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莉
摘 要:本文對當前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清理規范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工程建設;保證金;問題分析
一、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實施背景
為了加快建筑企業發展,降低建筑企業負擔,我國國務院于2016年6月發布了《關于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通知》(國發辦[2016]49 號),開始了對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清理規范工作。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截止2016年12月底,各地共退還各類保證金496.5億元,銀行保函的使用接近1200億元。2017年6月,住房城鄉建設部與財政部共同修訂出臺了《建設工程質量保證金管理辦法》(建質 [2017]138號),將保證金總預留比例下調至工程價款結算總額的3%。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建筑企業的資金周轉得到加快,資金壓力得到較大的釋放,企業的經營負擔大大下降。
二、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對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清理規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目前在部分地區存在著明顯的地方保護主義,主要表現為設置招標門檻和障礙,例如要求繳納高額、現金形式的保證金,或設置當地銀行保函的限制性條款,而由于異地承包方在當地沒有銀行授信額度、無法辦理銀行保函的情況下只能選擇繳納現金保證金的方式,或設置其他不利于操作的高風險條款等,對于異地建筑企業的投標造成了較大的限制,同時投標及履約均造成資金成本的遞增,不利于企業的資金周轉。
(2)超標準或變相預留保證金。在降低比例的政策出臺后,仍有部分建設方妄顧法規在保證金預留比例上仍按照工程價款結算總額的5%來執行,讓許多建筑企業暗暗叫苦,而建筑行業的現金流一直是行業內的不用說的秘密,因此部分建設方的工程進度款撥付比例較低,且存在著拖欠工程款或保證金的現象;如果建筑企業本身的現金流就比較緊張的話,就會造成建筑企業的資金壓力隨著工程開展不斷加大。而即使該類型企業面臨困境,仍由于擔心因打官司導致企業的聲譽下降,導致影響市場經營及份額的情況;此類惡性循環也導致了工程欠款越來越多、資金缺口愈來愈大,甚至埋下破產倒閉的種子。
(3)拖延辦理確權手續。由于部分建筑企業對項目的收尾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沒有及時修復項目中存在的缺陷等,此時建設單位以變更索賠有爭議或未審計為由拖延驗收、結算,或者任意延長缺陷責任期,甚至缺陷責任期滿也不退還保證金。
(4)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收取標準不統一。由于目前的相關文件中對于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的繳納比例、條件、形式以及退還等尚無統一的標準,使得建設方在這一方面的保證金上的有著較大的操作空間,進而導致了下游的施工方的資金周轉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
(5)工程尾款回收難度大。由于市政房建、公路、鐵路對于相關規定的解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不同類別的建筑領域在竣工驗收、結算時點、缺陷責任期起點等方面有著不同的要求,再加上部分建筑方在合同中未明確或亂用、混淆竣工驗收條款,導致項目的收尾結算出現爭議或歧義,工程尾款和保證金難以回收。
三、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新思路與對策建議
(1)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加大執法力度
首先,要對各類工程的投標保證金的最高限額進行明確,可以按照項目規模在最高限額范圍內交納不同的收取比例。其次,要加快落實質保金第三方托管制度,無論是建設方還是地方政府,均不得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以審計結果作為竣工結算的依據。第三,政府相關部門要對建筑領域的市場環境堅持執法力度,并持續開展市場優化,嚴厲打擊各類保護主義,保證市場公平競爭,對于拒不執行清退保證金或嚴重違反相關制度的企業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第四,要加強監督檢查工作并建立責任追究機制,為建筑行業市場建立穩定健全的法治環境,使行業市場能夠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2)推行保函制度,建立信用保證體系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推行銀行保函制度,明確銀行保函代替現金保證金的適用性,將銀行保函的地位提升至與現金相同,地方政府投資項目不得拒收銀行保函,現金保證金限額不得超過國家有關規定,從而使建筑企業的資金負擔得到減輕。此外,政府及相關部門還要加快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加強對企業的征信管理、行業信譽、經營業績等指標的考核制度并適當公開。
(3)健全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推行反擔保制度
相關部門針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要建立起統一的管理制度,可以通過從項目工程款總額中直接預存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并交由第三方保管、不繳納保證金不予辦理項目備案等方式使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要大力推行反擔保制度,除建筑企業所繳納的各類擔保外,建設方也要向建筑企業進行工程款支付擔保,從而保證建筑項目工程款能夠及時支付給建筑企業,使建設方與施工方的權利和義務對等,建筑企業能夠對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在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建筑行業領域內的各建設單位都要共同努力,統一目標,致力于 在完善相關制度、建立信用體系的基礎上,疏導正面的市場秩序,樹立良好的市場風氣和氛圍,積極采取措施應對體制建設、市場監管等各方面的問題,并結合采取各種有效執行手段,為我國的建筑行業夯實基礎,促進行業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士和, 徐金保. 減負松綁如虎添翼 ——清理規范保證金前后簡要對比分析及思考[J]建筑, 2016(23):8-12.
[2]袁業飛. “不能以信用名目增加信用成本” 聚焦泛濫的工程建設保證金[J]中華建設, 2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