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成 王艷艷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加深,老年人口在中國總人口中的比列越來越大,關愛老年人以及如何讓老年人頤養天年成了社會關心的主要問題之一。本文基于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路,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特征進行了研究,并對目前我國社區室外健身設施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提出一個合理的設計思路,以期使設計的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需要,給他們帶來一個輕松愉快的使用體驗。
關鍵詞:室外健身設施;老齡化;以人為本;需求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4-0148-02
Abstract:With the severe deepening of aging trend, the population of the aged is increasing tremendously in China.Caring the aged and giving them a plentiful life become one of the big issues.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eople Oriented design method, making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features and behavior patterns of the aged, and analysing the general system of the outdoor fitness facilities in hopes of ?nding out the de?ciency.By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 of the aged, the article is supposed to propose an appropriate design direction, expecting to meet the demands and better the experience of the aged in their daily exercises.
Key Words:Outdoor exercising facilities;Aging;people ?rst;Demand
室外健身設施作為一種老年人日常健身娛樂的公共器材,對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起著巨大的幫助,但目前我國的社區內,室外健身設施形式老舊、功能單一、環境協調性差、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等問題普遍存在。因此如何設計出讓人們感到舒適、安全、有效的健身設施,使他們在鍛煉活動中獲得更好的體驗,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1]。
1老年人特征分析
1.1老年人生理特征分析
老年人生理上的衰老不僅體現在牙齒脫落、彎腰弓背等直觀的身體變化上,還表現在:神經系統的衰弱,導致了記憶力下降和反應遲鈍等;其次,在感官系統上會出現視力和辯色能力的下降,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和觸覺的不靈敏。肌肉及骨豁系統的衰老的特征為動作遲緩、腰酸背痛以及骨質疏松、關節炎等病癥的出現;最后,在心血管系統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心率會降低,同時心臟病高血壓等病癥出現,因此在進行運動訓練過程中容易出現頭暈胸悶、呼吸急促等狀況。
1.2老年人心理特征分析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產生的變化和社會地位的轉變,導致了一系列心理變化的產生。孤獨心理,子女的獨立、腿腳不便,導致與親朋好友的來往頻率下降,加之信息交流不暢,產生了孤獨情緒[2];憂慮心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擔心自己生病而拖累子女以及社會的快速變革使他們難以適應,常常讓他們產生憂慮;失落心理,原本作為家庭的主力,而現在卻開始居家養老,使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了價值,不再被社會所需要,進而產生了失落情緒。
1.3老年人行為特征分析
在交往行為上,老年人喜歡和年紀相仿的老年人聊天鍛煉,因為他們的年齡相仿、生活閱歷類似,所以他們很容易產生共同語言。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由于子女外出工作,便承擔起了照顧孫子、孫女的任務,他們在外活動時會和自己的孫子孫女互動。
在消費習慣上,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的消費開支中,除了“吃”、“住”這種必須地開支以外,最大的開銷就是醫療保健上的,醫療費的負擔越來越重,逐漸成為老年人生活中的最大困難[3]。
2室外健身設施的發展現狀
2.1室外健身設施的介紹
室外健身設施是指安裝固定在室外的公共體育設施,供人們進行戶外鍛煉,因其適合全民進行戶外運動,所以又稱全民健身路徑,它具有占地不多、簡單易建、投資不大、美觀實用、方便群眾鍛煉等優點。
2.2室外健身設施對老年人的積極作用
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讓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每一個家庭的期盼,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是提升老年人健康身體的重要手段。調查發現,參加體育活動不僅增強了老年人的體質、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還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而室外健身設施就為他們體育鍛煉和文化娛樂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便捷舒適的健身環境和與他人交流互動的機會。
2.3室外健身設施存在的問題
為了促進全民健身事業,我國大力開發室外健身設施,雖然覆蓋面很廣,但仍然不夠成熟。現有的室外健身設施主要通過對室內健身器材的模仿,在功能和結構上進行刪減而來的,因此在尺寸和形式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次由于行業的惡性競爭,導致了設施在結構和外觀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作為城市公共設施的一部分,現有的室外健身設施在造型和色彩的設計上比較單一,和環境的融合性差。
3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室外健身設施設計思路
3.1滿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
基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現象,我們的設計需要更具針對性[4]。設計時,應該根據老年人的健身需要,將設計重點放在增強心肺功能、提高靈活性和休閑放松型的器械設計上,降低器材的操作難度,簡化產品外形結構,避免設計出操作難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健身器械。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使用人群人體尺寸的差異,通過人機工程學的原理,對人體靜態尺寸及進行各項運動時的尺寸進行分析,合理選取略低于五十百分位數的數據,使其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使用人群的使用要求。
3.2滿足老年人安全的需求
與其他年齡段人群相比,老年人更注重安全的需要,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對一些運動幅度過大的器械的進行極限位置限定,將運動幅度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在一些可以旋轉的器械上裝上阻尼,防止轉動速度過快帶來風險。對于高度較高的器械,下面要安裝防護鋪墊,并且擴大人與器械的接觸部分的面積,增大摩檫力,減小各部件之間的連接縫隙,保證器材的安全可靠。在產品的材料選擇和加工方面,所采用的材料應為安全、無毒材料、受天氣影響較小的環保材料,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部分材料需要考慮到溫度冷暖和天氣的變化,采用導熱率低、防滑性好的材料。
3.3滿足老年人的娛樂需求
在設計中我們要滿考慮到老年人的娛樂需求,使產品能夠吸引到老年人的注意,減少運動帶來的疲乏感,使他們感到心情愉悅,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鍛煉欲望。通過加入一些有趣的互動反饋形式,設計出可供多人參與或競爭的設施,讓人們一同互動,增進交流[5]。當然我們還可以將健身設施通過模塊化的方式進行巧妙的結合,逐步提升難度,激發老年人的探索欲望,讓老年人在鍛煉過程中獲得自我成就和自我滿足的情感,增強對健身產品的依賴性。
3.4滿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
由于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獨,因此在設計中我們需要考慮到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在老年人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因為老年人感覺系統的衰弱,因此健身設施之間的距離不應過大。據研究,將距離設置在0.45-1.3米之間為老年人最佳的交往距離。在健身設施的布局上,可以采用相對或凹角形式,使就坐者相距較近,增大與對方的可視范圍,從而有效促進交往。
3.5滿足老年人的審美需求
由于健身設施本身結構的特殊性,使其形態受本身功能的限制,不同的功能就有不同的外型,所以我們必須在保證其功能和技術性能的前提下對其外觀進行合理的設計。老年人的審美比較保守,不喜歡太過花哨和繁復的造型,而更傾向于設施結構的穩定和簡潔,同時由于老年人視力下降和色彩辨別能力弱,所以為了便于老年人的識別,產品的配色應采用視覺感知度高的色彩,充分考慮到不同顏色對老年人造成的視覺差異;其次,色彩的選擇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周圍的環境適當調整顏色的明度和純度,適當選用一些代表性草木的主調色或者一些其他色進行點綴,讓健身設施在環境中成為建筑色彩的補充,營造自然、舒適的氛圍。
4結合寧波社區發展的設計思路
4.1結合寧波發展趨勢的設計思路
隨著“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寧波帶來巨大的變化的同時也為寧波社區室外健身設施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在室外健身設施輔助功能的設計上,我們可以結合人工智能在器械上裝上智能化的健身系統為使用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指導,通過實時數據的傳輸對健身過程中產生的心跳脈搏、運動量、運動代謝等數據進行及時的反饋和收集。結合“互聯網+”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來獲取器械的使用視頻,提高健身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并且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將故障的器械報給維修廠家,保障后期服務與管理的及時性,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4.2融合寧波地域特色的設計思路
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對美的追求,而社區健身設施作為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的設計上我們應當體現出城市的文化內涵。設計師要提煉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文化元素,將其轉化為視覺的設計元素,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來拓寬城市地域文化內涵,實現整體性、地域性、協調性的統一,使其具有濃厚的文化意味。以寧波市為列,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寧波人文積淀豐厚,歷史文化悠久,非物質遺產豐富,如骨木鑲嵌、翻簧竹刻、泥金彩漆、朱金木雕等傳統的手工藝以及著名的梁祝傳說都在這起源,我們完全可以吸取這些文化中的精華,將其運用到室外健身設施的設計中去,使設施的造型樣式、色彩和裝飾圖案擁有寧波的獨特文化特色。通過這種方式保留住城市中的歷史文化印記,將寧波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同時也讓居民們能夠了解到寧波傳統的文化,增強了社會的凝聚力。
5結語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需求不斷增加,現在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與社會所提供體育資源不足的矛盾”[6]。本課題通過對老年人特征的分析和室外健身設施現狀的研究調查,深入挖掘老年人在健身活動中的實際需求,并結合他們的實際需求提出一個合理的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1]謝莫華.城市老年人室外健身設施的設計分析與研究[D].山東大學,2007
[2]朱穎.社區空間的老年人群座椅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08.
[3]楊洋.基于城市老年人的戶外健身娛樂設施設計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
[4]王占坤.老齡化社會背景下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服務體系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3(2):28-32.
[5]吳珍珍.滿足老年人社會交往需求的戶外健身路徑設計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3.
[6]劉玉驍.老年人數字通訊產品需求分析與設計[J].數字通信世界,2016(12):240.
[7]李惠竹,朱立珊.基于系統性思維的老年公共健身設施設計[J].設計,2018(1):31-33.