰:由于信息較強的可傳遞和可復制性,交易數據泄露的可能性增大,這無疑給互聯網金融融資帶來了一定威脅;眾多網貸公司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開發出各種數據應用,過多地挖掘客戶私人信息,侵犯客戶個人隱私。
(2)面臨監管困境和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缺乏準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沒有監管和法律約束,整個行業面臨諸多監管困境和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加速了金融混業經營發展,現行分業監管體制難以應對,業務的匿名和隱蔽特性也決定了對其進行監管十分困難。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問題。
(3)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不但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而且缺乏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整個互聯網金融積累著大量的風險。但我國整體社會信用體系和制度不健全,互聯網金融公司無法通過第三方來獲取客觀的客戶信用歷史數據信息,僅僅憑借一些客戶自身提供的基本資料難以構建客觀全面的信用評級體系。
(4)互聯網金融實體的運行缺陷
眾多網貸公司的實力不均衡,素質參差不齊,融資貸款能力有限。一般來說,大型的電商企業旗下的小貸公司實力、服務能力強、抗風險能力強;由于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的原因,傳統金融機構衍生的電子銀行、門戶融資所產生的不良貸款上升,制約著信貸的良好發展。此外,眾多網貸公司自身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收集客戶信息資料難度大、獲取資料成本高、征信體系、信息披露、資金錯配等問題急需解決,以便提升競爭實力,更好為企業服務。
五、結論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企業的融資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具體的創新過程中,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現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國家也要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加大支持的力度,多方面的考慮兩者的創新發展的聯系,多層次的分析研究才有助于互聯網金融和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改革。
參考文獻
[1]徐潔,隗斌賢,揭筱紋.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04):92-96.
[2]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3]宋楠.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初探[J].知識經濟,2017,(18):41+43.
[4]諸葛興.試論基于互聯網金融視閾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J/OL].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11):110-111(2017-12-13).
[5]謝哲浩.互聯網金融下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15,(08):78-79.
[6]束文會.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商業,2016,(26):116-117.
[7]張燦.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新經濟,2016,(20):33-34.
作者簡介:王晶(1995-),女,漢族,江蘇揚州人,學生,工商管理碩士,單位:蘇州大學工商管理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