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萍 馬根師
摘 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一場深刻革命,是黨和國家為加快經濟發展,提升供給質量,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分析“供給側”與“需求側”市場的供銷關系,提出“供給側”改革應始終堅持市場導向和“需求側”市場營銷應善變創新的認識,探討“供給側”與“需求側”市場營銷新動向,認為積極開展營銷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有力措施。
關鍵詞:供給側;需求側;營銷;市場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22-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02 文獻標志碼:A
1 “供給側”與“需求側”市場的供銷關系
“供給側”的改革,是讓生產經營者在運行中適應錯綜復雜和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設計、生產出在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不斷提高生產經營者的經濟效益[1]。如果說“供給側”改革解決的是“供”的問題,那么“需求側”解決的就是“銷”的問題,也就是市場如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導致日益增長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肮迸c“銷”是魚水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在市場經濟中誕生,又在市場供銷中合作共贏,“供”“銷”都與市場息息相關[2]。市場是由人和物組成的,是為消費者服務的。在市場形形色色的人中,有生產供給者、產品銷售者和消費者。這些人在市場中了解信息、制造商品;根據需求,購買商品;或利用各種服務項目,在市場中互相銷售服務,共獲盈利。實際上,這是一種互相服務、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的行為,這種行為也就是供與銷的本質所在,供與銷只有對應,才能共同發展繁榮,經濟效益才能提升。因此“兩手”都要抓,既要抓好“供給側”改革,也要抓好“需求側”市場營銷。
2 “供給側”改革應始終堅持市場導向
“供給側”改革的目的是要適應市場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是檢驗“供給側”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供給側”改革應始終堅持市場導向。
2.1 充分認識市場的重要性
對于生產經營者來說,市場就是“供給側”的“衣食父母”,因為企業所生產經營的商品只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才能生存,只有通過市場交換才能獲取利益,市場經濟與生產營銷密不可分。生產經營者只有把市場放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的地位,使“供給側”與“需求側”相適應,才能提升經濟運行的速度和質量,保持在市場風雨中立于不敗之地。
2.2 做好市場調查預測工作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必須科學分析市場發展規律,研究市場發展動向,提升駕馭市場的能力,根據各地域市場的變化情況,預測市場總需求量的產品品種、質量、包裝、運輸、價格等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2.3 根據市場調整產業結構
通過“供給側”改革,調結構、降成本、補短板、爭創新,提高產品的數量與質量。如在農業上,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色優良品種,引進和發展高效農業。同時合理發展豬、羊、牛等規范化養殖和大棚蔬菜的種植,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產品,以滿足人民生活的需求。充分發揮本地可利用的優勢資源,加大對農副產品的深加工,面向國內外市場銷售,提升農副產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3 “需求側”市場營銷應善于創新
深化“供給側”改革,除了優化特色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如何與同行業競爭,用怎樣的營銷方略把產品推向國內外市場,并獲取利益,筆者認為,應以創新求發展。
3.1 善用新技術、新方略,變無人問津為放心購買
目前網上銷售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出現有的銷售好,有的卻無人問津的現象,其實營銷包含著大量技術和購銷促進手段,不光是上到網上就行了,一定要了解客戶的心理,采用合適的銷售策略。要提高在銷售環節中的含金量,建設精美的產品展示網站,讓客戶詳細了解產品特點。建立客戶關系系統,讓客戶不斷回訪,以促成購買。關于產品網上銷售無人問津的問題,有一種情況是產品老化、質量差、價格高;還有一種情況是產品本身是好的,但在網上的文字說明、圖片、宣傳不到位,公眾不了解,這也是影響購銷的一大原因。同時要看到別人產品銷售好的原因和自己“短板”,注重科學的營銷方式?,F在有一些新產品剛上市,消費者不了解、不相信、不敢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可以請專家用技術知識服務消費者,使其消除不信任心理。
3.2 采取靈活的銷售方式,變單純銷售為多種方式營銷
現在的服務型產品,在網上的銷售數量還是有限的,服務型產品在市場中的傳統銷售方式仍居高不下,人們的方便性和習慣性購買方式依然存在。我國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實體店,幾千年來久久不衰,它的主要優點是面對面、看得見,而且能提供眾多就業工作崗位。為了發展實體經濟,可行的辦法是“廠、網、店”聯動營銷,把線下實體店的營業員變成線上企業的銷售員,從流通環節截留一部分收入,變成提升企業盈利和實體店收益,或者用于降低商品價格。營銷方式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要采用多種靈活的銷售辦法,主要有直銷、代銷、代理、賒銷、宣銷、店銷、傾銷、網銷、批發、零售等。選擇銷售方式要根據產品的實際和市場的需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營銷方案[3]。
3.3 積極營銷,變“坐等上門”為主動出擊
隨著時代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者已從過去的生產型,轉變為經營生產型,各種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日益激烈,這就給經營者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場中贏得主動,企業就必須變“坐等上門”為主動出擊的營銷戰略,走出家門推銷產品,走出店門搶抓市場商機,以鞏固老市場,搶占新市場,并利用互聯網這個大平臺,對癥下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知己知彼,變被動為主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在了解自身的前提下,了解市場和消費者,必須深入市場,獲取最快、最新的信息,從中得知新動向、新發展、新需求,根據這些新變化,制定新的經營方針和營銷策略,要主動適應市場和消費者,才能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3.5 做活營銷
市場人群的消費水平有高、中、低3種,因此就會有3種不同的消費市場,不同的消費市場對商品的用途、質量、標準、價格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在營銷產品時,一定要分清不同的市場,制定出不同的營銷方案,以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不能市場不分、高低不分,全國一個模式,囿于一個區域,扭住一個價格。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應對不同的市場需求,采取不同模式、不同區域、不同價格的營銷方案。
3.6 誠實地進行推銷活動
要實事求是地把企業的產品與各種情況示于公眾,在銷售產品中做到真材實料、貨真價實,不能以次充好、弄虛作假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袄贤踬u瓜,自賣自夸”這種營銷辦法是可行的,但是不能過頭,要誠實守信,要實實在在地做生意。生產者和客戶是魚水關系,要做到人信得過,產品質量信得過,一定要讓客戶“放心購買、大膽使用”,要讓客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可持續發展。
3.7 適應新形勢,變單純銷售為營銷服務
3.7.1 互聯網營銷服務
把產品信息和服務項目介紹給公眾,并利用互聯網具有的時域性、富媒體、交互式、個性化、成長性、整合性、經濟性、高效性等特點,同客戶在網上互動,從服務中發展營銷。
3.7.2 產品展示營銷服務
要把產品展示在展廳,給客戶介紹產品的性能、特點、技術、用途和使用方法,與客戶互相提問交流,并讓顧客現場操作試用。
3.7.3 售后營銷服務
加強產品售出后的客戶回訪,聽取消費者對產品使用后的意見。注重雙向溝通、以客為重,單純銷售變為營銷服務,在營銷產品服務中獲得成功。
4 “供給側”與“需求側”市場營銷新動向
4.1 在矛盾中發展
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主要矛盾首次出現轉變,從過去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只有不斷完善改革、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在新的實踐中破解矛盾,逐步解決不平衡和發展不充分的問題。
4.2 經濟轉型中的新要求
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經濟增長的動能在轉換過程之中。因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傳統文化會自然復興,從而出現了在發展區域經濟的速度、人均收入、消費水平的質量與公共服務等方面發生了新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出現了新經濟、新需求、新增量與老經濟、老需求、老減量之間的矛盾。在新的時代,提出了平衡矛盾發展的新要求,這種新要求,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3 供需的新動態
未來的中國要變成一座互聯工廠,(公司)股東是人民,CEO是政府,員工是公務員,國民都將享受到共享經濟的紅利。全民都將進入電商時代、自媒體時代和智能化的萬物互聯時代。傳統供應鏈逆向打通,消費開始決定生產,未來每件產品在生產之前,都要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在按“需分配”之前,就必須先實現按“需生產”,這是新狀態,不是政府調節,而是消費者調節。十九大后的新經濟就是由過去的橫向發展,向今后的縱向發展,經商的核心競爭將變為經商合作和相互服務,從相互合作服務的市場營銷中獲得新生。
參考文獻:
[1]吳敬璉.供給側改革[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
[2]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林衛斌,蘇劍.蘇劍理解供給側改革:能源視角[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